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2875400000006

第6章 发展经济夯基础(1)

12.发展经济与建设美好家园有什么关系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美好家园内涵包括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在物质文明方面,美好家园建设与住、行关系特别密切。广大农民朋友们都希望居住在宽敞豪华的房屋里,家里有时尚的家具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过着舒适的日子,具有这些物质条件都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随着家居条件的改善,广大农民朋友们更希望有良好的出行条件,农村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延伸到每家每户,出行再也不要走泥泞的小道。公交车通往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生产、打工、上学、购物、走亲访友都非常方便,骑着自行车或是漫步在乡村道路上成为锻炼身体的时尚。这样的出行条件既需要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也需要以农民家庭经济为基础,还需要以丰富的物质生产为保障。

在精神文明方面,农民朋友们都希望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邻里友善,干群和谐,家庭和睦,这种社会环境的营造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薄弱,社会就乱,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了,人们相互帮助,团结友善,相敬如宾,乡风文明就有了基础。在生态文明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日子好过了,大家都希望能健康长寿,延年益寿。但由于工业无序发展,部分地区粗放的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多年来生活垃圾乱倒乱扔的习惯,使农村环境越来越差。这些年来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不少地方清澈的河水不见了,新鲜的空气变少了,人居环境变差了。要改变这种环境,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河道进行疏浚,对道路进行管护,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就需要配备保洁人员,配置保洁设施,落实长效管理的各项措施。所有这些都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整治,进行长效管理。

(2)农村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美好家园建设水平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样美好家园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而人们对美好家园的需求都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建国初期,由于饱受战争的创伤,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农民朋友们只要有居住的地方,哪怕是茅草屋就满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步丰富,人们将美好家园描绘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实现了,人们对美好家园建设又有了新的期盼,“住宅庄园化,生活城镇化”

成为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奋斗目标。农村实现小康以后,农民朋友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实现“居住园林化,生活现代化”。这些美好家园建设的阶段性进步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实现的,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农民朋友们还可能居住在茅草屋里,哪能想象到现代化的家园是什么样子。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推进美好家园建设水平提高。

(3)建设好农村美好家园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和万事兴,家美万物旺。把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好,能够促进事业的兴旺发达,推进经济的加速发展。首先,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落实到建设家乡的行动中去。爱家是每个人的本性。家园美既能使在家乡工作的农民朋友们不断地追求新的奋斗目标,发展经济,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也能使在外地工作、学习的朋友们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支持家乡的发展,甚至会吸引部分人才返回家乡工作,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其次,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精神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精神动力来自于需求的满足,美好家园的建设则处于需求满足的高级层次。有了美好家园需求的满足,人们就能安居乐业,勤奋工作,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

第三,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改善投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既能吸引外商投资,又能安商富商。当今外商投资除了考虑土地、劳动力、优惠政策等因素之外,环境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良好的环境不仅有益于健康,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发展越快、家园越美、环境越好的地区外商投资越多的原因。

13.怎样按照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蓝图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着,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些为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蓝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也要看到不利因素:①农村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我国农村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保持占补平衡难度比较大;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经常在有的地方交替发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业面源污染、重大动植物疫病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的挑战。②农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不强,推广应用水平仍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制约着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农民单家独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提篮小卖”很难与“航空母舰”竞争,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努力。

因此,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蓝图,应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盯紧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力求实效。

(1)规划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发挥传统特色优势相结合。在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实行集中、集聚、集约化生产,促进承包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特色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经济林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良种生猪、特色家禽、食草动物和名特优水产,规划好规范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大力拓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率先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2)规划好生态农业发展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逐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增加有机农家肥的使用量,扩大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面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防治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探索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植树造林提高农田林网覆盖率,建成资源利用集约、环境保护有效、生态效益明显、增产增收达效的农业发展体系。

(3)规划好标准农业发展围绕城乡居民健康消费需要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要求,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解决农业生产中农药、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努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健康农产品品牌。推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和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等三大体系,突出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确保城乡人民能够消费健康食品。

一家一户分散生产难以统一标准。要下功夫培植大户、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推动标准化生产,以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业大户带动农民增收。

(4)规划好环保农业发展规划好农村水环境治理,构筑防汛防旱和水资源利用体系,加大农村河道疏浚清淤力度,提高引排能力,促进稳产增收;治理改善水质,提高农产品品质。规划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农村河道、道路、生活垃圾清运的长效管理,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推动、全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清洁优美目标。规划好农村环境保护监察,重点防控工业废水废渣、养殖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沟渠、河道和居住区的污染。规划好农村环境美化,动员全民植树造林,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突出抓好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绿色通道等工程,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

(5)规划好科技农业发展加强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科技成果推广,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优良品种,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用地养地有机结合,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结合,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

14.如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镇村两级组织直接承担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担,必须从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农民作为增加收入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也必须因地制宜,拓展思路,勤奋努力,做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文章,在赚钱、事业上取得双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种植业土地是个宝,农民少不了。虽然我国人均耕地不多,但只要广大农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就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业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产业,但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给传统的种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可以根据家庭的劳动力状况、经济状况、土地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化状况,开发适宜于多赚钱的种植业项目,主要有:①种植粮食。可以在传统的粮食生产上进行提升,如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生态粮食产品,价格是普通粮食的几倍甚至数十倍;生产健康食品如小杂粮;生产产量高、品质好的商品粮,等等。②种植瓜果蔬菜。这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种植业,农民不仅可以种植常规品种,而且可以使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不仅可以纯茬种植单一品种,而且可以套夹种或立体式多品种种植。随着瓜果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无粮村,而且出现了一批无粮镇和一些种植大县。山东省寿光县是我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家家户户种蔬菜,他们的蔬菜不仅走进了大中城市的超市,而且走向了国际市场,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富裕了寿光的老百姓。③种植花卉苗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走廊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种植花卉苗木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苗木,栽植盆景。江苏省如皋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年销售苗木上百亿元,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花卉苗木市场,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④种植特种农产品。如种植药材、茶叶,栽桑养蚕,种植有色棉花,栽植特种林木等,这些都能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养殖业养殖业是依靠投入、依靠技术、依靠市场的产业。广大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项目。主要可以从事以下项目的养殖:①畜禽养殖业。如养殖生猪、鸡、鸭、鹅、山羊、肉牛等,这些产品市场需求广泛,饲养技术成熟,赚钱效益明显,是一般农民较为适宜的养殖项目。②水产养殖业。傍海而居的农民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淡水和海产品养殖,如养殖淡水鱼、河虾、龙虾、黄鱼、海带、紫菜、文蛤等。水产品养殖必须具备良好的水环境,同时设置围网等设施必须不影响泄洪和水上交通安全。水产养殖效益明显,但风险也大,特别是遇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③特种养殖业。主要是养殖一些满足高档餐桌需要、特殊群体消费的畜禽和水产品,如养殖螃蟹、甲鱼、黄鳝、鹌鹑、山鸡、河豚、刀鱼、鲟鱼等。特种养殖产品价格高,但养殖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高。

养殖业项目多,灵活性大,应尽可能选择风险小、效益高的项目,并在初步尝试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注重规模效应。

(3)发展三产服务业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三产服务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农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区域特色、自身经营能力、资金状况兴办适当的三产项目,如饮食服务、商品流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有劳动力剩余的农户也可以输出劳务,到城市从事三产服务业,如兴办搬家公司、保洁公司等。

三产服务业项目多,内容广,档次有高有低,投资有多有少,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农民赚钱的有效途径之一。

(4)发展加工业加工业门类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农民应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加工业项目的选择上,最好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如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兴办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较多的地区,可以兴办蔬菜保鲜、净菜加工配送等项目;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可以兴办粮油加工项目等;有条件的农民也可以兴办纺织、机械、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兴办加工业项目一定要量力而行,看准市场,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投资项目,并适度控制规模,避免造成严重亏损。

商品市场广阔,农民赚钱的渠道很多,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广大农民动脑筋找项目、闯市场、摸经验,赚多赚少全凭农民的聪明才智加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