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热力烧伤
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伤通称为烧伤。小面积烧伤可只表现为局限反应,烧伤面积偏大即可引起全身反应,因此将烧伤称为“烧伤病暠。热力烧伤包括各种物质燃烧时的火焰引起烧伤,各种热液(热水、热汤、热粥等)引起烫伤,热固体(炉渣、电烙铁、热炕等)引起烫伤,热气体引起烫伤。
主诉
患者常表现为创面疼痛、口渴、呼吸困难等。
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渗出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一般以伤后3小时最剧烈,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逐渐恢复。此期患者主要出现低血容量。
(2)感染期:急性体液渗出期过后马上进入水肿回吸收期,感染即成为主要矛盾。烧伤感染在伤后1~3周创面溶痂时达到高峰,可持续很长时间,目前是危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3)修复期:创面修复过程在创面出现炎症改变后不久就已开始。栺度、浅栻度烧伤可经换药愈合,不留瘢痕,深栻度烧伤经换药瘢痕愈合,栿度和桇度主要通过手术植皮及换药愈合,留有瘢痕。修复期持续时间长,直至创面完全康复。
2.误诊分析热力烧伤一般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能明确诊断,不易误诊。但个别精神异常、昏迷的患者,或者是入院时出现休克的患者,又无家属陪护,此种情况下注意与剥脱性皮炎、张力性水疱、皮肤擦伤等的鉴别。
诊断
(一)烧伤面积估算
烧伤面积的估算方法:常用的面积估算方法有两种,即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
1.中国新九分法成人大面积烧伤可用“中国新九分法暠来估算烧伤面积,12岁以下的儿童有头大腿短的特点,估算面积时需校正(表6灢1)。
2.手掌法小面积烧伤可采用“手掌法暠,即患者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拢为体表面积的1%。当全身大部分被烧伤时,“手掌法暠可用于估计健康皮肤,全身体表面积(即100%)减去健康皮肤面积,即为烧伤面积。
(二)烧伤深度判断1.三度四分法即表皮烧伤为栺度,真皮浅层烧伤为浅栻度,真皮深层烧伤为深栻度,全层皮肤、皮下脂肪甚至肌肉、骨骼等烧伤为栿度。各类烧伤深度的临床表现,见表6灢2。
表6灢2各类烧伤深度的临床表现深度分类损伤深度临床表现栺度(红斑型)表皮层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无水疱,干燥栻度(水疱型)浅栻度真皮浅层剧痛、感觉过敏、水疱形成、壁薄个大、基底潮红、明显水肿深栻度真皮深层小水疱,去除表皮见基底较湿,红白相间或苍白,有红色出血点,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数日后如无感染,可出现网状栓塞栿度(坏死型)全层皮肤累及皮下组织或更深皮革样,蜡白或焦黄、焦炭化,感觉消失,干燥,痂下水肿,可出现树枝状静脉栓塞2.四度五分法将烧伤分为四度,即栺度、栻度(浅栻度、深栻度)、栿度和桇度。栺度、浅栻度、深栻度的临床表现同三度四分法,损伤累及皮肤全层的为栿度,累及皮下组织及更深层次的(如深筋膜、肌肉、骨骼等)为桇度。
(三)烧伤严重程度分类1.轻度烧伤栻度烧伤面积曑9%。
2.中度烧伤栻度烧伤面积10%~29%;或栿度以上烧伤面积曑9%。
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栿度以上烧伤面积10%~19%;或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标准,但有吸入性损伤、休克、较重的复合伤等情况者。
4.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曒50%;栿度以上烧伤面积曒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
(四)烧伤休克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特点是以丢失血浆样成分为主,血液呈浓缩状态,有明确的发生期限(烧伤后48小时内)。
1.有明确的烧伤病史及创面。
2.休克代偿期,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尿量正常;精神紧张,皮肤发凉及苍白,有口渴等。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1)尿量: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2)尿液检查:注意尿色改变,酱油色尿提示有溶血或软组织严重破坏。尿比重增加。
(3)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细胞比容增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等。
(4)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常低于7.35,HCO3-降低。
(5)血清电解质:主要是血钾、钠及钙的测定。
(6)血尿素氮和肌酐: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表示肾功能改变。
(7)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升高。
2.次要检查(1)凝血检查:凝血机制的改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X线、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等B超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
(3)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
3.检查注意事项危重患者入院立刻抽血行实验室检查,避免补充部分液体后再抽血化验。次要检查一般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病情(如神志、心率、血压、尿量、外周血氧饱和度等),再进一步实施。还可以给予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实施漂浮导管的监测。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1.小面积浅度烧伤清创、保护创面,适当使用烧伤外用药,创面可自行愈合。
2.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及时补液,预防烧伤性休克;对有吸入性损伤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对深度烧伤创面尽早切除,自、异体皮肤移植;预防烧伤感染;预防MODS;重视创面早期形态及功能的康复治疗。
(二)具体治疗方法1.院前急救(1)迅速脱去燃烧或被热液浸渍的衣服,减少热力的继续损害,并保护受伤部位。
(2)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
(3)检查有无合并伤,如颅脑损伤、窒息、急性中毒等。
(4)中度以上烧伤或合并损伤者,应及时开放静脉补液,预防烧伤休克,同时进行镇静、止痛、止血等治疗。
(5)对于中、小面积栻度烧伤,应尽早施行冷疗,用冷水、冰水冲淋、浸泡或用冷敷料湿敷,以达到减轻组织损伤和止痛作用。
2.入院后早期治疗(1)扼要询问病史,迅速估计伤情。
(2)确定是否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
(3)吸氧及镇静止痛(现场已给予镇静止痛药者,应待4小时后再给予)。
(4)行静脉穿刺或切开置管2~3路,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同时抽血进行交叉配血、血常规、血气分析和必要的生化检查。
(5)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酸碱度,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血尿,定时送检尿常规。
(6)制定补液及其他治疗计划。
(7)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选用抗菌药物。
(8)病情平稳后行创面初期处理。操作力求轻柔,且勿加重休克。若伤情较重或休克严重时,应待休克被控制后再处理。如果创面看来尚干净、且实施暴露疗法的严重烧伤,也可不进行初期处理,只用70%乙醇或1暶1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健康皮肤,并将创面破裂水疱皮、异物清除即可。
(9)选择包扎或暴露疗法。
3.烧伤休克的防治(1)补液方案: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栻、栿度)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晶体液共1.5ml(小儿2.0ml),另加水分2000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和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0.5暶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暶0.75;补液速度,开始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补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胶体和晶体溶液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均匀补入。
(2)液体选择:水分用5%葡萄糖溶液补充。胶体一般以血浆为首选,面积较大的深度烧伤可补充部分全血。血浆来源困难时,可选用血浆代用品,如中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但24小时使用代血浆一般不宜超过1000~1500ml。晶体溶液首选平衡盐溶液,也可酌量使用生理盐水溶液。
(3)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血红蛋白尿堵塞肾小管。
(三)治疗注意事项1.持续低温与瞬间高温造成的创面,在烧伤深度的判断上,前者偏浅,后者偏深。
2.对浅度创面应用碘伏等有色药物外涂,造成后期创面判断的不准确。对面颈部及会阴部创面实施包扎治疗易引起并发症。
3.对烧伤原因不明确时,尽量不要包扎,早期切削痂利于病情的恢复。
(第二节)电烧伤
因电引起的烧伤有两类,一类是电弧烧伤,同热力烧伤;一类是同电源接触,电流通过机体所引起的电烧伤。
主诉
患者创面疼痛、肢体麻木、心慌、呼吸困难、头痛、口渴等。
临床特点
1.局部损害有典型的“入口暠和“出口暠,一般入口比出口损伤重,以三度为主,可深达肌肉、骨骼。损伤呈外小内大的特点,深部组织呈夹心状坏死。由于电流损伤的血管呈渐进性加重的特点,因而损伤组织呈进行性坏死。
2.全身损害轻者有恶心、心悸、头晕或短暂的意识障碍;重者昏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及时抢救多可恢复。
3.误诊分析电烧伤一般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能明确诊断,不易误诊。尤其注意电击伤合并骨折、气胸及脏器损伤的情况,如果当时出现电休克,更应注意详细的体格检查。个别电击伤患者没有明显的创面,也需要注意电流的“入口暠和“出口暠,以便进一步了解脏器的损伤。入院时昏迷又无家属陪护,此种情况下注意与单纯热力烧伤的区别。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血常规检查:中性细胞比例增高,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