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2938300000008

第8章 肝病,不可不知的“肝苦”(8)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抵抗力低下,应严密隔离,加强用具及病房消毒,防止继发和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昏迷患者应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若有留置导尿管,或做插入体腔的诊治手段,均应注意消毒,防止植入性或逆行感染的发生。

3.保持所需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不能进食者可静滴10%葡萄糖液,每日1500-2000毫升。

昏迷患者可酌情采用鼻饲,给予低蛋白或无蛋白饮食;随着逐渐苏醒,逐步增加饮食中蛋白质比例。重型肝炎输糖后钾离子转入细胞内,加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的应用,均可产生低血钾,每日应有计划地从静脉中补充氯化钾2-3克。由于钠钾泵功能失调,常发生低钠血症,可适量补充氯化钠;但对于稀释性低钠血症,则应给予补充胶体溶液。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常有呼吸性碱中毒,低钾血症可造成代谢性碱中毒,在昏迷后期又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因此要应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及精氨酸等药物输注,既注意维持酸碱度,保持平衡,又要注意有利于脱氨治疗。

4.防治并发症

例如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和。

重型乙肝的预后措施

如果病情危重,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可用人工肝进行辅助支持治疗,以争取时间,为肝脏坏死修复、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必要时可考虑肝移植。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诱发因素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还与性别、年龄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首先是母婴传播

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

2.婴儿期感染

幼婴如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几率约高8倍。

3.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防治是一场持久战

一则“全国首批乙肝患者摘掉了乙肝帽子”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道称,通过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国内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获得表面抗原转阴,摘掉了乙肝的“帽子”。报道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引起了众多乙肝专家的关注和患者的质疑。为此,记者围绕乙肝治疗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士敬博士。刘博士表示,临床治愈103人没有实质意义。

刘博士还表示:临床治愈和彻底治愈乙肝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另外,免疫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种药物难以实现。众所周知,目前治疗慢性乙肝还没有特效药物,但乙肝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因此乙肝的治疗过程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人们常说,医院里有两本不容易看懂的“天书”,一个是医生的处方,另一个是I卩些名目繁多的化验单。其实,患者作为消费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有知情权,前一部“天书”已有相关规定予以约束,目前,政府已有明文规定;要解读后一部“天书”,有赖医患双方互动——医生有义务予以解释,患者了解相关知识也是必要的,尤其像乙型肝炎这类慢性病。下面简单介绍如何看乙型肝炎化验单这部“天书”。

一般说来,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单有两大类。一类反映了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如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通过这些指标,可初步判断是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情况。但这些指标却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另一大类肝功能系列指标。病毒检测包括常规的“两对半”和病毒基因检测。我们知道,抗原抗体是一对斗争的冤家对头,一个为阳,则另一个为阴。乙肝表面抗原是病毒感染的标志,一般很难转阴,但病毒变异时有转阴的假象;乙肝表面抗原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乙肝核心抗体一般持续阳性。病毒基因检测(HBV-DNA)是监控病毒复制的“火眼金睛”,即使病毒变异也逃不出其“法眼”。肝功能检査包括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氨基转移酶、胆红素都是肝脏损害、患炎症的指标,乙肝活动期一般均升高;白蛋白也是常规检查项目,一般均降低。乙肝患者往往只关心化验单上的那些(十)如何变成(一),其实,乙肝是一个复杂的慢性疾病,综合治疗比单纯的转阴治疗(即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综合治疗包括降酶、降胆红素、恢复肝功能、抗病毒、抗纤维化等。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方法,只要将化验单对照一下下面的表,就能知道化验单的临床意义了。

(1)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期。

(4)慢性乙型肝炎或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炎多较严重,病毒复制活跃。

(5)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缓慢。

(6)过去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恢复或低水平乙肝病毒携带者。

(7)新近感染的恢复期,抗-HBs尚未出现,或慢性乙型肝炎的低复制期。

(8)乙肝病毒感染恢复阶段或慢性乙型肝炎的低复制期。

(9)乙肝病毒感染恢复阶段,抗-HBs短期出现。

(10)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力,或非特异性反应(偶尔也见于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期,可能有传染性)。

丙肝预防:切断经血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跟其他病毒不同,急性感染后很少引发症状,就算有也只是疲倦、胃口差等轻微的不适感,所以大多数感染者和患者表现隐匿:难以自察或被检査发现,给传染源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依赖切断传播途径。HCV经血液途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各种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方式。

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敎育

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HCV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HCV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等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HCV传播有关的社会问题、医学问题。

2.加强对献血者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抗一HCV筛查

所有献血人员和器官供者必须经过抗一HCV筛査阴性才可以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用来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血液必须保证无HCV染。

3.在医疗机构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

一次性的介入检査和治疗用品在用后必须销毁;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査治疗器械、腔镜应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静脉药瘾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洁的注射器,同时对药瘾者积极治疗,解除其对药品的依赖。美国在控制HIV感染时,针对静脉吸毒者采取美沙酮治疗、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以旧换新、医生处方和药店出售注射器等措施使HIV传播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HCV的传播也可借鉴该方法,使药瘾者能获得清洁的注射。

4.降低性传播的危险性

男性HCV感染者的性伴应测定其HCV感染标志,多个性伴者则应该采用安全套来预防HCV的传播;长期单个性伴间采用安全套也可以降低HCV传播的危险。

5.讲究个人卫生

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

6.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分娩时减少胎露的监测,缩短破膜后分娩时间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6个月间检査两次HCV-RNA或到15个月时检査抗一HCV。在出生后15个月内检测抗一HCV阳性都有可能是来自于母体。妊娠期不宜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哺乳不传播HCV。

7.定期检查

丙型肝炎的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有的则根本没有症状,隐匿性相当强。在此特别提醒肝功能异常者、氨基转移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密切接触者中已经有明确的丙肝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或经常有某些医疗行为,如输液打针而又不是在正规医院进行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去做丙肝检测。该査什么呢?一是査抗体,一是査RNA,二是査丙肝的核心抗原。很多医院都能做抗体检査。如果发现阳性再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査,一旦确诊,就要进行正规治疗,千万别轻而视之。要知道,控制丙肝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忽视、淡漠是大忌。

饮食对于肝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饮食,都要经肝脏加工才能进一步代谢。因此,有必要掌握饮食上的“宜”与“忌”。一要忌酒,酒是肝病患者之大忌。众所周知,酗酒者比一般人得肝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不仅如此,那些在日常交际中饮酒较多的人,也容易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丙肝患者最好能忌酒。二要少“脂”。脂肪,并不像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一无是处,但不宜多。丙肝患者应当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对黄油、奶酪及其他奶制品,食用油、肉类、坚果、甜点等含脂较高的食物少吃为好。

警判断肝硬化的六大依据

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判断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1.肝功能减进的症状

体重减轻、乏力、面部消痩、无光泽、厌食及腹胀、双下肢水肿,晚期还会出现中毒性肠麻痹,男性可出现性欲减退、乳房肿大,女性有月经不。

2.门静豚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末梢血细胞减少,腹壁静脉曲张,痔核静脉形成,腹水及胸腔积液出现等。

3.腹腔镜检查或由于其他疾病开腹手术探查肝脏缩小,呈暗红色,表面有结节形成。

4.肝脏组织病理

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和假小叶形成。

5.检查

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结肠静脉曲张等。

6.B检查

肝脏缩小,脾脏增大,肝包膜呈锯齿状,肝内质地不均、发现有结节形成,肝脏血流量减少、流速减慢、门静脉增宽。

熟知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谢器官,它不仅参与蛋白质、凝血因子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同时还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肝硬化的出现,意味着有广泛的肝细胞受到破坏,必然会使肝脏的生理功能减退,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程度也会越严重。

在肝硬化初期,即肝功能代偿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较轻微,肝功能检査可能仅有轻度异常。当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消痩乏力、腹泻、腹痛、鼻出血、发热、牙龈出血、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腹水等种种体征。

肝硬化的并发症对患者有很大的威胁。第一,会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常因肝硬化引起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剌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引发大出血。第二,会发生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第三,引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肾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最后,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加之门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感染微生物的几率,所以容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腹膜炎、胆管感染等。

等肝硬化防治:诊治要趁早

1.代偿期肝硬化的判断依据

(1)食欲减退并伴有腹胀)这是肝硬化患者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一个健康人平时每餐的进食量是相对恒定的,如果一个人在某段时期感到食欲下降,饭量减少,在餐前或进餐时感到恶心,见到油腻食物甚至闻到油腻的气味时感到恶心;同时有腹胀感、大便烂等所谓“消化不良”的表现,贝应尽早咨询医生。

(2)易疲劳:这也是肝硬化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一般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压力或精神压力太大,是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的,这不是病态,而是人体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其工作强度与以前相似,又无太大的精神压力的话,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应注意是否患了肝硬化。

(3)精神状态变差:健康的人应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如果某时自我感觉精神状态不佳,如面容苍老憔悴,头发干枯失去光泽,在排除工作和精神压力等主客观因素后,应及早到医院检査,以排除肝硬化的可能性。

(4)正常体检发现异常:体检时医生发现患者肝脾肿大,医生触摸肝脏时患者感到肝区轻微的疼痛或肝脏偏硬等,都提示有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5)长期有某些基础病或致病因素:在我国,最常见的肝硬化的病因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假如某人长期有所谓的“大三阳”、“小三阳”,尽管无任何不适感,也应该定期到医院做“两对半”及肝功能检査。经常性的“大三阳”和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患者,说明经常有肝功能损害,只是程度较轻而无感觉罢了。长期如此易导致肝化的生。

长期大量饮酒、患有脂肪肝、经常接触某些有毒物质(油漆、农药等)的人员,都应定期到医院检査肝功能。因为这些引起肝硬化的因素并不少见,且易被忽视。

(6)不明原因的轻微黄疸或低热:少数肝硬化患者首发症状是黄疸,在排除肝炎、胆管结石等疾病时,应注意早期肝硬化的可能。早期肝硬化可能先有轻度的发热,一般不超过38°C,出现此种情况时,除了应排除结核病、肿瘤等之外,亦应注意肝硬化的可能。

总而言之,肝硬化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假如某个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其就一定患有早期肝硬化,因为许多疾病都可以有类似的症状。因而,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才是最重要的。

2.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血液化验检査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尤其是血清蛋白电泳7-球蛋白增高,单胺氧化酶同工酶、透明质酸酶、血清m型前胶原肽增高等。后三个项目是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2)B型超声波检査发现肝脏增大、密度增高,或同时有脾脏肿大。

(3)有性肝、有毒物质大量的者,定到医院做有关检査,多能早期发现。

(4)有代偿期肝硬化症状之一者,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应考虑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