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29590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2.把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来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理论思潮与流派纷繁复杂,大致经历了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等。而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则大致可以分为七种:①古典民主制或者叫雅典民主制,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波里塞尔;②保护型民主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密尔等;③发展型民主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英国的约翰·密尔等;④精英民主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的约瑟夫·熊彼特等;⑤多元民主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伯特·达尔等;⑥合法民主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美国的罗伯特·诺茨克等;⑦自治民主制,代表人物是戴维·赫尔德等。

3.注重政治实践中的民主模式研究。《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征服绩效》([美]利普哈特著,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在考察1945-1996年期间的36个民主国家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二维的民主“概念图”,凭借有力的证据和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共识民主”的效果比“多数民主”更好。《民主新论》([美]萨托利(Sartori%·G))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则在平息“规范性民主”与“描述性民主”争论的基础上,指出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核心在于政治权利,同时否定“直接民主”而推崇“有效制约统治的少数”的“被统治的民主”。《民主的模式》([美]赫尔德(Held·D))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一书从民主理论与民主历史发展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民主的古典模式、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竞争性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以及苏联解体后的民主等作了纵深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美]约瑟夫·熊彼特著,商务印书馆,1999.)一书更从马克思的学说谈起,在对现代以来资本主义民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及社会主义政党作了深入分析。《民主理论的前言》([美]罗伯特·达尔著,东方出版社,2009.)一书的突出亮点在于对麦迪逊式民主、平民主义民主和多元民主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论民主》([美]科恩著,商务印书馆,1988.)基于西方政治实践,对民主的目的、前提、手段、条件以及前景等作了系统论述。

总的来看,目前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构建与研究,无论是国内研究成果还是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均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还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主要表现在:第一,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有些学者虽然对此问题有所涉及,但其研究的不够深入。我们还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总结他们的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同时要更完整地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的最新探索,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第二,影响党员主体地位的因素研究还不够。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成果很多,但是有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人和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分析。第三,对于如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对策性研究还不够。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但总的来看,这些对策还比较零散,并不系统。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制度建设这个角度进行全方面的研究。第四,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关联性研究不深,尤其是动力角度研究明显乏力。以上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相关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论题在借鉴西方思想政治体系关于民主思想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内民主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对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实践进行历史考察,给党员主体地位以当代解读,并从主体地位动力源角度,对党员主体地位与发展党内民主的互动关系、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作进一步研究,力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论题除导论部分外,主体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八章)部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展望”的思维逻辑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

(二)研究方法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属于政党政治的范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本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思想政治体系中关于民主问题的文明成果,依据中国国情及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的历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望问题”的思维逻辑,渐次展开论题研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历史进程中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党到执政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连的重要问题。因此,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运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方式,从动态上考察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互动及演变的轨迹,才能更好地认识党员主体地位的现实,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影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要素。运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最为重要的,是要从党员主体地位发展演变以及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坚持、尊重与保障的历史事实出发,分析其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得出规律性认识。

2.制度分析方法

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状态的反映,是党内民主的基本保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动党内民主发展,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的保障就是制度保障,即党员主体地位主要由党章以及其他党内法规所确立、坚持、尊重和保障。通过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党的历史上党章以及其他党内法规、党内文件中涉及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相关内容进行历史分析与制度考证,同时对党内各种非制度形态存在的观念、准则以及习惯等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对事关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有清晰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发展在制度设计上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

3.实证分析方法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近年来,中央提出并促进的党内基层民主的试点与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存在不少偏差性问题。面对大量生动的民主实践,只有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才可能掌握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际,才能看清党员主体地位的状况,也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发展进行严谨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

四、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系统。深入解析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系统,揭示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根本动力”的地位。第二,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经验。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也是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不断增长与发挥的历史。科学总结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经验,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程。

难点:第一,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党员的主体性动力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以党员主体地位为动力改革与完善党内的各项民主制度,必须结合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实践,进行大量的基层实践调查,探寻合理而科学的解决方案。第二,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与实现,从规律层面把握和预判长期执政的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必然存在着研究的复杂与难度。

(二)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的创新。政党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对于执政党而言,党内民主更是关系着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执政效率以及执政地位稳固等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把“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结合起来,既是深化理论研究的必要,同时也是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在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政党民主可以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研究样式,以“党员主体地位”为重要切入点深化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研探,无疑是一种新的独特研究视角的尝试,并由“党员主体性动力”为基点探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党内民主经验总结、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等。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论文采用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党的建设及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和制度,深入解读党员主体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党员主体地位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与党内民主发展中的“根本动力”地位,进一步丰富党的建设理论、党内民主理论。第四,内容的创新。论文提出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是互动互促的动态统一关系,其中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发展动力、衡量尺度;论文提出并阐释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及特征、党员主体性动力等重要概念;论文论述了党员主体性动力与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关系、党内设立“中央决策委员会”实现党内权力合理配置与有效制约;论文认为党内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持,并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等。这些观点,就目前党内民主研究现状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