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2860500000011

第11章 常见蔬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7)

揖主要症状铱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一张或几张叶色变淡,呈现局部萎垂后扩展至全株。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叶变浅绿色,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长出不定根或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湿度高时有白色菌脓溢出。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提倡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二是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上撒上少许石灰防止病菌扩散。三是发病初期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连续3~4次。

菌核病:

揖主要症状铱病斑初呈暗褐色水渍状斑,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后产生菌核,菌丝向茎上部及地面蔓延,呈棉絮状,病斑茎部皮层腐烂,植株枯死。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

二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合理追施叶面肥。三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褐纹病:

揖主要症状铱从幼苗到成株都可发病。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处产生近似菱形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并凹陷斑,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排列成轮纹状。病斑不断扩大,可布满整个果实。病果后期软腐落地,或留在枝条上,呈干腐状僵果。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播种前用55益温水浸种。也可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三是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土2千克制成药土,播种时上覆下垫,使种子夹在药土之间。四是苗期发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于常见虫害:

红蜘蛛:参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棕榈蓟马:

揖危害状铱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嫩梢、果实的汁液,致使叶脉变黑褐色,叶片变黄硬化。

揖防治方法铱一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二是化学防治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

茶黄螨:参见番茄“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四)豇豆

1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豇豆喜温、耐热、怕冻。从播种、出苗到成熟,均需在无霜冻条件下生长。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2益,最适温度为25~30益;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益,在35益以上的高温时也能正常生长;10益以下生长受到抑制,5益以下受害,0益则植株冻死。

豇豆喜光,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开花结果期需充足的光照,如光照不足,会造成落花落荚。

豇豆生长要求适量的水分,对土壤干旱敏感,在灌溉条件下栽培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期水分不能过多,以免降低发芽率和造成秧苗徒长。开花结荚期要求有比较高的土壤水分和一定的空气湿度,干旱会造成落花落荚。但土壤水分过多,真菌病害严重,会造成烂根、发病和落花落荚。

豇豆可在多种土壤上种植。过于黏重或低湿的土壤通气不良,不利根系和根瘤菌的发育。以土层深厚、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中性(pH值6~7)沙壤土最好。土壤过湿或雨水过多的地方,必须采取防渍排涝措施。豇豆不宜连作,以间隔2~3年种植较好。

豇豆对肥料的要求以磷肥为最多,钾肥次之,氮肥最少。

在豇豆开花结荚前,因为根瘤还未充分发育,固氮能力弱,必须供给一定的氮肥,但数量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植株徒长,以在基肥中掺施复合肥为佳。氮、磷、钾配合使用对豇豆健壮生长有较好的作用,磷可促进根瘤菌的活动,进入开花结荚期后,应多施磷钾肥,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开花多,结荚充实。

2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1)茬口安排豇豆反季节无公害栽培主要分为3类:

淤冬春栽培: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育苗,翌年3月中下旬上市。

于早春栽培:1月上中旬至2月上旬育苗,4月中下旬上市。

盂秋冬栽培:8月中下旬直播,11月上旬上市。

(2)常用品种豇豆根据茎蔓生长习性可分为长豇豆和矮豇豆两类:长豇豆茎蔓生长旺盛,长达3~5米,栽培时需设支架;豆荚长30~90厘米以上,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宜于煮食或加工。矮豇豆株高40~50厘米,荚长30~50厘米,鲜荚嫩,成熟坚硬,扁圆形;种子部位膨胀不明显,鲜荚做菜或种粒代粮。保护地反季节栽培一般采用长豇豆品种,矮豇豆栽培不多。

豇豆反季节无公害栽培应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品种,种子要求纯度逸97%、净度逸98%、发芽率逸90%、水分臆12%。

淤早春栽培或冬春茬栽培:应选用耐低温弱光照的品种,主要品种有:红嘴燕、之豇28鄄2、特选之豇28鄄2、特早30、特早王、扬早豇12、特选帮达1号、天禧玉带、双丰1号等。

红嘴燕:为成都市郊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蔓生、早熟、丰产。长势较强,分枝力弱。叶柄和茎浅绿色,叶小,绿色。花冠浅紫色,第一花序着生节位5~7节,每花序2~4荚,嫩荚浅绿色,尖端紫红色,故名红嘴燕。

荚长50~60厘米,宽约09厘米,肉厚,纤维少,质脆嫩,味稍甜,品质好。每荚有种子约20粒,种子肾形,黑色。较耐热,春夏秋季均可栽培。因叶片小,适于密植,增产潜力大。长江流域3月下旬育苗或直播,或从4月至8月均可播种,60~80天采收嫩荚。一般亩产约2000千克。

之豇28鄄2: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用红嘴燕和杭州青皮杂交选育而成,已在全国各地推广。植株蔓生,早熟,长势强,分枝性弱,叶小。主蔓4~5节始现花序,花紫色,第七节后各节均有花果。果荚嫩绿色,不易老化,长圆条形,荚长60~75厘米,直径08~09厘米。每荚有种子18~22粒,种子紫红色。适应性广,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适于密植。

生育期90~110天,早熟,抗花叶病毒病能力较强。

特选之豇28鄄2: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选育。苗期抗病毒病,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种植。荚色嫩绿,荚长80厘米左右,比之豇28鄄2早熟5~7天,早期产量高,是目前早熟栽培和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2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可播种。深沟高畦栽培,多施腐熟有机肥,出苗后不要大水大肥猛攻,以免疯长落花落荚,造成减产。

扬早豇12号:为江苏省扬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植株蔓生,蔓长32米,分枝弱,长势中等。第一花序着生在主蔓第二节上,单株结荚18个以上。嫩荚深绿色,长55~65厘米,每荚有种子16~21粒。肉质厚而紧密,不易老熟。早熟种。亩产1600千克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栽培,4月中旬育苗,苗龄10天,每亩栽4500穴左右,每穴2~3株。大小行种植,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47厘米,穴距23厘米。

双丰1号:为四川省达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植株蔓生,株高22米左右,蔓较细,叶片较小,长势强。全株结荚节位12~15个。嫩荚绿色,荚长577厘米,横径06~08厘米,单荚重25~26克,每荚平均有种子165粒。耐热,抗锈病。全生育期128天。亩产1500千克。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于秋冬栽培:应选用前期抗热,后期耐寒的品种,如之豇28鄄2、燕带豇、秋豇512、鄂豇1号、扬豇40、夏宝豇豆等。

燕带豇:为上海宝山彭浦乡农科站从一点红豇豆和24粒豇豆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长江流域春秋两季普遍栽培。

植株蔓生,长势强,茎叶粗大。主蔓结荚,3~5节着生第一花序。花浅紫色,嫩荚绿白色,顶端青绿色,荚长60~65厘米,肉较厚,表皮薄而微皱,纤维少,脆嫩质优。每荚有种子20粒左右,种子肾形,枣红色。较抗病毒病、煤污病、锈病。中早熟,长江流域春季保护地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6月上旬始收。秋季7月至8月初播种,9月至10月中旬采收。一般亩产2000千克左右。

秋豇512: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而成。

耐低温,以秋季栽培为主,适宜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种植。

早熟,播种到采收需46天。植株蔓生,分枝性强,侧枝多。叶片大,绿色,主蔓第一节着生第一花序。嫩荚银白色,长约40厘米,横径约29厘米,单荚重约20克,肉质厚,软而糯,质佳。种子短肾形,黄褐色。抗病毒病和煤污病。6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一般亩产1200千克以上。

鄂豇1号: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植株蔓生,长势强,有分枝2~3个(秋季1~2个)。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在第二至第四节上(春季)或第四至第六节上(秋季)。花冠紫色略带蓝,多回头花,结荚期长。嫩荚白绿色,成熟荚银白色,荚长65~80厘米,横径1~12厘米,单荚重20~22克。每荚育种子17~23粒,种子肾形略扁,种皮红色。粗纤维少,肉厚,耐老熟,口感好,品质佳。全生育期100~110天,亩产2100千克以上。适宜春秋两季栽培。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栽培。

扬豇40:为江苏省扬州市蔬菜研究所从之豇28鄄2变异株中选育成的新品种。植株蔓生,蔓长35米左右,长势强,在主蔓的中上部有1~2个分枝,主侧蔓均能结荚。第一花序着生在主蔓第七至第八节上,侧蔓第一至第二节着生第一花序。

花紫色。嫩荚浅绿色,荚长60厘米,横径08厘米,单荚重18~25克。肉质嫩,粗纤维少,品质佳,不易老熟。每荚有种子19~21粒。耐热,耐涝,抗病。中晚熟种,从出苗至终收约90天。亩产1600~2300千克。长江中下游地区,4~7月份均可种植。畦宽14米左右,双行种植,每亩4000穴,每穴留苗2~3株。

夏宝豇豆:为广东省深圳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植株蔓生,蔓长40~45米,有2~3个分枝。叶片较小,叶肉厚,深绿色。节间较短,平均节间长157厘米。第一花序着生在主蔓第四节,以后每节均着生花序。

荚长55~60厘米,荚绿白色,润泽如翡翠,商品性好。荚肉厚而紧实,不易老化,炒食脆嫩,粗纤维少,品质优良。抗枯萎病、锈病。早熟种,春种从播种至始收需60~65天;夏秋种需40天左右。亩产1250~2000千克。

(3)育苗豇豆的大棚春提早栽培,由于苗期处在较冷的季节,在大棚内直播,当外界气温突然降低时,不便管理,会发生冻害。所以,大棚早春栽培一般采用育苗移栽,以克服烂种、出苗不齐或缺苗等问题,同时还可通过育苗移栽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早采收期。据试验,在相同的栽培季节内,采用育苗移栽比直播栽培的豇豆产量增加278%~342%,因此,培育壮苗是豇豆早熟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淤营养土配制:优质的床土要求疏松透气,养分完全,保水保肥,没有病虫害,为幼苗生长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播种床土的配制比例是:肥沃田土6份,腐熟有机粪肥4份。为了增加床土中磷钾肥含量,可以适当加入些化肥,一般每立方米加入过磷酸钙5~6千克,尿素05~1千克,或加入磷酸二铵1~2千克,草木灰4~5千克。配制比例确定后,按比例将土和肥料混合均匀,并过筛。为增加床土的透气性,可以适当掺入些过筛的细炉渣。然后再进行消毒,每平方米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或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洒床面,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味散尽后播种。

配制营养土应注意:肥料要充分腐熟、过筛,不用生粪,特别是未经腐熟的鸡粪、鸭粪;不能添加过量的化肥,否则极易烧苗,损伤根系,造成大面积的死苗、僵苗。要考虑土壤质地,若床土为沙壤土要增黏,且粪肥、炉灰等不宜过多;若黏重土壤可适当增用沙土及粪肥、炉灰,以增加透气性。床土不能用豆科蔬菜的田土,防止带菌,传染病害。

于种子处理:将筛选好的种子晾晒1~2天,严禁曝晒。

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水温为55益,用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经10~12分钟后,使水温降至30益,再浸种3~4小时。浸种时间不可过长,因为豇豆吸水量虽大但吸水速度较快。浸种后将种子捞出,用种子重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枯萎病和炭疽病;用湿润的多层纱布包好,放在25~28益的条件下催芽。30~35益高温下发芽虽快,但幼芽很弱;低于20益,发芽缓慢,易造成烂种。当有50%的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

盂播种:播种前浇足营养钵底水,使床土6~10厘米的土层湿润,然后每个营养钵上点播2~3粒种子。播种时用手指轻压一下,使种子与床土充分密接,一般每亩用种25~35千克。播完后在育苗床上覆盖一层干细土,即盖籽土。

盖籽土的厚度一般在2厘米左右,盖土要做到厚薄一致,以利于出苗整齐。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经3~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将薄膜撤去。若播种时外界气温很低,可在苗床上加扣小拱棚临时增温,既防止沤种子,又可促幼苗生长。

(4)苗期管理淤温度调控:播种初期(即出苗前)要保持较高的温度,气温控制在25~30益,以利于发芽。出苗后,撤去苗床上的薄膜,并且开始通风。基生叶展开期对温湿度非常敏感,遇到高温高湿,下胚轴伸长很快,容易徒长,应及时通风降温。在幼苗前期,白天控温在20~22益,夜间10~15益。到第一复叶展开时即幼苗生长中期,提高温度,使温度白天为20~25益,夜间15~20益,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茎叶的生长。在苗床上加扣小拱棚的,棚内也要通风。到幼苗生长后期,撤去小拱棚。育苗温度管理见表8。

于肥水管理:豇豆苗龄短,子叶中又贮藏着大量的营养,故苗期一般不需追肥。但需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过干过湿。

苗期一般不再浇水,做到不干不浇。若苗床特别干旱,只能浇小水。目的是使秧苗矮壮,叶色深,茎叶粗壮。

盂低温炼苗:由于大棚没有加温设备,温度变化剧烈,在定植前4~5天开始逐步进行低温锻炼,加大放风量。温度白天控制在不超过20益,夜间降到8~12益,增强秧苗适应低温环境的能力。

(5)定植(播种)

淤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早清洁田园。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2/3撒施,1/3沟施。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20~4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为基肥。施肥后深翻25~30厘米,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做畦,耧耙整平,然后做成宽13~14米“M冶字形高畦,两畦间留宽20厘米、深18~20厘米畦沟。畦面中沟为深10~15厘米“V冶字形水沟,一头稍高,以备膜下暗灌,整个畦面用地膜覆盖,如土壤干旱时应提前浇水造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