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许多地方都在征战不休,数百年来,形成了以七大国为首,还有在七国夹缝之间苦苦求存的六小国共十三国的大致局面。近六十年来,十三国虽然经常风雨飘摇互相征战,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因为大国征伐,强大的更显强大,弱小的更加弱小,但十三国的格局却一直都没有打破,还是一如继往的在风雨飘摇之中努力的延续著自己的国祚。
辽战、西越、南唐、精绝、支月、狼梦、长汉,就是这十三国之中比较强大的七国,号称长信七国,另外鸠摩、小蜀、宛国、小楚、吴昭、成渝这六个小国,除鸠摩与小蜀算是比较大尚能自保外,其余四国则多是依附于另外七国,这其中宛国依附于南唐,成渝依附于长汉,吴昭依附于西越,小楚依附于狼梦,形成了九分天下的局面。
天下征战,也许就因为某个帝王的一句话,所有的士兵们就得拿起武器与敌国开战,胜利者在自己的版图之上又多了一块可以供他们逐猎盘剥的欢乐场,败了的则更加变本加利的盘剥下面的百姓以期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夺回失地,但是自古以来,不管战局成败,那些朝中的大臣们又何曾变过,苦了的,只有天下的黎民百姓,在这种战乱频发的日子里,烽火连天,征战不休,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就连卑躬屈膝的生存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所有人都在寻求一方乐土,可以躲避战乱带来的痛苦,抚平妻子儿女们受伤后的心灵。
可是征战还在继续,所有士兵都得拿起武器,跑去跟那些不知道姓名和他们一样悲惨的敌国士兵血肉相博,不管是杀了或是被人杀,都没有人会记得,因为像这样的例子,每一天都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一战下来,动辄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于非命,没有了士兵们冲锋打仗,于是抓丁的命令就下来了,所有村庄里壮年的男子都被迫出征,壮年的男子死绝了,就抓未成年的男丁,未成年的男丁抓完,那就年长的人甚至妇女幼童,都要抓去服役。
没有人还有选择的权利,人的生命卑微渺小得如同巨人脚下的泥沙,什么尊严,什么自由……一切都只是一个笑话,被人狠狠的踩在脚下践踏。能活著,已经是他们所有人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奢望。
一切都为了满足那些野心帝王们心中的***,千万人在数百年的战乱之中失去性命,随处可见因战争到来而破碎的家庭,嘶声的痛哭在这个世界上到处上演,甚至,都已经不再哭泣了,因为眼泪早已熬干。
十年不识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声。
然而,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有平静的地方的,就如同湘西边境这个偏僻的小镇。
平安镇,位于成渝与小楚的边境,平安这两个字,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个睿智的先人所取,平安,就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寄托了天下多少人的梦想渴望,许多人这一生都在为寻找一个这样的地方而无休止的奋斗,流尽了血泪,尸骨积成拔地而起的高山,然而天下还是动乱不休,这个世界依然一如继往。
幸好天下间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因为这里地处偏僻,而且是成渝与小楚两国之间,不同于大国边境日日征战民不潦生的景况,成渝与小楚这样的小国,都只能在大国的缝隙之间挣扎求存,哪里还有余力互相攻伐,是以两国之间这短短的一条边境线,竟然成为了这个世间上少有的乐土。
这里人迹罕至,依山靠水,因为千百年祖祖辈辈们慢慢的繁衍,才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小镇,这里的世界是平静的,千百年如一日,没有外界的那许多勾心斗角,世俗繁嚣,也没有大国之间的那许多的动乱征战,流血争斗。
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几乎与世俗隔绝,里面的人很少出去,外面的人也不屑进来,这只是一个小镇,平静,快乐,就如同平安河上千百年如一日的江水。
江水涛涛东流,而平安镇也永远是这么的木讷安静,直到半年以前,平安镇上来了一位教书先生,据说还曾经在南唐做过一任大官,人们都把他叫做四先生。
四先生年纪并不大,看起来顶多也就二十一、二岁的样子,可是他的知识却让小镇上那些一直以来被人尊为渊博的长者们惭愧不已,小镇上的人对他极为敬仰,因为从来没有外人到来,对他更是易乎寻常的热情。
在这种连识字都没有多少人的年代,读书人总是格外受到尊重。
四先生来了,就再没有走,似乎喜欢上了这样一个平静的地方,就在镇子东头买了一间带有大槐树的院子住了下来,后来,这里渐渐的成为了小镇上孩子们最喜受玩耍的地方,平日里有事没事都聚在这里,四先生讲的许多外界的事情,不光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便连那些号称无所不知的长者,也是头一次听闻。
后来小镇上的人一合计,索性大家凑钱建了一座私塾,请四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四先生沉吟了一下,也就答应了,从此真的在这小镇上教起学生们来,本来小镇上并没有私塾,读书更是大富高官人家才有的特权,就算想请,也没有哪个人愿意来到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来教导一群小孩子读书,四先生愿意留在这里,当真是意外之喜。而且他几乎不要什么束侑,所有人都欢天喜地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当中去。
日子日复一日,就这么平静的流逝著,这所私塾在平安镇上,倒是慢慢的成为了镇上最神圣重要的地方,也许唯有村西头的那间土地庙能够稍稍与之相提并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