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问她,为什么这么说?王艳娜说道:“在寝室,她们不帮我带饭,叫她们帮我收一下衣服都不肯,打开水也不帮我。真是小气死了!”
杨老师问:“你会帮她们打开水吗?”
“我帮她们打?才不呢!我在家都不做这些事情,凭什么要帮她们?”王艳娜说。
杨老师问:“那她们为什么要帮你呢?”
杨老师了解到,王艳娜家里条件比较好,父亲是阳光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公司,他父亲是中心,什么事情都是由部下做。在家里,她父母亲的关系也是这样,父亲一回家就坐到沙发上看电视,什么事都由她母亲做,甚至父亲要喝水也是让她母亲递过来。父亲说做什么,她母亲就做什么。杨老师觉得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王艳娜的行为。所以,当她来到学校后由于环境的不同,才会出现这种不适应。
把工作规则带回家,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内化这种行为方式。在公司是老板,习惯了指使别人,一副领导的派头,回到家中却不知道调整,仍然这样指使家人,要家人服侍,这样的家庭会缺少关爱,没有亲情,气氛冷淡,没有一个家本应具有的味道。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也会变得冷淡,无情;助长自我中心感,事事以我为主。
若在公司只是一个小职员,习惯于附和,装老好人,将这种奉承人的规则带回家,这样的家庭必然是一种没有骨气的家庭,见谁只知迎合。孩子渐渐也会自卑,没有自信。
虽然这只是两种极端,但生活中的确不乏这种人的存在。
有这么一名老将军,建国前,立下了丰功伟绩,建国后,天下太平,没有战事,他就把家当成了战场,以前用过的地图、望远镜等时刻不离身,思考着战阵,没事就对妻子儿女颐指气使,还不时的以老将军的身份压他们。常常说:“我是军人,就必须以军人的标准做事,军人的家属也要以军人的标准做事,只有服从!服从!再服从!这是组织的命令!”
将军有一个儿子,很倔强,从小就和父亲一样喜欢指挥别人。为了让他参军,将军坚决反对他参加高考,并觉得这是为他好。儿子当兵后,为了磨练他的意志,将军又给他安排了最苦最累也最没出息的岗位,并严格考核他,让他吃尽了苦头。将军认为这都是为了儿子好,磨练他的意志。然而,将军万万没有想到儿子最终记恨起了他,甚至最后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这位将军就是没有处理好家与工作的关系。他将工作的规则带回了家里,把家当成了战场,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家与工作一定要分开,家有家的规则,工作有工作的规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家是子女,是兄弟,是父母;在工作中是员工,是经理,是老板;在生活中是朋友,是学生,是路人……这么多的角色难免会有冲突,甚至会产生角色失败。如果想不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到家中,希望保持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那么就必须将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分开来。
如何才能将两者分清楚呢?
老子的“无为”思想值得借鉴。“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为所当为,不可以作为。详细地说,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情。或者说,做回自己的角色。角色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一些要求与规范。在工作中,就做好工作中的事情,做好上级交予的任务。回到家中,就做好家庭角色。作为夫妻,就做好夫妻该做的事情,现在的夫妻是平等的,家务也应公平分配;作为父母那就做好父母该做的事情,关心子女的成长,父母与孩子要相互理解;作为子女那就做好子女该做的事情,孝敬帮助自己的父母……
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分清楚了,明确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工作规则就不会带回家,角色冲突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本节家教智慧
家和万事兴,既不能将竞争带回家中,也不能把名利带回家里。创造一个和气的家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陶冶孩子美好的情操。
4
不要经常拿工作中的辛苦教孩子
讨生活很艰苦,常年的辛苦工作,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些负面观点。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比自己好,希望孩子能够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尽管如此,家长也不要时不时拿自己工作中的那些艰辛教育孩子。
2013年热播的电影《致青春》中的陈孝正,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观众都很喜欢陈孝正,认为他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然而,从某些方面来说,陈孝正也是个悲剧。
陈孝正少年丧父,一直由母亲养育成才。陈母为人刻板,为了纪念先夫,每餐吃饭的时候都不忘为之添上碗筷,盛上饭菜;陈母严格教子,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要求陈孝正的人生大厦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可以想象,在陈孝正成长的过程中,陈母没少拿自己夫妻俩的艰辛生活教育孩子。
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个普遍现象。父母经常拿自己工作的艰辛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看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全都是为了你”、“我们这么拼死拼活的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你却不认真读书,怎么对得起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有好的生活,不要像爸爸这样”等等教诲,这些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陈孝正成长过程中就没少受这种话语的教育。这也使得他的人格有些与众不同。通过他的那句“我父母从小教育我,我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以及在图书馆因为郑薇的作图出现了一厘米的误差而大发雷霆,便可以看出他的人格有些强迫,甚至是严重的强迫,并且还很焦虑,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唯恐自己有一丁点的错误。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陈孝正还很自卑、孤独。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自证预言”,就是说个体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预言来行事,最后使这个预言实现。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差。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么他无意识中就不会努力刻苦地学习,最后的成绩必然也不会好。在这个时候,他就会更加相信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了。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经常拿“生活很苦、很累”、“世界是富人的世界”、“公平是富人的公平,穷人没公平”等类似的话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信以为真,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等他们自己到了社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 “豁然开朗”:生活果然很苦、公平果然只有富人才有……这样一来,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更加没有上进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另一种是因为生活没有改变从而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教育,而更加伤心,抑郁或者焦虑,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焦虑症最后自杀,这也是很常见的。而因“预言的证实”更加努力的人,通常比较少。
经常拿工作中的辛苦教育孩子,还会使孩子感到厌烦,产生抵抗。就像吃辣的人一样,辣椒吃多了,再辣的辣椒也就不辣了。教育也是这样。而且,这些心酸往事说多了,孩子还会觉得父母很啰嗦,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处在逆反期,父母说的越多,孩子越要往相反的方向做。
逆境能够锻炼人才,但也需要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一味地拿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辛苦来“教育”或者“恐吓”孩子是没用的。当然有些人会成才,但这些人的人格也多少会受到影响,像陈孝正一样,虽然成材了,却形成了一个强迫、焦虑的人格;而更多的孩子则是被吓坏了,最后在生活中证实了这些“预言”,看到的更多是社会和生活的阴暗面。
本节家教智慧
逆境出人才,也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并不是不能对孩子说生活的辛酸,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使之产生信心。
5
不要因为工作累而不陪孩子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父母几乎没什么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而孩子也没有时间,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早已帮他们报了各种辅导班。可是无论怎样忙碌父母也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
约翰很晚才下班回家,一整天的工作下来让他感到很累,不过他发现5岁的儿子靠在门口正在等他回来。“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小约翰说道。“这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约翰生气地回答。“我就是想知道,您能够告诉我吗?”“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那我就告诉你,我一小时能赚20美金。”约翰说。小约翰低着头说:“爸爸,那您可以借10美金给我吗?”约翰发怒了:“如果你只是想买那些无聊的玩具的话,那你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去。我每天这么辛苦地工作着,我很累,我没时间,也不想和你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戏。”小约翰伤心地回去了。等约翰平静下来之后,他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心想,或许小约翰真的想要买些有用的东西吧。
于是,他来到了小约翰的房间说道:“对不起,孩子,今天我做得有点过分,来,这是10美金。你拿去吧。”“爸爸,谢谢你。”小约翰兴奋地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慢慢地数着。“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向我要呢?”约翰生气地问。约翰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买您一个小时吗?明天我想跟您一起吃晚餐。”
其实,孩子往往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就像小约翰那样,只要爸爸陪他吃一顿晚餐,能感受到爸爸的爱便可。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最好的教育。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孩子会有安全感,父母的陪伴也能够满足孩子爱与归属的需要,促进亲子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并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归纳为缺失性需要,也就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孩子发育尚未成熟,缺失性需要对其非常重要。父母多花时间陪陪孩子正好可以满足孩子的缺失性需要。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认识发生论的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心理产生于动作,孩子在游戏之中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并进行同化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克服创伤性事件,发泄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埃里克森指出,游戏是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儿童可以复活快乐经验,也能修复精神创伤。儿童在游戏中,还可发展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动作,结交伙伴,发展社交能力以及观点采集能力。
而游戏在幼儿期又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陪孩子。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他一起玩游戏,这样,孩子会在快乐的游戏中增长很多见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能够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说,作为家长,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
本节家教智慧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满足其需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花点时间陪孩子,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家长们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