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2866500000011

第11章 总体布局(3)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东西部之间,但也表现在南北之间,且近年来南北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条件的不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大范围内进行水资源的空间再分配,不仅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且考虑到人、土地、工业等资源数量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等因素,既体现了人水和谐,也保障了水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南北协调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并以民生的不断改善促进社会的更加和谐。

(第六节)社会关注

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从规划开始就一直广受关注,如受水区的节水潜力有多大,南水北调工程会对环境造成多大影响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大众争论的焦点。这里选择一些代表性问题进行解答。

(一)若受水区充分地利用好当地水资源是否就不需要从外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受水区当地的水资源虽然还有挖掘潜力,但要挖掘这些潜力也必须考虑技术、经济上和环境影响上的可行性,因此受水区当地水资源可挖掘的潜力有限,根据北方地区黄、淮、海三大流域片和内陆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未来求大于供的缺水态势,实施跨流域调水即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向缺水的北方地区调水势在必行。

目前在不超采地下水并维持现有引黄水量的情况下,海河流域片平水年、枯水年分别缺水50亿立方米、80亿立方米。在不断提高节水水平、合理开发和配置当地水资源的情况下,预测2030年水平年的枯水年缺水量增至135亿立方米,属于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尤其要指出的是,目前海河流域片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应尽快改变。淮河流域片的淮河干流以北及山东半岛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黄河流域片工程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在充分考虑节水,加强管理以及下游向流域外供水按国务院分水方案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预测2030年、2050年两个水平年的枯水年缺水量分别为87亿立方米、90亿立方米。可见,北方地区在节流、开源和流域片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挖潜的基础上,预测未来50年内水资源供需缺口仍较大。因此,跨流域调水是根本解决供需矛盾的战略性举措。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力发电会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东线工程调水对发电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中线工程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一期工程的北调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由于发电流量减少,将减少电站多年平均电量5.4亿千瓦·时,后期在北调水量达到131亿立方米时,电站多年平均电量将减少6.81亿千瓦·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170亿立方米后,在黄河干流规划梯级基础上,可增加装机容量1638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767亿千瓦时,可为调峰容量缺乏的西北、华北电网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东线和中线方案则因线路海拔高程较低,基本无发电效益。西线调水点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及大渡河上,调水将直接影响调水各支流以及长江干流的发电能力,据测算,在2050年水平年调水170亿立方米的情况下,调水河流减少年电量1117亿千瓦·时,因西南地区电力将有富裕,此部分损失电力可认为输送往华中、华东的电量,减少电量的损失年值约246亿元,略大于黄河干流增加发电的年值221亿元,但也不会成为兴建西线调水工程的制约因素。

(三)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输水方式是如何选择的?

根据规划方案,这两项工程的全部线路均采用明渠输水(运河也应视为明渠)。其中东线为土渠,中线为混凝土全断面衬砌渠道。因为东线工程江苏段以及济宁至徐州段,除主要承担调水功能外,还兼起水运航道和排洪涝的功能,因此采用渠道输水应该说是合理选择或唯一选择。中线工程具有全线自流的特点,采用明渠输水具有造价低、输送水量大的显着优势。与渠道输水相比,管道输水是压力输水,流速比渠道输水高,水与管壁之间的摩阻损失大,所需的水泵扬程高,运行费用也就高。如果采用管道输水,则东线工程各泵站的水泵扬程需适当提高,中线工程可能也需要再增加若干座加压泵站,这将大大提高投资额度。

但同样管道输水也有其独特的优点,管道输水具有少占土地,利于环境保护;土建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不受天气影响,可以长年稳定供水;避免渗漏和蒸发,输水损失小;避免水污染,维护费用低等特点。有些专家建议在某些线段,尤其是调水流量小的末级线路和支线,如东线工程黄河以北段和向胶东半岛调水的支线,以及中线工程河北至北京段和向天津调水的支线等,采用管道输水方案。目前已竣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全面采用了PCCP管道输水模式,已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将对整个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四)南水北调工程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

南水北调工程将从西往东流注入大海的长江分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提水北送,改变了长江的水流形态,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长江本身造成一定影响。但北方缺水的紧迫性与严重性要求炎黄子孙改造自然,为中华民族造福。

“不废江河万古流”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现如今有“中国民族母亲河”美誉的黄河出现“断流”现象了。而且下游断流时间屡创纪录,现在下游河段每年有两个月时间河底朝天,大河滔滔之势难寻踪影了。黄河需要南水北调工程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国华北和西北普遍缺水,年降水量稀少,且往往集中在夏季,水土资源空间组合差,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系统脆弱,有些地区已经远远低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缺水给北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生态环境也逐步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被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违背了自然规律。

两害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通过这样一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来使广大北方地区的发展顺应自然规律,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五)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情况如何?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工作主要体现在中线上,中线工程将造成河南、河北、湖北、天津和北京5个省市的40.2万人口迁移。事实上,移民工作是一种经济社会行为的空间转移,它是区域经济的重新布局。

在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移民安置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中要做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环境和谐、环境与环境和谐”,让移民搬得出、能解困、稳得住,搬迁后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生活水平,逐步能致富,使工程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达到移民经济与环境共同向前发展,这是移民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国家对移民有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完毕后每人每年有600元的扶持。

2007年,财政部制定了《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设立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从有发电收入的大中型水库发电收入中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实施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等,使水库移民的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制度化。南水北调工程征地补偿标准首先执行国家批复标准;国家无批复标准的,执行省、市政府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确定的标准,南水北调工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可按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计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将大量人口迁移至相对集中的安置区,配套必要的供水、电力、交通、学校、医院、商业、通信、文化等生活基础设施,同时配置必要的生产资料,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真正实现搬得出、能解困、稳得住的移民目标。图1-15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新居。

(六)南水北调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最新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2013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在目前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推动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迎来了新的建设高峰。2009年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达到213亿元,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资614.7亿元,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5.9亿元,完成土石方34507万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浇筑856.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