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2866500000008

第8章 有源之水(2)

由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据水资源规划分析成果,海河流域1980~1999年年均降水量比1956~1979年年均降水量减少12.8%,而同期地表水天然径流量衰减173亿立方米,较1956~1979年平均值减少40%,远高于降水量减小的幅度。即使在同等降水条件下,流域产水量在总体上也呈减少趋势,如淮河流域1956~199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与1956~1979年均值差别不大,而多年平均径流量还是比1956~1979年系列减少了19%。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具有水资源总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量具有明显衰减趋势等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南水北调受水区属资源短缺型严重缺水区,这就决定了除继续千方百计地推进节约用水外,必须从外流域调水才能缓解和最终解决严重缺水问题。

二、受水区需调水量

南水北调受水区各省市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各省市的需调水量。需水量的预测在考虑节水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其中生活用水通过提高水价、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和管网改造减少输水漏失等措施进行节水;工业用水考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及各种节水手段;农业灌溉考虑灌区改造配套、渠系防渗、节水灌溉的发展和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考虑了各项节水措施后,进行需水量预测。

天津市在采取开源和节水措施后,2010年和2030年缺水分别为12亿立方米和18亿立方米左右,南水北调东线规划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分别向天津调水5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

河北省在受水区范围内城市、县城及重点工业区2010年和2030年缺水分别为24亿立方米和43亿立方米。此外受水区内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缺水十分严重,河北省提出2010年需调水量为28.7亿立方米,2030年的需调水量为45亿立方米。在调水初期,除满足城市用水外,尚有少量余水用于缓解地下水超采,改善地下水环境。随着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南水北调水量将逐步全都用于城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承担向河北供水的部分任务,规划二期和三期工程分别供水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

山东省以各市提出的需调江水量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城市缺水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的规模和时间,并考虑地方配套工程的难易程度,提出需调水量推荐方案:2010年14.66亿立方米,2030年37.2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分别向山东供水13.53亿立方米、16.86亿立方米和37.25亿立方米。

安徽省供水区在充分考虑节水的基础上,预测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分别缺水3.23亿立方米和5.25亿立方米,这部分水量将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补充。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江苏省受水区多年平均供水量13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增供19.25亿立方米,二期和三期工程分别增供22.12亿立方米和28.2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各期工程供水量见表1-4。

(第三节)长江之水

长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长江记载了炎黄子孙的兴衰苦难,演出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话剧,也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长江从雪山走来,一路欢歌,一路塑造,一路奉献,孕育了广袤的原野和古老的文明,构筑了婀娜多姿的锦绣河山。长江是自然的江河,也是历史的文化的江河。如今北方缺水,长江将用她那甜美的乳汁,滋润北方干渴的土地。

一、长江水多且稳定

长江自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大小支流约700条,构成庞大的长江水系。从上游开始主要支流依次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流经我国亚热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据统计,宜宾以上的金沙江年平均径流量大约是黄河的4倍,某些主要支流如岷江、嘉陵江、湘江、汉江和赣江径流量都比黄河大。长江水量主要来自中、上游。上游降水量虽然不多,但流域面积广,并有好几条大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46.4%。中游地区降水丰富,有几条大的支流汇入,流域面积虽占全流域的38%,径流量却占总径流量的47.3%。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来汇,水量只占总水量的6.3%。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千米。流域总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径流总量约9600亿立方米,为淮河水系的18倍,黄河的20倍,海河、滦河流域的35倍,居世界第3位。长江水资源的丰富,还可从占全国平均年径流总量的比值中看出,长江平均年径流总量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38%,而淮河只占2%,黄河为1.9%,海河、滦河为1%。从多年平均降水深来看,长江流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是世界平均降水深的1.28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4倍;从人均水资源量和公顷均水量来看,长江流域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08%和138%。所以从天然水资源量来看,长江流域分别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图1-7为长江下游三江营水源地。

长江年径流量水量稳定,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长江年径流的Cv值为0.12~0.15,是我国水量最稳定的河流。淮河为0.55~0.65,而海河高达0.60~0.75。除汉口站外,长江最大年平均径流量与最小年平均径流量的倍比值不到2倍,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湖泊总面积约15200平方千米,接近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5,湖泊蓄水量约10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湖泊蓄水量的一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对长江水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图1-8为长江流域水系图。

二、长江调水地理条件最优

我国各大流域片水资源总量中长江最大,从人均、公顷均水量比较,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比长江更高,即水资源也较丰富。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在西北部,当前最缺水的地区在华北平原和胶东地区。从水资源的调配来说,南方诸河受地理条件限制,要兴建向北方干旱缺水地区调水的工程难度甚大,技术经济条件不利。长江正好自西向东流经大半个中国,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极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即通常所称南水北调。

长江、黄河两大河流出河源后各有一段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两侧,长江在南麓,黄河在北麓,从长江上游河段引水到黄河,需穿越巴颜喀拉山,并非易事,但毕竟水平距离较近,自然成为选择的对象。长江流域中下游与华北平原毗邻,也是有利于调水的自然条件,这就是长江的区位优势。

三、调水对长江水资源影响较小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约9600亿立方米,长江的入海水量占天然径流量的94%以上,可利用水资源量丰富。对于南水北调工程来说,调用长江水量相对很少,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后,总的调水量是448亿立方米,只占长江径流量的5%。目前长江水资源利用率约为20%,加上南水北调的5%利用率,仍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健康江河湖泊水资源开发40%的上限,因此长江的可开发利用程度存在较大的富裕空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增加抽引江水100立方米/秒,年调水量仅占长江最枯月流量的1.3%和长江多年年平均入海水量的0.4%,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基本无影响。当2030年抽引江水达到800立方米/秒时,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响也不大。当遇到长江特枯年份,可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引江水流量或暂停抽引江水,可将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对长江的水量影响不大,调水总量不及长江水量的1.4%。但占汉江总水量的约20%,虽未达到河流健康开发40%的上限,但对汉江流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航运问题、工农业取水问题等。为弥补这些不足,南水北调中线进行汉江下游补偿工程的实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属于“三江联调”,从长江上游的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西线完工后三条江河总调水量170亿立方米,分别占长江干流宜宾站径流量的6.8%、占宜昌站水量的3.4%。西线三条河位于高原山地待开发区,工农牧业用水量很少,富余水量较多,西线对长江水资源的影响不大。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对于长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少水力发电量上,但西线调水增加了黄河梯级的发电量,西线调水总体上对水力发电的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从长江调水,处于合理开发水资源范围内,对长江水资源不会造成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