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2864500000003

第3章 中国卷·先秦时期(1)

先秦时期

从大禹治水到夏朝建立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屋被毁,民不聊生。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往高地搬迁,但又面临着毒蛇猛兽的袭击,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

尧看到这种情况后忧心忡忡,紧急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商讨治水的问题。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人才,尧便征询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首领们都向尧推荐鲧,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了,于是尧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大禹

9年过去了,鲧还是没有把洪水治好。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堤坝被洪水冲塌,反而加重了水灾。

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治水方式,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堵疏结合的办法,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将洪水引入江河流往大海。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婴儿正在哇哇地哭,即便这样,禹也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由于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会溢出河道,引发水灾。禹到了那里以后,观察了地形,立即带领人们开凿龙门,在龙门山上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能畅通无阻,直流大海。后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其为“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寻找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这时已经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能维持个人的生活之外,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

知识链接

尧是禅让制度的创立者,号陶唐氏,史称唐尧。

尧舜禅让相传尧和舜都是远古时代的明君。尧在位70年后想禅让帝位,就派人去征求四岳的意见,结果四岳一致推举颛顼的后代舜。为了进一步了解舜的品行,尧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之后又让9个儿子和他共处。结果他的两个女儿变得更加恭行妇道,他的9个儿子也变得更加敦厚谨敬,这让尧很满意。再加上舜很好地完成了尧吩咐的事,他便放心地让舜替代自己主持政事。摄政之后的舜又为百姓做了很多的贡献,深得百姓的爱戴。尧死后,舜便顺利继承了尧的位子。尧舜禅让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史前时期存在的事实。

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氏族贵族逐渐形成。同时,剩余产品的出现,也使得部落之间的争夺战争频繁发生,而捉住的俘虏,也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是将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就这样,阶级逐渐产生,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大大提高了其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他的人都手持玉帛,仪式非常隆重。当时有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便认为防风氏怠慢了他的命令,并将其斩杀。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而是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

皋陶原来是禹的助手,曾经帮助禹管理政事。皋陶死后,他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禹的继承人本来应该是伯益。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王位世袭的制度便取代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至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唐尧、虞舜都是由氏族民主选举出来的领袖。尧死后禅位于舜,舜死后禅位于禹。可到了夏禹时代,这种制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唐尧、虞舜在形式上完全执行选举这一古老的制度,而夏禹则是经过了一段曲折斗争的过程,最后将首领位置传给了儿子启,传子制战胜了传贤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诞生了。

夏启登上王位以后,贪图享乐,生活糜烂,只做了9年国王就死去了。夏启的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太康和他的父亲一样,只顾着吃喝玩乐,挥霍奢侈,整天打猎游玩,丝毫没有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夏东边的有穷部落正在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后羿是个骁勇善战的神箭手。后羿看到夏王太康昏庸无能,民心怨恨,诸侯离心,便下决心要推翻其统治,取而代之。

太康依然只顾享乐,不曾有过丝毫的警惕,却不知厄运就要降临了。一次太康外出打猎,后羿见夏都空虚,便派出两路重兵,一路夺取了夏都;另一路则埋伏在洛水北岸阻拦太康返回都城。太康想杀回都城,可人单势孤,诸侯也不听指挥,根本无法和后羿抗衡,只得逃到洛水南岸,几年后郁郁而死。

后羿在当上国王后,却不知思考太康失国的原因。很快,他也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他自恃善射,终日以田猎为乐,不修民事,把国家大事交给一个叫寒浞的大臣处理。寒浞生性狡诈,常常阿谀奉承,不久便赢得后羿的信任。他暗中却收罗党羽,买通了后羿的家奴。后羿外出打猎归来,寒浞在酒宴上把后羿灌醉,将他杀死,并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全部家产。

再说太康失国以后,其弟仲康继承了王位,但却一直流亡在外,无法回国。眼见复国无望,抑郁成疾,不久后仲康死去,他的儿子相便继承了这有名无实的夏朝王位。这时候,一些拥护夏朝的人聚集在相的周围,他的势力又逐渐强大起来,随后又得到了斟和斟灌两个同姓氏族的帮助,相把都城迁到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南部一带)。寒浞杀死后羿当上国王后,派他的大儿子寒浇和小儿子寒豷

起兵消灭斟氏和斟灌氏,想要把夏王室斩草除根。在帝丘两军展开交战,相被杀死。他的妻子后 缗怀有身孕,在乱军厮杀中逃回了娘家有仍氏部落,不久生下了相的遗腹子,取名为少康。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部落做了掌管畜牧业的官员。寒浇杀死寒浞当上国王后,得知夏王朝还有后人存活,便派兵进攻有仍氏部落。少康为了躲避寒浇的追杀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部落的首领虞思不仅收留了少康,还把自己的一双女儿嫁给了他,并分给少康一些土地和500名部众,让他自己管理。

从小在忧患中长大的少康,十分了解人民生活的艰难。他总结了父辈不恤民事、只求享乐的教训,励精图治,凭借先祖大禹的威信,率领斟氏和斟灌氏的遗族以及逃亡多年前来投奔的夏人,组成复国大军,从根据地出发,前去征讨寒浇和寒豷。而此时的寒浇和寒豷却只顾享乐,民心尽失。两军一交锋,寒浇、寒豷的部队便溃不成军,少康一鼓作气收复了夏的故都,寒浇、寒豷最终也被他所杀。

在少康的统治下,夏王朝不仅获得复兴,而且更为强大,各地诸侯纷纷前来朝贺。少康亲自主持了祭祖和祭天的大典,宣布恢复夏王朝的统治。太康失国以及少康中兴的这段历史,告诫后人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另外也告诫统治者要体恤百姓,不可腐化逸乐。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段历史还反映了更深层的原因。后羿取代太康,体现了当时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而禅让制与世袭制便是冲突的直接表现。大禹开创了夏王朝的王位世袭制,但这毕竟是历史上的一个新兴事物,是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的一个转折阶段,直到后来王位世袭制彻底战胜了禅让制,奴隶制也才真正战胜了原始公社制。

知识链接

中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夏小正》中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历书中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分别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做了详细的记载。由于《夏小正》中所记载的历法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农民安排农事提供了依据,人们就把它也叫做“农历”(俗称阴历)。我们现在所过的春节,就是夏历年的第一天。《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为我们研究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暴虐无道的夏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少康之后的夏朝君主,并没有像他那样励精图治。到了第16代君主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不修内政,加上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发死后,他的儿子(凶猛的意思)桀继任。夏桀不仅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德政皆失。这个时候,延续了400多年的夏王朝已经开始走向了衰亡。

夏桀,又名癸、履癸,生卒年不详。传说他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同时又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在位54年,亡国后被放逐,最后饿死。桀是商汤给他的谥号。

夏桀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可分为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其中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的。他们在战争中扩大了权力,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百姓”就是指这一阶级。而战败的俘虏以及部分氏族社会的贫苦社员则逐渐沦为了奴隶。在夏代,奴隶名目繁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称“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称“牧竖”或“隶圉”,奴隶主家内的奴隶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

奴隶主们每天沉迷于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丝毫不顾奴隶的死活。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把奴隶成批地赶到农田里去种地、放牧,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另外,奴隶主还可以随意地把奴隶关进监狱,并施以重刑或杀害。

夏桀暴虐无道,为政期间破坏农业生产,滥施征伐,勒索小邦。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在今山东滕县一帝),有施氏抵挡不住,向夏桀投降,不仅把多年来积攒的珍宝全部献出,还从民间挑选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姑娘,一起进贡给夏桀。夏桀满心欢喜,下令撤兵。

在进贡来的女子中,有个叫妹喜的尤为貌美。妹喜告诉夏桀,她原来是有施国君的义女,是主动要求来侍奉夏王的。夏桀听后更是欣喜若狂,第二天就把妹喜封为王后,对其宠爱有加。他觉得像妹喜这样的美女不能居住在原来的那些宫室中,就下令征集民夫,为妹喜重新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宫殿。远远望去,宫殿耸入云天,浮云游动,宫殿好像要倾倒一样。因此,这座宫殿就被称为倾宫。宫内金雕玉刻,奢华无比,有琼室、瑶台、白玉雕的床榻、象牙嵌的走廊等。

夏桀为妹喜造就了倾宫,一切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贫苦。人民困苦不堪,敢怒而不敢言。此外,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使政治更加黑暗,民不聊生。

夏桀还从各地搜寻美女3000,藏于后宫,日夜与佳丽们寻欢作乐。他下令在庭院的树上挂上肉食,称作肉林;又在庭院中挖个大池,池中灌满美酒,称作酒池。据说夏桀后宫的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时常发生一些因酒醉而溺死的事情。妹喜有个奇怪的癖好,喜欢听裂帛之声,夏桀为了博取她的欢心,令人民每天进贡100匹帛,叫力气大的宫女天天撕裂给她听。而民众的生活更加困苦,每年的收成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更无兼年之食,每逢天灾常常妻离子散。

夏桀即位后的第37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伊尹引见给桀。伊尹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常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夏桀,希望他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勤修政事,用心治理天下。夏桀听不进去,依旧如往常一样,伊尹只得无奈地离去。到了晚年,夏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群男女在池内杂处,一个月不问政事,不上早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夏桀不以为然,反而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失望之下就投奔了商汤。关龙逄是夏桀手下的一个臣子,他听到老百姓愤怒的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现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重新挽回人心。”夏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夏桀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商议,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夏桀的暴政使他更为不得民心,众叛亲离。

但夏桀却狂妄自负地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而人民对他的残暴统治已经忍无可忍,因此都愤怒地说:“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

这时,在汤的领导下,商部落日益强大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州境内)。但不久,夏桀便中了商汤的计谋,释放了他。

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又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与商汤交战。夏军将士溃不成军,再加上原本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能仓皇逃回城里,带着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后来汤追上了夏桀并将其俘获,结束了近500年的夏王朝统治。

商汤

商汤灭夏

商部落一直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传说商的祖先是契,跟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领导商部落的时候,商部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在看到夏桀的暴政后,商汤就决心消灭夏朝。表面上他对夏朝臣服,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商汤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地(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积蓄力量准备灭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由夏的属国发展为可与之抗衡的对手。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朝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朝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它会怎样。”商汤采纳了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朝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召集所属部落发兵攻打商族。商汤一看还有许多氏族听从夏桀的指挥,便马上向夏桀请罪,并恢复了进贡。当时,夏桀荒淫无道,宠用佞臣,目无百姓。在残酷的压迫下,民众都愤怒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过了几年,在夏朝的残酷压榨勒索下,一些部落终于叛离了夏朝。此时,商汤和伊尹决定大举进攻。启建立夏朝以来,同姓相传已经400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商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假借天命,讨伐夏桀。于是召集商军将士,由商汤亲自向大家誓师:“不是我想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降下旨意,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