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馆业发展概况
旅馆业又称住宿业,其称谓很多,如现代的宾馆、饭店、酒店、旅馆、旅社、客舍、度假村、度假营地,古代的邸店和驿传等。
中国旅馆业的起源应从商代中期的驿站开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发展过程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发展。
1.中国古代旅馆的形成与发展
(1)古老的旅馆——驿站据历史记载,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官方住宿设施是驿站。在古代,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统治者政令的下达,各级政府间公文的传递,以及各地区之间的书信往来等,都要靠专人递送。历代政府为了有效地实施统治,必须保持信息畅通,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为信使提供的住宿设施应运而生,这便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驿站。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馆。
中国古代驿站在其存在的漫长岁月里,由于朝代的更迭、政令的变化、疆域的展缩以及交通的疏塞等原因,其存在的形式和名称都出现了复杂的情况。远在殷代,我国已有驿传,周代已有平整的驿道。而驿站虽然源于驿传交通制度,初创时的本意是专门接待信使的住宿设施,但后来却与其他公务人员和民间旅行者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驿站这一名称,有时专指其初创时的官方住宿设施,有时则又包括了民间旅舍。
(2)迎宾馆是中国古代另一类官办住宿设施迎宾馆是先秦时期的表现形式。以后几乎各朝代都分别建有不同规模的迎宾馆,并冠以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春秋时期称“诸侯馆”,战国时期称“传舍”,西汉时期称“蛮夷邸”,南北时期称“四夷馆”等。清末时,此类馆舍正式得名于“迎宾馆”。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我国早期迎宾馆原为政府招待使者的馆舍,是不可缺少的官方接待设施,它为国内外使者和商人提供了精美的饮食和优良的住宿设备。在宾客的接待规格上,是以来宾的地位和官阶的高低及贡物数量的多少区分的。为了便于主宾对话,迎宾馆里有道事(翻译);为了料理好宾客的食宿生活,迎宾馆里有厨师和服务人员。此外,迎宾馆还有华丽的卧榻以及其他用具和设备。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民间旅店的出现:最早的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称之为“逆旅”,是古人在旅途中休憩食宿处。以后客栈成为古人对旅馆的书面称谓。西周时期,投宿客栈的人皆是当时的政界要人,补充了官方馆舍之不足。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进行远程贸易的商人已经多有所见。一些位于交通运输要道和商贸聚散的枢纽地点的城邑,逐渐发展为繁盛的商业中心,于是,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
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我国早期的城市民间旅店与城市、商业活动三者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有了商业交换活动,标志着兼有政治统治、军事防御与经济活动三者功能的城市开始出现。随着商业交换活动的活跃和扩大,城市功能不断衍变。自汉代以后,不少城市逐渐发展为商业大都会,这导致了城市结构及其管理制度的变革,而中国古代的民间旅店,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逐渐进入城市的。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虽然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了,但是,却由于受封建政府城市管理制度的约束而不能自由发展。在这种制度下开办的城市客店,不但使投宿者感到极大的不便,而且也束缚了客店业务的开展。到了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涨,自古相沿的城市制度终于被取消了,于是,包括客店在内的各种店铺,争先朝着街面开放,并散布于城郭各繁华地区。
我国早期的民间旅店的大发展,使它在早期城市建设中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并与城市人口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的结构,一般由固定人口与流动人口两部分构成。流动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城市旅馆居住的各地客人。自中国城市出现旅馆以来,这些客人主要是往来于各地的商人,以及游历天下的文人、官吏等。居于旅馆的客商,除了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部分以外,其中的不少客商还在当地娶妻生子,从而变为城市固定人口的一部分。
2.中国近代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1)西式饭店西式饭店是19世纪初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兴建和经营的饭店的统称。这类饭店在建筑式样和风格、设备设施、饭店内部装修、经营方式、服务对象等都与中国的传统客店不同,是中国近代饭店业中的外来成分。
(2)中西结合式饭店西式饭店的大量出现,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向饭店业投资。因而从民国开始,各地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半中半西”风格的新式饭店。这类饭店多称“旅馆”、“饭店”、“宾馆”,有的称“中西旅馆”。这些饭店不仅受西方建筑的影响,而且在建筑式样、设备、服务项目、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上都接受了西式饭店的影响。
3.中国现代饭店
我国现代饭店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但自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无论是行业规模、设施质量、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水平,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发展现代饭店业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全由国家投资的状况。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旅游业和商务的需要,我国采取多渠道的集资形式,利用国家资金、集体资金、引进外资和民间资金等,改建、扩建和兴建了大批现代化的、不同档次的饭店。
4.小旅馆的定位
小旅馆的定位没有固定的界限,可根据创办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规模大小。在创办初期,原则上是宜小不宜大,要根据创办者的经济实力及人员情况来确定,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再逐步扩大规模。小旅馆定位时要同时考虑以下原则:一是宾客的多少,在城镇开办小旅馆,要考虑自己的位置,交通是否通利,周围环境是否良好,外来人流是否较多。二是在旅游区开办小旅馆,要考虑旅游旺季、淡季的人流量及已开办的同类型小旅馆已有多少,能同时接待多少游客,还有没有发展空间,这些小旅馆各有什么特色,防止开得过多过大而造成淡旺季不均。三是在农村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开办小旅馆比较方便,可利用家中的空闲房,进行一定的改造、装饰,就可在双休日或黄金周接待城里来的旅游宾客了。
(二)旅馆的地位、作用
1.旅馆的地位
国家根据各个行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产业进行了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分为流通、服务两大部门。
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等。
服务部门包括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全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共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全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和福利事业等。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和警察等。
根据这样的划分,旅馆业、饭店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旅游饭店,它与旅行社、旅游交通(主要是航空)一起,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旅馆的作用
首先,从旅馆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最基本的作用是为客人提供可靠、安全的暂时性住宿和餐饮服务。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有机会外出旅游、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现代旅馆还为这些宾客提供各种文化娱乐、健美、购物、商务、旅游等服务。
其次,旅馆是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一切活动的基地,是旅游者的“家外之家”。在旅游者食、宿、行、游、购等基本活动中,至少食、宿要在旅馆进行。没有好的旅馆作为基础,旅游业也无法发展。
第三,活跃经济、吸收外汇。旅馆业的发展,不仅刺激和促进与旅游业有关部门的发展,也可直接吸收大量外汇和回笼货币。
第四,旅馆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劳动就业机会。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积极、妥善的安置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关注。旅馆大量的服务工作是靠手工操作进行的,可比其他部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事旅馆业的劳动者的数量都是很大的。同时,它还创造大量间接就业机会。因为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刺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如与之有关的建筑、交通、农业、商业、食品、轻工等行业。
3.小旅馆的作用
小旅馆的最基本作用是给宾客提供方便、安全、卫生、舒适、价廉的住宿服务。方便一是入住方便,这就要求小旅馆的位置要在宾客容易找到的地方,二是门面要抢眼,三是入住手续要方便,办理必要的手续时要快捷。安全就是要确保宾客的人身、财物的安全。卫生一方面是环境卫生,另一方面是用具卫生,第三是饮食卫生。舒适就是给宾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住所,使宾客有像家一样的感觉。价廉就是价格要适当低些,以争得更多的宾客。总之,小旅馆在硬件上不一定要和大宾馆、大饭店攀比,但在服务上要认真地和大宾馆、大饭店比一比,达到或超过大宾馆、大饭店,以更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宾客。
如在餐饮方面为宾客定做饭菜,乡村小旅馆可让宾客自己下厨做饭等。靠近大医院的旅馆是病人的家属、亲友住宿的地方,可增加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如让病人亲属为病人做些可口的汤菜,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三)旅馆管理
管理的前提是群体的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协调组织内部与外部各要素的动态协调过程。
管理和目标产生的基础是对市场的了解。旅馆管理是开放式的经营管理。
旅馆管理既包括了管理又包括了经营。经营的侧重面是向外针对市场,针对需求;管理的侧重面是向内针对具体的业务活动。事实上,经营决定管理,制约着管理;管理是经营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