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端上餐桌的中药
2860900000011

第11章 皮 叶 花类中药(2)

本品具清暑利湿,升发清阳之功效。适用于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吐血、崩漏、产后血晕等症。

7.荷叶烧鸡蛋(《颜氏验方》)取荷叶1大张,鸡蛋2个。先将荷叶洗净切碎,与鸡蛋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蛋熟,将鸡蛋去壳,再煮二三沸。吃蛋喝汤。本品具祛风胜湿、升发清阳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头面起核块状肿痛,或憎寒壮热,或头痛,头中如雷鸣等。

淡竹叶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6~7月采收。又名竹叶门冬青、淡竹米、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等。本品茎圆柱形,长25~30厘米,直径1.5~2毫米。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披针形,长5~20厘米,宽1~3.5厘米,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叶鞘长约5厘米,开裂,外具纵条纹,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本草纲目》

记载:“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传说张飞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气得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如此这般地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敌人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恨声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今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也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敌人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传统医学认为它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用量6~9克。

体虚有寒者、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

研究表明,淡竹叶中营养成分丰富,含15种氨基酸,镁、锰、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此外,淡竹叶尚含有萜类、蒲公英甾醇、酚性成分、有机酸、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谷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4.3%)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脑细胞营养及活跃思维等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的有效成分,也是很好的胃酸调节剂。淡竹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解热作用;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同时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在实验室证实具有抗炎症作用,抗溃疡作用,镇静作用,镇咳作用等。淡竹叶含有较丰富的茶多酚,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病、抑菌抑酶、沉淀金属等药理功能。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降糖等多种生理活性。淡竹叶中含有褪黑激素,是一种抗氧化性物质。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食物疗法】

淡竹叶食用常常当茶饮,炎炎夏日喝上一碗竹叶茶,顿觉神清气爽,丝丝清香沁人心脾,为解暑降温之佳品。现也有食品工业将淡竹叶浸提液与鲜乳复配后,经过酸乳发酵工艺制备出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的保健淡竹叶酸奶。下面介绍几款淡竹叶食谱:

1.竹叶茶(《圣济总录》)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用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

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竹叶茅根饮(《江西草药》)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尿血者服用。

3.竹叶粥(《食医心鉴》)取竹叶10克,白米50克。

先将竹叶煎汤代水,再如常法煮白米做粥。可作早晚餐食用。

本品具清热利水之功效。适用于口热生疮、小便短赤者,还可以作为夏季清热解暑之保健服用。

紫苏叶

本品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又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1厘米,宽2.5~9厘米。先端急尖或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厘米,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紫苏叶)、梗(紫苏梗)、果(紫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腌渍。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性舒畅,行气和血,发散风气,清利上下,治上气咳逆,除寒温中,研汁煮粥入食,令人肥白身香,调中,益五脏,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消痰止嗽。润心肺,治肺气喘急,治风逆气,利膈宽肠。”

中医认为紫苏叶功能为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梗功能为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紫苏子功能为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内服煎汤,用量5~9克。

实际应用中,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现代研究】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糖、纤维、胡萝卜素、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其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磷脂等。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具有解热、镇静、助消化、止咳、祛痰、平喘、抗凝血、止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此外,紫苏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键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紫苏醛和柠檬醛可抑制深红色发癣菌、须发癣菌;紫苏叶油对真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

现代临床作用高血压的治疗,并有调节血糖的功能,对怀孕妇女的胎动不安有止痛安胎的作用,还可治疗便秘。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备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腌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食物疗法】

紫苏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农民多在菜地及屋前屋后种植以备用。鲜叶及嫩茎可药食两用,干品一般作药用。现介绍几种紫苏的常用食疗方:

1.紫苏葱白糖水(《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取紫苏叶10克,葱白3茎,生姜10克,防风9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头痛、全身酸痛等。

2.紫苏解毒水(《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取紫苏叶50克,白糖20克。水煎服。主治鱼蟹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等。

3.紫苏生姜红枣汤(《食疗食补》)取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30分钟之后,要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再把枣挑出来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15分钟之后,汤就做好了。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4.紫苏粳米粥(《食疗菜谱》)取紫苏叶15克,粳米50克。粳米煮成稀粥,加入紫苏叶,稍煮即可。每日2次,趁热温服。功能宣肺化饮。

5.苏叶生姜茶(《养生月刊》)取紫苏叶5克,水煎取汁加生姜汁数滴,代茶饮。可缓解妊娠呕吐。

6.紫苏菊花粥(《食疗养生》)取紫苏25克,菊花15克,粳米50克,先将糯米煮八成熟,再将紫苏、菊花共同放入煮沸即可食用,每日1次。具消炎利胆之功效。

丁香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当花蕾由绿色转为红色时采收。又名公丁香、紫丁香、丁子香、鸡舌香、支解香、雄丁香等。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厘米,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厘米。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厘米,直径0.3~0.6厘米,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本草纲目》记载:“治虚喘、小儿吐泻。”《日华子本草》

记载:“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相传古代珍贵的丁香还显示主人高贵的身份。东汉末年,曹操曾派人致信诸葛亮:“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操送此重礼,内含深意。据《汉宫仪》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

尚书郎才有含鸡舌香的资格,曹操贵为汉帝丞相,控制朝政,故才能拥有如此之多的海外来贡的鸡舌香,暗示诸葛亮要识时务,或许还有离间刘备与诸葛亮的用意。鸡舌香还有醒酒的作用。《云仙杂记》云:“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则不醉。”曹操好酒,可能以为诸葛亮也爱酒,赠鸡舌香以示敬意。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皮肤病等。丁香用于保健,常与八角、小茴香等同用。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丁香不可见火,畏郁金。

【现代研究】

丁香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丁香烯,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α-衣兰烯等多种营养和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分析表明,丁香油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抗菌、驱虫、止痛及产生麻醉、抗惊厥等作用。此外,丁香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抗诱导和抗癌、促进透皮吸收等作用。

现代医学也有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及癣等。

【食物疗法】

丁香不仅是极好的药物,还是制作食品、香烟的极佳调味品,又是提制高级化妆品的原料。丁香和桂皮、八角、茴香、花椒共研细末即成“五花粉”,当今的“十三香”其中也有丁香,西式泡菜的制作中除了其他香料外,也要使用丁香。丁香可制作很多美食,下面介绍几款丁香食谱:

1.丁香煮酒(《千金翼方》)取公丁香3粒,黄酒50毫升。将公丁香、黄酒共入瓷杯中,加盖隔水蒸炖15分钟。

趁热饮酒。本品具温中止痛、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寒湿内困胃肠引起的腹痛。

2.丁姜糖(《摘玄方》)取丁香5克,生姜30克,白砂糖250克,食油适量。先将丁香、生姜焙干研成细粉备用,另用白砂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煮至较稠时,加入丁香、生姜粉搅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成丝状时离火,即倒入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分割成块。每次饭后任意食用。本品具温中补阳,散寒止呕之功效。适用于食入良久而吐,胃脘冷痛,四肢不温者。

3.丁香煨梨(《圣济总录》)取大雪梨1个,丁香15个。

先将大雪梨洗净,去心,装入丁香,外用纸包好,置炉旁煨熟,去丁香。食梨,每日1~2个。本品具清热生津、温中降逆之功效。适于反胃转食,药物不下属胃阴虚弱者服用。

4.丁香糖梨(《无味调和》)取丁香15粒,大雪梨1只,冰糖20克。将雪梨洗净,削去外皮,用竹签均匀地在梨上戳15个小孔,每个洞内放入1粒洗净的丁香,然后放在小碗内用纸封口,入笼置沸水锅上用旺火蒸30分钟后去丁香待用。

将冰糖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烧至熔化后熬成汁,浇在去掉丁香的蒸梨上即成。本品甜酥味美,具理气化积、滋阴生津、降逆止呕之功效。

5.丁香酸梅(《民间药膳方》)取丁香10克,乌梅,白糖各1000克,山楂40克,陈皮20克,桂皮2克。将乌梅和山楂分别洗净,用清水洗去泥沙,逐个拍破,与乌梅、山楂、陈皮、桂皮和丁香一起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锅置旺火上,放入纱布袋和5000毫升清水烧沸,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纱布袋,将锅端离火静置沉淀15分钟左右,滗出汤汁,撒入白糖搅匀即成。本品香甜微酸,具开胃止渴、清暑除烦之功效。

6.卤汁丁香鸡(《民间药膳方》)取母鸡1只,丁香,胡椒各6克,葱白、姜各10克,肉桂5克,调料适量。将母鸡洗净。丁香、肉桂、胡椒放锅内,加适量水煎2次,每次水烧沸后10分钟沥出药汁,共收药汁3000毫升。药液入锅,拍破的姜葱放入母鸡,文火煮至六成熟时,捞起晾凉。将卤汁放锅内,再放进母鸡,用文火卤熟后捞出,揩净浮沫。在卤汁中加盐、冰糖、味精搅拌、烧热熔化,再放入母鸡,置文火上,边滚动母鸡边浇卤汁,直到卤汁浇鸡面而呈现红亮色时捞出,再在鸡面上均匀涂层香油即成。本品肉嫩汁香,具温中降逆、止吐止痛、脾胃虚寒之功效。

7.丁香火锅(《民间药膳方》)取丁香6克,蛤蜊肉200克,鱼丸100克,墨鱼2条,虾仁100克,鸡汤4碗,粉丝、芹菜、冻豆腐、葱、精盐、味精、葡萄酒各适量。

将蛤蜊肉、虾仁洗净备用。鱼丸切片。墨鱼除去腹内杂物洗净,在开水锅里速烫1遍,然后切成2片。粉丝用热水泡软、切成几段、芹菜切成寸段。冻豆腐切成小块。葱切小段。

将以上各料先各放一半入锅,汤也加入一半,并可加入适量葡萄酒及少量精盐,旺火烧5~6分钟后,即可趁热吃,佐餐食。本品肉烂汤鲜、芳香四溢,具振奋精神、消除疲劳之功效。

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主产于山东、河南,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2次花,当花蕾上部膨大尚未开放,呈青白时采收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