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群动物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比近交系更适用于研究。
(1)具有杂交优势,生命力强,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繁殖旺盛等优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克服因近交繁殖所引起的近交衰退现象。可广泛地适用于营养、药物、病原微生物和毒性实验。
(2)具有与近交系动物基本相似的遗传均质性。虽然它的基因不是纯合子,但基因型是整齐一致的,遗传性是稳定的,表现型也一致,因此它基本上具有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对各种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57.近交系小鼠发生遗传漂移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基因组杂交进一个近交系。
(2)近交系的基因在某些位点上仍存在杂合性。
(3)DNA序列突变导致遗传突变。
58.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检测研究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检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观察种群的基本形态,如毛色、体型、体重等。
(2)生理常数测定,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
(3)生殖常数测定,如性周期、生殖周期等。
(4)发育繁殖能力的观察,如离乳率、死亡率、产仔率等。
(5)某些生化位点和免疫遗传学标记测试,计算各位点的基因频率。
(6)下颌骨数量、形态数据测定,以判断是否保持原有群体的特点。
59.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包括哪些内容?
近交系动物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明确的品系背景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定义的规定。
(2)用于近交系保种及生产的繁殖系谱及记录卡应清楚完整,繁殖方法科学合理。
(3)经遗传检测(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皮肤移植法、免疫标记基因检测法等)质量合格。
60.近交系大、小鼠遗传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是什么?
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本方法是近交系动物遗传纯度常规检测中的常规方法。近交系小鼠选择位于10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位点,近交系大鼠选择9个生化位点,作为遗传检测的生化标记。
检测结果为:①与标准概貌完全一致,则为未发现遗传变异,遗传质量合格;②有一个位点的标记基因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则为可疑,增加检样位点数目和增加检测方法后重检,确实只有一个标记基因改变可命名为同源突变系;③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的标记基因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则为不合格,应淘汰,重新引种。
皮肤移植法:每个品系随机抽取至少4只相同性别的成年动物,进行同系异体皮肤移植。移植全部成功者为合格,发生非手术原因引起的移植物的排斥判为不合格。
61.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在受到自然界微生物、寄生虫的侵袭时,一般多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显性或隐性感染某些疾病。其危害表现在:
(1)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直接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影响动物生产:烈性传染病可导致整个动物群毁灭,而另一严重后果是整个动物群带毒,带毒群体难以净化,会反复暴发疾病,造成生产和研究的巨大损失。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中止、重复性差,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因此进行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确定其是否符合原定级别,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手段之一。通过监测还可掌握动物群中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时诊断、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以保证动物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62.我国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为哪几类?
我国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如下:
(1)普通级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清洁动物: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4)无菌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63.常用普通级实验动物应控制哪些病原菌和病毒?
(1)普通级实验兔:需控制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皮肤病原真菌;需控制的排除的病毒为兔出血症病毒。
(2)普通级实验豚鼠:需控制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念珠状链杆菌和皮肤病原真菌;需要控制的病毒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3)普通级实验犬:需控制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布鲁杆菌和钩端螺旋体;需要控制的病毒是狂犬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及传染性犬肝炎病毒。
(4)普通级实验猴:需控制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志贺菌和结合分枝杆菌,需要控制的病毒是猴B病毒。
64.清洁级小鼠、大鼠应控制哪些病原菌和病毒?
清洁级小鼠:需控制的病原菌指标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皮肤病原真菌、念珠状链杆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和大肠埃希菌O115;需要控制的病毒指标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汉坦病毒、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
清洁级大鼠:需控制的病原菌指标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皮肤病原真菌、念珠状链杆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需要控制的病毒指标为汉坦病毒、仙台病毒。
65.SPF级大小鼠应控制哪些病原菌和病毒?
SPF级小鼠:需控制的病原菌指标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皮肤病原真菌、念珠状链杆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大肠埃希菌O115、嗜肺巴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需要控制的病毒指标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汉坦病毒、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呼肠孤病毒Ⅲ型、小鼠细小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小鼠腺病毒及多瘤病毒。
SPF级大鼠:需控制的病原菌指标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皮肤病原真菌、念珠状链杆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支气管鲍特杆菌、嗜肺巴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需要控制的病毒指标为汉坦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呼肠孤病毒Ⅲ型、大鼠细小病毒RV株、大鼠细小病毒H1株及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
66.科学实验中应用SPF级动物有哪些优势?
SPF级动物由于排除了特定的病原体,避免了病原体的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避免了条件性致病菌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生物医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肯定,适合于老年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肿瘤学、免疫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营养生理学、遗传学、器官移植学、实验外科学等实验的短期或长期实验。
67.无菌动物有何特征?
无菌动物有以下特征:①与普通动物相比,无菌动物早期生长较慢、性成熟较晚、产仔数量少但成活率高、寿命较长;②无菌动物消化功能较普通动物差,肝脏重量下降、解毒能力差,心肾器官变小;③无菌动物由于缺乏微生物的刺激,免疫系统发育不良,血清中IgM、IgG水平低,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④无菌动物盲肠肥大,比普通动物要大5~6倍,无菌豚鼠的盲肠可达体重的1/3;⑤无菌动物抗辐射能力强,普通动物受辐射后往往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并发症而造成死亡,无菌动物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68.在科学实验中应用无菌动物有哪些优势?
无菌动物一定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所以无菌动物适合于做一些特殊的研究试验,如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研究(无菌动物是研究宿主与微生物寄生虫相互关系极好的实验动物)、免疫学研究(无菌动物机体内既无抗原,也无抗体,处于一种免疫“原始状态”,很适合于各种免疫功能的研究)、肿瘤学研究、老年学研究、营养学研究、放射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毒理和药理学研究等。
69.何谓悉生动物?
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内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计划接种的,已知的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该类动物是向无菌动物接种一种或几种已知菌而获得的。
70.在科学实验中应用悉生动物有哪些优势?
悉生动物应用在许多微生物学研究上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只有选用悉生动物,才有可能了解到单一微生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多种微生物存在于同一机体内,可以观察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及机体之间相互关系和菌群失调的现象。当对某种悉生动物施于物理、化学等其他致病因子时则可观察机体、微生物、致病因子三方面相互作用关系。
悉生动物可以作为“哨兵”用于屏障系统饲养环境的检测,以保证所繁殖的SPF动物的质量;可以用于营养学的研究,以分析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利用;用于消化系统研究分析肠道菌群与胆汁代谢的关系等。
71.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规则有何要求?检测结果如何判定?
检测频率要求: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测一次动物粪便标本。
取样要求: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
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31:
取样、送检: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动物送检容器应按动物级别要求编号和标记,包装好,安全送达检测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明送检动物的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
无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
结果判定标准:在检测的各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
72.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方法有哪些?
细菌监测是对实验动物致病菌携带状况的动态观察。其方法多采用病原学方法,即从动物体内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不同致病菌的特性,取样、培养及鉴定方法不尽相同。大致有将标本直接接种于多种性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37℃培养18~48小时不等,挑取可疑菌落纯培养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生化鉴定;亦有取病变组织直接压片、镜检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做出判断;亦有对实验动物部分致病菌检验采用血清学方法,如使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免疫荧光试验法。
73.实验动物真菌如何检测?
(1)取材:处死动物,用灭菌刀刮取待检动物可疑病灶或易摩擦部位皮毛、鳞屑少许并尽快进行分离培养。
(2)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将标本接种于沙氏斜面培养基中,放置28℃恒温箱中培养7~14天,观察菌落形态。
(3)涂片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乳酸酚棉蓝染色液一滴,用接种针(环)取培养物置染色液中,加盖玻片,镜检。
74.实验动物病毒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免疫酶试验(IEA)。
(3)免疫荧光试验(IFA)。
(4)血凝试验(HA)。
(5)血凝抑制试验(HAI)。
75.实验动物寄生虫引起人畜共患的疾病主要有哪几种?
实验动物寄生虫引起人畜共患的疾病有弓形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绦虫病以及各种螨虫引起的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76.我国的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分哪几类?
我国的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分类如下:
(1)普通级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
(2)清洁动物: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寄生虫。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应排除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
(4)无菌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77.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主要有哪些方法?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①用肉眼观察或借助于放大镜对动物进行仔细观察;②透明胶带黏取法,适用于大、小鼠;③被毛检查法;④皮屑刮取法。
体内寄生虫检测方法:①饱和盐水漂浮法;②离心沉淀法。
组织内寄生虫检测方法:在解剖动物时,对疑为寄生虫感染的部位做组织压片、切片检查。此外用于微生物检查的多种免疫学方法均可检查寄生虫。
78.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程序是哪些?
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程序见图31:
图3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程序79.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虫主要特征是哪些?
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虫主要特征见表32:
80.如何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
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地进行引种、繁殖和生产,即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定期的遗传监测制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遗传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近交系和封闭群动物。
81.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因实验动物多被限制在一个极其特定的环境中,它的生活和它对环境的自主选择要受到限制,因而对实验动物环境就要进行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是以动物和人为中心,根据动物和人的最适环境要求规定出必需满足的环境控制指标。
它主要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周围环境,内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内的环境。内外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实验动物生产、繁殖设施,又称为生产型设施,实验动物实验、观察设施,又称为使用型设施。
两者在建筑设施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内在环境在要求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总之实验动物环境控制,是从设施、设备、饲养方式到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经营等各个环节有机协调一致共同完成的。
实验动物设施内部的温度、相对湿度、照度、噪声、通风换气、气压梯度、气流速度、微生物、空气洁净度等环境要求,是由合格的设施及其所具有的空调系统完成的。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环境控制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设施必须经过验收,试运转期间未出偏差,交付使用时已具备了环境控制达标的能力。但这只是在未养动物状态下的所谓“静态”合格,一旦饲养动物则有很大不同。这就不仅要从动物本身感受的环境来进行环境控制和标准检测,还需要通过良好的运行管理才能符合标准。饲养动物后应采取很多配合措施,辅之严格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对下面一些重要问题给予特别关注。
(1)主要进风口空气洁净度及各进风口风速的定期测定。通过测定探索出各级空气过滤器滤材的更换时间,确保进风量及空气洁净度是维持通风换气和气压梯度的关键。
(2)随时检查气密性问题,更换在气密性控制中的易损部件和材料。
(3)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及时清除动物垫料、排泄物和维持设施内环境的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