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与演员两者身上有相同之处,官场也存在着演技一说,如两面三刀、落井下石、投机取巧、明哲保身、狡兔三窟、狐假虎威、以隐求名等等。很多人为了进入仕途所策划的炒作,官员为了晋升做的各种秀,这是避免不了的,也是非常需要的。往高了说叫做“领导艺术”,说白了那是官员必备的一种素质。
1.让下属产生危机感
《续资治通鉴》记载赵匡胤登基后,某日他问赵普,自从唐代结束以后的数十年,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战争频仍,生民涂地,这是为什么?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应该怎么办?面对赵匡胤天下大势的问题,赵普回答得干脆实用,造成今日之状,无非藩镇力量太强,中央力量太弱。今唯有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赵匡胤深以为然,于是召见当年“义社十兄弟”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赵彦徽等高级将领吃饭。酒至半酣,赵匡胤等人戎马倥偬回忆着当年光辉的军旅生涯。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赵匡胤忽然满脸忧愁。大家忙问其故,赵匡胤叹口气说,我要是没有诸位的支持也当不了皇帝。可自从当了皇帝后日夜忧心,没一天睡得安稳的。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赵匡胤继续说,我相信兄弟们没有异心,但谁敢保证你们的手下不贪图富贵?有一天他们对尔等黄袍加身,到时候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惊慌失措,顿首涕泣,老赵的话太吓人了,忙叫给指条明路。赵匡胤一看时机成熟,就说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金钱,买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大将表示认同。次日,将领们称病辞职,赵匡胤一一批准,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在这则故事中,姑且不论对新建立的宋帝国长治久安的积极影响,且说赵匡胤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其演技水平丝毫不逊色于影帝,分别展示了忧愁、威胁、解决等演技,并能达到人物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完美结合的地步。官员与演员两者身上有相同之处,但官场也存在着演技一说,如两面三刀、落井下石、投机取巧、明哲保身、狡兔三窟、狐假虎威、以隐求名等等。很多人为了进入仕途所策划的炒作,官员为了晋升做的各种秀,这是避免不了的。往高了说叫作“领导艺术”,说白了那是官员必备的一种素质。
尤其是领导,他坐在各方利益的制高点,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需要考虑多方利益的纠葛,每每处理事件绝非信手拈来,方方面面的关系都需要权衡。在一些硬性技术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演技就显得弥足珍贵,一面为了解决实质问题,一面为了树立形象,哪怕做做样子同样需要高超的演技、良好的心态、掌控全局的眼光。宋代皇帝中演技最好的无外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兄弟,其他皇帝也有当演员的潜质,但是使用的频率和效果不如开国的两位领导。
赵匡胤的主要演技表现在威逼恫吓,他经常施展这招,每次惟妙惟肖,跟真事儿似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赵匡胤领兵进攻荆南的时候,为了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资本,自导自演了一场人肉宴。赵匡胤命大将李处耕挑选几十个膀大腰圆的俘虏处死,割肉下酒,故意给其他俘虏做戏看,又在一些俘虏脸上刺字,然后放了。这些死里逃生的俘虏跑回营地,添油加醋地渲染宋军开人肉宴的血腥经过。等到宋军攻城时,荆南士兵一哄而散,宋军趁机长驱直入,大剌剌进城,横扫荆南。一部影片的好坏导演是关键,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震撼效果从而获得利益,是极其考验导演的水平的。
故事中赵匡胤就是导演,这场戏的所有演员都是真实的,包括杀人吃肉。赵导演很清楚“俘虏观众们”的心理活动,于是在他们面前做了一场戏。他更清楚死里逃生的俘虏观众们能够给“影片”起到宣传、传播的作用,就好像我们看了一部好电影,总要与朋友们分享,甚至劝朋友们去观影。赵导演的目的就在于此,他这面来了一场人肉叉烧包,观众们大呼过瘾,回去后一宣传,起到了震慑敌军军心之作用,接下来水到渠成,荆南士兵为这场电影埋了单。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先后灭掉盘踞在中国本部的诸多地方政权,俘虏其君主如南汉后主刘、南唐后主李煜等人。赵匡胤对亡国君臣待遇优厚,对他们采取了怀柔的政治策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好好地活着。李煜的《虞美人》词已然写到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奴的凄苦处境。赵匡胤虽然优待高级政治犯,然而时不时也敲打敲打。譬如南汉后主刘喜欢赐毒酒鸩杀大臣,降宋后,有一天在讲武池赵匡胤赐酒于他,刘登时被吓哭了,磕头如捣蒜,乞求陛下饶命。刘没想到他喜欢赐毒酒这把戏老赵也喜欢玩儿。赵匡胤足足看了他一分钟,然后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我对人推心置腹,怎会鸩杀于你。说完,又命人给倒了一杯,刘这才放心地喝了下去。
演技如同杀招,背后有着看不见的血雨腥风。赵匡胤再一次施展了威逼恫吓,上一次在幕后,这一次在台前,效果出奇地好。这场戏中,赵匡胤演得入木三分,完全不流于形式,沉默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震慑力量。很明显,赵匡胤旨在警告刘,你喜欢鸩杀大臣我也会,玩得比你精彩。让刘时刻不要忘记,你现在是亡国奴,你的性命完全掌握在我手里这杯酒中。继而忽然一变,来了一招推心置腹,揍一棒子给个甜枣,我这人挺好的,只要你消停点儿,保准你长命百岁。这么一连串地演下来,无形中透露出十分凌厉的杀气,刘自然又惊又怕又服气,本来可能有什么心思,被赵匡胤的一杯酒瞬间浇灭,收到的效果远比直接杀了他高明。
以上是赵匡胤行军打仗、对待敌酋的演技,他对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同样也施展这招,效果相当不错。《宋史》载当年赵匡胤落魄流浪那阵子,曾投奔凤翔节度使王彦超。王彦超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战友关系,不算太铁,那也是一口锅里吃过驴肉火烧的,所以王彦超很给赵弘殷面子,给赵匡胤拿了些钱打发要饭似的打发了,赵匡胤在中途拿着王叔叔给的钱赌博,输了个精光,还被人揍了一顿。称帝后,赵匡胤设宴招待群臣,其中自然少不了王彦超。
宴会刚开始很平静,一帮大老粗喝着喝着喝高了,开始争功,老子当年为陛下做过什么什么,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唯独王彦超沉默不语,氛围很尴尬。别看赵匡胤现在笑得花儿一样,一会儿保准儿问到当年之事。果然,赵匡胤假装喝高了,笑里藏刀地问他,王叔叔当年为什么不留我?官场老油条王彦超早有准备,幸亏是问了,则表明事情有门,如果赵匡胤闷着不吱声,那才是王彦超感到最可怕的。王彦超也会演,眼珠子一转说,浅水难养蛟龙,万一当时留了,陛下岂有今日?本人愿意放弃节度使之职位,甘愿做一名侍卫,侍奉陛下左右。得说王彦超逢凶化吉的演技相当纯熟,先是一句话化解了当年的“误会”,去除了赵匡胤心中多年的芥蒂,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等待领导指示。赵匡胤呵呵一笑,行了,行了!回去继续当你的节度使吧!并未予以追究。这件小事赵匡胤有所考量,假如处理了王彦超,大老板会在文武官员心中落下个“有仇必报”的形象,对他的政治影响不佳。不处理王彦超,反而会落得宽宏大量的儒雅之态,上级对于利益的取舍是最基本的能力。从人情的角度赵匡胤不会那么计较,没那个必要。当初你落魄谁去挖苦你都得忍着,没办法,谁让你处在那个人生阶段。日后你发迹了,难道就要回头去报仇?那么全国人民会一致怀疑你的人品,领导不会白痴到这种程度。
还有一次,赵匡胤在视察民情时有群众告御状。状告的是经略安抚使李汉超,辖境大致在今天津市、河北省容城以南等地。李汉超觉得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累立战功,然后居功自傲,摆出一副当兵抢民粮的架势,借钱不还,强抢民女做妾,搞得老百姓都烦他。赵匡胤对老百姓们说李将军是有功的,你们想想,契丹人烧杀抢掠使你们深受其害,现在李将军来了,太平就来了。李将军借钱那是用在前线上的,又没说不还给你们。虽然赵匡胤摆出一副秉公执法的样子,实际上他是护着自己的部下,只是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他又说,那个告李将军抢你闺女的,试问你的闺女都嫁给谁了?老汉说都是本村的庄稼人。赵匡胤说这不就结了嘛!李将军乃朝廷器重的大将,你闺女嫁给他总比嫁给庄稼人强吧?老百姓觉得皇帝说得有理,消了气散去。手下人犯错误了,领导有时候必须要为他们擦屁股,谁让你是领导呢,大家全靠你罩着呢!赵匡胤对告御状的老百姓和颜悦色陈述利害地演了一通,然后急召李汉超,忽然龙颜震怒,刚才一帮老百姓告你借钱不还,你若缺钱找我要啊!朝他们借什么钱,他们都能有几文钱?赶紧把钱还给老百姓。李汉超吓得大惊失色,心里嘀咕皇上指不定怎么收拾自己呢。赵匡胤痛批他一顿,扔下几百两银子走了。李汉超惊喜交加,拿着皇帝给的银子连夜还清了所有欠款,整肃部队,军纪严明,再没干过抢民粮的勾当。
无独有偶,宋真宗时的文学家柳开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柳开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五世孙,文学上推崇韩愈的古文运动,以文章闻名当世。柳开知两浙路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时候,他的父亲准备进京朝圣,当地有个钱氏乡绅想托柳父给皇帝捎点儿土特产。柳开去钱府取东西,在书房见一美女画像,便问这妇人是谁,钱乡绅说这是我妹妹。柳开笑道不错啊!这样吧,正好我丧偶逾期,就娶她为继室了。钱说这恐怕不妥,至少得先跟我爹说说,再者说妹妹那面我也做不了主。柳开说用不着,以我之才学,定不辱钱氏。于是强娶,速度非常之快,几天工夫婚礼办完了。气得钱老爷子跑到了京城告御状,宋真宗赵恒说你知道柳开吗?那是真豪杰,你有这样的女婿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这样吧,朕给你当媒人,你看中不中?钱父不敢言,拜谢而退。
这两则小故事中,赵匡胤、赵恒扮演的角色大体相当。赵匡胤一人饰演了两个角色,前后人物性格反差十分巨大,为了不同的目的,必得如此。在老百姓面前他演成一位秉公执法、利害分明的好皇帝,在李汉超面前演成恩威并施的好领导,如此一来,两面都不得罪,又切实地解决了双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赵匡胤经常饰演笑面虎角色,他的三弟赵光义则喜欢装糊涂。演技上两人难分高下,目的和效果却是相同的,要么杀一儆百,要么使得手下人俯首听命。
2.“装糊涂”是一门艺术
围绕赵光义即位最浓墨重彩的莫过于“斧声烛影”。《涑水纪闻》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哥俩儿喝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时,赵匡胤身体欠佳,喝多了,就躺下休息。赵光义屏退左右,独自照料哥哥。俄而,阴霾四起,雪雹骤降。兄弟俩不知道聊什么,远远地只见两人影子投射在帐篷上,手舞足蹈的,唯听赵匡胤以铁斧戳雪说,好做好做!意思说你好好干吧!我睡觉了!然后赵匡胤一觉未醒,当夜驾崩。时宋皇后见太祖驾崩,急命心腹宦官王继恩召第四子秦王赵德芳进宫,准备继承大统。没想到这个王继恩早被赵光义收买了,所以直接去叫了赵光义。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说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心知木已成舟,垂死挣扎无益,忙改口说,我母子性命,皆托于官家。
“官家”是宋代对皇帝的特有称谓。许多宋代历史剧,动不动就管皇帝叫“皇上”是不对的,叫“陛下”还情有可原。同样皇帝称呼大臣叫“爱卿”,也是不对的。宋代的“爱卿”是对妓女的称呼,皇帝称呼大臣基本叫法是姓后加个“卿”字,如包拯就叫“包卿”,没有“包爱卿”这一说。此外,尚有一些特殊叫法,如宋真宗称呼老宰相吕诲,不叫“吕卿”,叫“小子”。他本人是天子,称呼吕诲为“小子”,足见对吕诲的尊重。言归正传,据《湘山野录》记载,宋真宗酒量喝遍群臣无敌手,时任翰林侍读的李仲容也能喝,两人棋逢对手,非要一决高下。小杯喝不过瘾,直接换大酒器。李仲容喝了数十杯,几个回合下来,明显感觉宋真宗不是他对手,点到为止吧!总不能把万岁喝得钻桌子底下耍猴拳吧。李仲容就说喝不下去了,官家把酒器撤下去吧!宋真宗忽然问,李卿为啥管天子叫“官家”?李仲容担任翰林侍读,相当于皇家讲师,肚子里没墨水干不了。李仲容解释说,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蒋济撰写的《万机论》有云“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三皇五帝之德兼而有之,那就是“官家”,即天子。对这一解释宋真宗非常满意地说,正所谓君臣千载遇。李仲容对曰,臣唯有忠孝一生心。打那以后,“官家”即是宋代皇帝专有称谓。
宋皇后对晋王赵光义口称“官家”,即是承认了他是皇位继承人,想来赵光义在京城的势力一时无两。于是赵光义答曰,共保富贵,不用担心。开宝九年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当时,赵匡胤与赵光义谈话时无第三人在场,遂留下了一桩千古悬案。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里面是这么说的,到了文莹的《湘山野录》里又变成了赵光义不在场的说法。正史里面只说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即位,个中细节没有披露,所以是非真假尚难定论。
赵光义登基后,迅速铲除了威胁帝位的大侄子滕王赵德秀、二侄子燕王赵德昭、四侄子秦王赵德芳。有句成语叫欲盖弥彰,说的就是赵光义的当时处境。满朝文武本对赵三胖子当皇帝持怀疑态度,短时间内太祖赵匡胤的三个儿子先后死亡,此地无银三百两太过明显了。为了挽救舆论上的颓势,赵光义只能做一场政治秀,平衡舆论的压力。当时被罢相的赵普猜透圣意,看准了机会,给赵光义支了一招,两人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疑窦丛生的政治秀,也就是“金匮之盟”。简言之,据说在建隆二年(961年)的时候杜太后病重,太祖赵匡胤侍奉汤药,不离左右,娘俩闲着话家常,谈着谈着谈到了后周亡国,杜太后问他,知道你怎么得到的天下吗?赵匡胤洗耳恭听。杜太后说全因为后周皇帝太过年幼,假如有年长的君王嗣位,你认为你还有机会吗?所以要记住,你死后要将帝位传给你三弟,先传光义,再传光美,由年长君王治理天下。如此方能确保江山长治久安。杜太后遂命她最信得过的赵普将方才对话的内容记下,写成誓书,藏在金柜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