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先把更多的机会放进自己的视野,才有抉择的余地。
对于社会能产生真实价值的东西,是事业最稳定的基石。不管这种东西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物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是“产品为王”的时代,是完美主义者有着系统性优势的时代。只有完美主义的人,才能把产品打磨得那么出色,产品出色,整个公司就赢了。
快速学习能力成就开阔的视野
从校内网到饭否网,接连着引领创业风潮的王兴,已经获得了业界关注,大家觉得这是一位特别聪明的创业者。接下来他创办美团网,又一次捕捉到互联网浪潮里的大浪花。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聪明。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王兴,有一个代表着“聪明”的大脑门。我也曾经如此认为,他的聪明是超过一般人水平的。
不过,跟他的创业伙伴聊完一圈之后,我意识到,王兴的聪明不是超出普通人范畴的聪明,绝不是一骑绝尘、让人望尘莫及的天才型聪明。在中学、大学,王兴也未展示出超乎常人的智商,绝不是班上最聪明的那一位。他的聪明更多是经过长久的自我训练而培养起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王兴推荐过一本书,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这本书谈到,一些人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在这个行当泡的时间超过一万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你就会触类旁通,比一般人对行业的趋势、细节更敏感,例如巴菲特在投资方面为何比一般人更成功?因为他从小时候起就比别人对投资更感兴趣。王兴同理,在中学的时候,他就显示了对互联网新事物非同一般的兴趣和热情。
异类的一万个小时是全情拥抱、全心投入、全力奔赴的一万个小时,而不是很多上班的人周而复始、机械麻木的八小时累积起来的一万个小时。即使在外界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例如美团网落后于竞争对手拉手网、窝窝团,或者饭否网关停而不得不奔波在路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王兴都保持着关注互联网新事物的学习状态。
他在国外留过学,英文好,能够破除语言上的障碍,快速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大部分时候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别人的先进模式,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也很敏感,有强烈的探索未知的欲望,什么东西出来就马上涉猎。他习惯开上几十个浏览器窗口,不断地看,不断地研究。2007年夏,iPhone刚发售,他就买来做研究。付栋平加入校内网的时候,和王兴聊天儿,发现王兴不只是看过SNS,国外很多网站他都听过看过。
王兴不是天才,他不是一开始创业就看得准,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尝试那么多东西,折腾了近十个项目才找到校内网。
如果在聪明和好学之间选择一个,好学才是王兴最大的特点。他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比在任何其他方面可能更多:看书、查找资料、交流、学习同行、学习竞争对手、学习国外的典型做法。
他不是天生智商就高人一等的,而是好学高人一等。就像挖坑一样,天才一铲子挖一尺,你一铲子挖一寸,坚持挖十天,别人来看坑的时候,也觉得你聪明,居然能挖出这么深的坑。王兴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是长期学习之后形成的结果。
博闻强识,先博闻再强识。你先吸收很多东西,再思考分析,得到这些东西的共性和差异性,建立起一套方法论。如果你能把这部分做好,已经比别人跑得更远了,再加上你敢于尝试,那就更不得了了。
总结起来,王兴本人有三个特点:
·对世界充满好奇,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
·独立思考,就算做士兵,也要做明白为什么要打仗的士兵。
·长期专注于研究互联网领域。
而他内心始终有信仰,希望给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就想赚点儿钱。这也导致了他关注的是,能够广泛影响用户,能够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人与商家的关系带来深层次影响的事物。
他的逻辑思维建立于这一套理念:寻找的新兴事物要能够触发用户需求的底层。所以他能抓住互联网浪潮中的大浪花,而非小浪花。
当时团购出来的时候,FourSquare也很火,大家也在考虑到底做哪个,这是两朵典型的浪花,谁大谁小?王兴得判断团购和FourSquare到底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他认为,FourSquare更接近极客的行为,用户觉得新鲜,通过FourSquare好像成了这块地的地主,并没有什么长远的价值,是一股新鲜的风。团购是消费者拿到了实惠,商家拿到了客流,是能够持续运转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关键问题上,通过方法论筛选出他认可的能够做得更大、更有价值、更长久的事情。
专注、好学、独立思考,让他比旁人思考得更深入,加上足够的实干精神,快速执行想法,这就是为什么王兴比别人跑得更快。
王兴说:“互联网改变一切,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都会被互联网改变。”这本书的故事就是,一位信仰“科技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地成长为企业家的。
他坚持创业的内心驱动力究竟在哪里?也许故事得推向更遥远的时候。
洞察机会蕴含的潜能
“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过去人生)这些片段串联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联起来。”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如是说。王兴坐在美团网北京办公室的工位上,引用这句话,解释他为什么会走上创业的路。
2011年4月23日,王苗开着妻子的宝马3系车载我到他的水泥厂。他自己的车是奔驰350,但他嫌车太大了,交给司机开。王苗是王兴的父亲,这位瘦小的福建男人,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开了一个水泥厂,总共投资6亿元。王苗是大股东,占有40%的股份。这个厂出产的闽福牌水泥是当地最好的水泥,2010年销售额大约6亿元,2011年超过7亿元。福建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从龙岩到永定,不过三四十公里的路,沿途都是海拔五六百米的山。过去有“闽道比蜀道更难”的说法,现在交通发达,全程都是水泥公路,只有几处隧道和桥梁证明当年山路的艰险。穿过一座座桥梁的时候,王苗自豪地告诉我,造桥用的水泥就是他的工厂生产的。
王苗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当年是龙岩二中的教导主任、龙岩歌剧团的编剧,“文革”时被诬蔑为“龙岩三家村的大掌柜”,1966年自杀。母亲解放前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导师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资本论》译者王亚楠。
在父亲死后,王苗掉到了社会底层,回到农村种田。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当时的招工、考学、当兵都没有他的份儿。1979年农村搞副业,王苗去社办企业当泥瓦匠,后来承包小的建筑工程,做了包工头,1981年赚了3万元。1986年至1989年,社会掀起全民经商浪潮,当时流行一句话是“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开张”。王苗投资开办了选矿厂,筛选精矿出口贸易。1989年经济形势不好,他关闭了选矿厂,静待时机。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王苗嗅到商机,马上将十几年积累的资金300万元拿出来,与人合办了一家年产8.8万吨的水泥厂。2003年,他再次和人合伙投资6亿元,办了年产200万吨的水泥厂。现在,年过六十的王苗已经不再管理水泥厂的具体业务,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理。
“我抓住了中国大时代的脉搏。”王苗说。奇妙的是,他这种敏锐的嗅觉似乎在儿子的基因里传承下来。在王兴的创业故事里,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如何精准地踩到了每一次互联网创新浪潮。
王苗对儿女的教育一向宽松、民主,充分尊重儿女意见。他希望王兴能做陈景润,专注科研,他不认为儿子有经商才能,希望儿子能读完博士。在王兴卖掉校内网之后,他还问王兴能否到美国继续完成博士学业。“他对我创业与否,不支持也不反对,尊重我的意见。”王兴说。王兴高中班主任吴老师觉得王苗在教育上很宽松,不像有些家长把孩子盯得死死的。
王苗家从不打麻将,也不会大吃大喝,“家里有好的环境,大人勤勉做事,小孩也不会偷懒。”他喜欢书,买了很多书,也鼓励儿女博览群书。“儿女都是理科生,但人文素养都还可以,不像有的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文化知识少得可怜。我认识的很多有钱人,家里什么豪华家具、家电、车都有,就是没有书,很糟糕。”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王兴,在师长眼里是个独立、有想法的人,在同伴眼里是个不会维护老师权威的学生。他喜欢科技,热衷于动手做实验,与赖斌强、陈亮等同是科技爱好者——后来,这两位伙伴先后加入他创业的行列。由于家庭富裕,王兴是龙岩市里第一批拥有电脑的人,他甚至和陈亮他们动过卖上网卡的脑筋。他也是市里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陈亮记得县城刚有互联网接入的时候,王兴带他们去了邮电局。王兴有亲戚在邮电局工作,为他们触摸互联网提供了便利。通过浏览器打开雅虎的首页,在中国的一个小县城里就能看到美国最新的NBA新闻。互联网的神奇魅力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是1995年的事。这一年通常被视作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丁磊在宁波搭建了他自己的BBS;马化腾在深圳创办了PonySoft站台;马云在杭州开设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张朝阳带着ISI中国首席代表的头衔返回了中国。
更早的时候,王兴已经开始摸索这个世界运转的道理。他和伙伴去爬火车,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顽皮。他们回答:“我们在研究蒸汽机。”小学五六年级,他和伙伴一起接触无线电,动手做录音机、功放;在中学,他和伙伴们一块儿读艾柯卡、比尔·盖茨、戴尔的书,一块儿尝试创业售卖调制解调器,讨论《未来之路》描述的信息化的美好前景。这个时期,他也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奥格·曼狄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些书他再未看过,因为“成功学能达到的高度是有限的”。他的梦想不是“成功”,而是来自他对科技的信仰,从做功放开始,他就“对结构感兴趣,从根本上相信这个世界的运转是有道理的”。
《数字化生存》是他的启蒙之书,书中说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你在降低人们社交成本的校内网上、在提升信息传播速度的饭否网上,以及让商家和消费者更便利地获取对方信息的美团网上,能看到这种思路的一脉相承。
王兴相信科技改变世界,他内心渴望的是,理解事物的本质,探究未来可能实现的方向,并转变成现实,让未来变得更美好一点儿——虽然这有点儿虚,但确确实实是他内心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