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2857700000004

第4章 先秦:文明曙光(4)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 权力很大。周平王有些不大乐意,就暗暗把一部分权力托给虢公。郑庄公发现了这个事情, 埋怨周平王。周平王说:

“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 于是周、郑交换人质。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

公元前720年, 周平王去世了。在郑国为人质的王子狐还没有回到洛邑继位就去世了, 王子狐的儿子, 年少气盛的周桓王姬林登上了宝座。周桓王因为自己父亲的事情, 对郑庄公很是不满。有几次郑庄公朝拜的时候, 周桓王都故意不以礼相待。

周桓王暗中谋划, 准备把辅政大权交给虢公。这件事情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四月,郑国的祭足领兵抢掠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南) 的麦子; 秋天, 又割取了成周(今河南洛阳市东) 的谷子。这些公然的挑衅行为使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全面恶化。

公元前719年, 郑国都城的东门被宋、卫、陈、蔡四国围攻, 抢掠五日后离去。

第二年, 郑庄公决定报复, 起兵讨伐卫国。此时州吁已死, 卫宣公在位。他用南燕(居住在今河南延津东北) 军队进犯郑国。庄公令大_——夫祭足、原繁、泄驾三军抗击燕军正面, 令公子忽、公子突偷袭燕军背后。燕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正面的三军, 没有提防背后两支奇兵, 一下被打得大败。这场战争发生在制这个地方。前文我们说过, 郑庄公不愿意把制这个地方给共叔段, 就是因为制地地势险要, 关系国家安危。

公元前707年, 郑国和周王室的长年积怨终于爆发为战争。周桓王决定教训一下郑庄公这个不听话的家伙, 亲自率领蔡、卫、虢、陈联军讨伐郑国。双方在葛(今河南长葛北) 摆开战场。这是《左传》所描绘的第一场精彩的大战。结果联军大败。

这场战争影响太深远了, 周桓王的鲁莽之举让周王室威信扫地。自此周王室只剩下天下共主的名义, 变成诸侯争强图霸的时候不时捧出来的招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大国争霸的时代正式开始。

郑国小史

郑国, 国君为姬姓, 伯爵。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 封周厉王幼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期, 郑桓公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是, 在太史伯的建议下, 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 号称新郑(今河南新郑), 这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

在春秋初年, 郑国非常活跃。郑庄公灭许国, 败宋国, 还射中周桓王的肩膀, 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史称“郑庄公小霸”。后来, 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前375年, 韩国攻郑, 郑国灭亡。

齐桓公称霸

郑国其实是地处中原的一个小国, 在春秋初年能强盛一时, 是因为真正的大国尚未崛起。春秋时期争霸的主角是齐、晋、秦、楚, 这四个国家内部权力斗争比较复杂, 统一也比较迟缓。如齐国的襄公荒唐无道, 引起大臣管至父叛乱;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 晋献公的儿子死的死, 逃的逃, 公子重耳流亡国外, 国内权臣为拥立国君又展开争夺。正由于此, 所以一群小国才能一时在中原自由横行。四大国统一之后, 这些春秋局面开幕者的小国都成了大国所争的对象, 失去一切行动的自由。

大国统一之后, 一方面靠自己的实力, 一方面借天子的名义去控制中原一群小国。最早的霸主是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 他任用管仲改革, 选贤任能,加强武备, 发展生产, 临时成为天下最强的国。

公元前663年,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了侵犯他们的部落山戎, 还把山戎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全送给燕国。后来, 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去赶跑了狄人, 还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通过这几件事, 齐桓公的威望大大地提高了。

只有南方的楚国, 不但不服齐国, 还跟齐国对立起来, 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公元前656年, 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 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 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 说: “齐国在北面, 楚国在南面, 两国素不往来, 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这儿来呢?”管仲责问说: “我们两国都是周天子封的。谁要是不服从天子, 齐国有权征讨。

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 为什么现在不进贡了呢?” 使者说: “这是我们的不是, 以后一定进贡。”使者走后, 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 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 请屈完去看各路兵马:

“你瞧瞧, 这样强大的兵马, 谁能抵挡得了?”屈完笑了笑, 说: “我们国力虽不强, 但是用方城作城墙, 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 也未必能打得进去。”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 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 而且楚国已经答应进贡包茅, 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 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 各自回国去了。

后来, 周王室发生纠纷, 齐桓公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 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 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 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 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 会合诸侯, 招待天子使者。

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 这是齐桓公第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 一共有许多次, 历史上称作“九合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的霸业, 一大半要归功于管仲。管仲死后, 桓公衰老, 旧的地位渐不能维持。桓公不久也死去, 齐国起了争位的内乱, 霸主的地位便永久地丧失了。

齐国小史

姜姓齐国, 是春秋时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琊, 北被于海, 膏壤二千里”; 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姜太公时期就“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 管仲相齐后, 又“连五家之兵, 设轻重鱼盐之利”, 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 既不像鲁国一样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 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 的原有文化, 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 “因其俗, 简其礼”, 为政简而不苛, 平易近民。所以到齐桓公时, 齐国终成为大国争霸斗争中的第一个霸主, 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自桓公去世, 齐国渐趋衰落。一方面由于姜姓公室旧贵族日益腐败, 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 尤其经过崔杼、庆封之乱, 大伤元气, 终于被新兴的贵族集团田氏所替代。

晋楚争霸

齐国衰弱, 被中原视为蛮夷的楚国乘机向北发展, 暂时横行中原。但晋文公重耳结束了晋国长年的内乱, 阻挡了楚成王称霸的脚步。

晋文公重耳, 初为公子, 谦而好学, 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 游历诸侯。漂泊十九年后终复国, 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 拔擢贤能, 以狐偃为相, 先轸为帅, 赵衰、胥臣辅其政; 晋民各执其业, 吏各司其职, 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 保宋制郑, 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 勤王事于洛邑, 败楚师于城濮, 盟诸侯于践土, 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因其文治武功,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文公死后, 襄公仍能继续维持中原盟主的地位。襄公死后, 局势大变。一国独盛的霸政时期过去, 晋楚角逐的争盟时期来临。

春秋中期一百二十年间没有一国能独霸中原。晋国与楚国势均力敌, 争为盟主。

两国所争的焦点就是郑国。楚国在城濮之战后, 向东发展, 灭了许多小国, 势力南到今云南, 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 平息暴乱, 兴修水利, 国力更为强大, 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九鼎之轻重, 意在灭周自立, 此即“问鼎” 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 楚与晋会战于(今河南武陟东南), 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 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 楚人称霸中原。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规模战役, 一是前576年的鄢陵之战, 一是前557年的湛阪之战, 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 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晋楚争盟, 几乎每年动兵。小国不胜其扰, 两大不耐其烦。然而普通也不过南部小国属楚, 北部小国属晋, 两国都没有独占诸小国的把握。竞争了七八十年, 最后宋国左师向戌出来为两国讲和。前546年7月, 诸侯在宋都蒙门外订立弭兵之约。

参与结盟的有晋赵武、楚屈建等各国大夫及小国君主。会前, 晋楚约定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晋楚朝贡。由于当时晋国内部出现大夫专政兼并, 无力与楚进行战争, 而楚国受到吴国牵制, 也无力同晋争霸中原, 所以结盟后, 与会国停止战争, 暂时维持了九年的和平。

国际和平似乎只是理想。晋楚勉强弭兵八九年之后, 就又争盟如故。但两国由于种种的内外因素, 都渐趋衰弱。代兴的是东南隅的吴国。吴本由晋提携起来, 以便抗楚。后来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 吴国盛强, 于公元前506年大举伐楚, 五战楚皆败, 楚昭王出逃, 郢都失陷。吴国的崛起使国际全局大变, 春秋局面也由此告终。

官学衰败, 私学兴起

在春秋这个转型期, 王室衰败, 诸侯国动荡,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 私学开始兴起, 这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同时, 当时的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各国对内要求社会安定、富国强兵,对外要求生存、争霸权, 各地的统治者、各种力量都在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这是百家蜂起的社会根源。

秦国崛起

秦国是东周时期兴起的一个诸侯国。西周晚期, 秦国的祖先曾经为周王朝主管马匹, 被封为大夫。西周末年, 申侯和犬戎攻打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南), 杀死了周幽王, 秦襄公率领军队救助周王室, 作战很出力, 立了大功。平王东迁时, 秦襄公又派兵护送。周平王因此封秦襄公为诸侯。当时, 周族的发祥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一带, 已被西方的戎族部落占据, 周平王把岐山以西赐给秦襄公, 让他攻逐戎人, 占有这个地区。经过秦襄公、秦文公两代的努力, 终于赶跑西戎, 占有了岐山一带。春秋前期, 秦国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今陕西省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659年, 秦穆公即位。当时, 齐桓公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晋献公正在扩展晋国的疆域。秦国作为与齐、晋、楚并列的大国, 并不甘心在渭水流域的发展, 也想进入中原地区, 争当霸主。为此, 秦穆公十分注意招揽和任用贤能的人才,为秦国的强盛图霸服务。

第一个被秦穆公招来的贤才是百里奚。百里奚的一生充满坎坷, 他原本是虞国人, 青壮年时期, 曾到齐国和东周国都, 希望能凭着自己的才能得到君主的任用,建立一番功业。可是他的机遇不佳, 一直没有贤明的君主擢用他, 使得他连生活都成问题, 竟过起了讨饭的日子。百里奚晚年回到虞国, 虞国国君任用他为大夫。后来, 由于国君贪图财宝, 允许晋国军队借道去消灭虢国, 结果晋国军队在回来的时候把虞国也顺便灭亡了, 百里奚成了俘虏。晋献公出嫁自己的女儿给秦穆公时, 又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百里奚半路上逃走, 结果又被楚人抓去养马。

秦穆公得知百里奚是个贤才后, 就派人按照当时赎取逃跑的奴隶的通常做法, 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赎回来。当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 秦穆公热情地接待他, 与他交谈了三天, 更觉得他有治国之才, 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 称他为“五羖大夫”,即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

百里奚当政后, 又向秦穆公推荐贤能的蹇叔, 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接蹇叔,用他做上大夫。秦穆公又任用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大将, 让他们负责训练军队, 振兴武备。后来, 晋国人邳豹、公孙枝也来到秦国。

在这些人才的帮助下, 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秦国的东边与晋国接壤, 秦晋两国国君好几代都互通婚嫁, 用来比喻两姓联姻的成语“秦晋之好”, 就是由此而来。秦穆公在位时, 还曾经帮助晋惠公夷吾回国即位; 晋国天旱发生饥荒, 秦国又用车船运粮食接济晋国。公元前645年, 秦国也发生旱灾, 便向晋国请求救济。不料, 晋惠公竟然忘恩负义, 不仅不送粮食救济秦国,还乘秦国发生灾荒偷袭秦国。于是秦穆公亲率大军, 任用邳豹为将, 在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 迎击晋军。战斗中, 晋惠公的战车陷入了泥淖, 秦穆公纵车赶过去擒获, 却被晋军包围起来。这时, 曾经偷吃秦穆公的良马却被秦穆公赦免的三百名岐山士兵勇猛地冲杀过来, 解救了秦穆公, 活捉晋惠公, 晋军大败。战后, 由于周天子和秦穆公夫人(晋惠公的姐姐) 的说情, 秦穆公又把晋惠公送了回去。

公元前636年, 秦穆公又帮助重耳回国, 做了国君, 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很快成为中原地区的新霸主。晋国的势力很强大, 秦国一直没有向东发展的机会。

公元前627年, 郑国一个掌管城门的人愿做内应, 让秦国派兵去偷袭郑国。这时晋文公刚死不久, 秦穆公认为是一个可乘之机, 遂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 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大军千里迢迢去袭击郑国。路上碰到一个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 弦高一面派人回国报敌情, 一面把带着的十二头牛献给秦将, 推说是代表郑国国君犒赏秦军的。秦将孟明视等人以为郑国已知秦军到来, 无法再偷袭了, 便灭掉附近的滑国, 班师回国。晋国太子、大臣见秦军乘晋文公丧事期间灭掉与晋国友好的滑国, 非常气愤, 便在地势险要的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 四周设下埋伏, 将秦军全部消灭, 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 使秦国受到沉重的打击。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 由于她的说情, 新即位的晋襄公放走孟明视等三员秦将。他们回国后, 秦穆公没有怪罪他们, 而是检讨自己不听百里奚、蹇叔劝阻, 致使秦军覆没的责任, 仍然让孟明视三人负责训练军队。三年之后,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秦军渡过黄河, 大败晋军, 报了崤山战役之仇。随后, 秦军来到崤山, 埋葬了上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尸骨, 祭祀三天。

时人称赞秦穆公说: “他尊重贤才, 终于让孟明视等人为秦国雪了耻。”秦国打败晋国, 声威大振。但是晋国究竟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 仍然阻挡着秦国东进的道路, 使秦国无法向中原地区发展。在这之前, 西方的戎国国王派由余出使秦国, 秦穆公发现由余是个贤能的人才, 便给戎王送去歌舞伎女, 又留住由余不让他按期回国, 最后使戎王疏远了由余, 秦穆公就把由余请到秦国。

公元前623年, 秦穆公采用由余的计策攻打西方的戎族国家, 先后灭掉了十二个国家, 疆域扩大了方圆一千里, 周围的许多部族国家纷纷向秦国进贡, 尊秦国为西戎地区的霸主。周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 派召公到秦国去, 送给秦国十二只金鼓,表示祝贺。

秦穆公杀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