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2965000000010

第10章 文化概论(8)

“金茶银茶甘露茶,顶不上回回盖碗茶。”这是汉族同胞夸赞回族盖碗茶的语句。喝盖碗茶是回族的嗜好。家里来了客人,总是要端出清香盖碗茶热情招待。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晨有喝早茶的习惯,围坐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

喝盖碗茶还讲究茶性,夏天多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天则以陕青茶为主,驱寒健胃喝红糖砖茶,消积化食喝白糖清茶,清热泻火喝冰糖窝窝茶。还有一种“八宝茶”能提气补虚,强身健胃,盅里除了放茶叶外,还放入红糖、白糖、芝麻、红枣、核桃仁、葡萄干、桂圆等,揭开盖碗香气扑鼻,喝一口清润爽心。山村回族老人还爱喝“罐罐茶”,用砖茶熬成黑色茶水,就着锅盔,能止渴提神耐饥。

俗话说“回回家里三把水,没有三把不算回。”意思是说,清晨起床礼拜之前,一般穆斯林都要洗小净。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至少三把,即用汤瓶洗涤,搓洗三次为净。山区回族对用水非常珍惜也很讲究,这与日常爱好清洁、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在饮用水方面,一般农村都饮用窖水。每家水窖一般都建在离厕所、牲畜圈较远的地方,砌沿加盖,打水事先要洗手。妇女来了月经、男女房事后身体不洁净者,严禁上窖打水。因为窖水神圣和纯洁,不得有丝毫玷污。倘若水窖里掉进了脏物,得将窖水抽干,将窖淘净,装进新水方可饮用。

十三黄河奇石文化

中卫卵石资源丰富独特,历来出产黄河奇石。黄河流经中卫全境182.4公里,已成为奇石的摇篮,常以黑山峡、南北长滩、沙坡头、新墩湾、一心滩、石空、牛首山等地为最。其纹理丰富奇特,石形浑然大度,石质坚硬细腻,色彩斑斓典雅,已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一大流派,属纹理画面石之佼佼者。

奇石成因有火山岩、沉积岩、石英岩,而以铁离子致色石英岩居多。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千沟百壑的大量石头随流人河,历经千百万年剧烈的不停的滚动、碰撞、摩擦和冲刷,并在多种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被河流无与伦比的力度与鬼斧神工相雕而琢,集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遂成具有中卫人文内质的天然瑰宝。

奇石构图黄河奇石奔放、粗矿、雄浑,洋溢着黄河奔腾咆哮的豪情野趣,蕴含了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呈现出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映射出人类发展与万物之间的和谐依存关系。根据成岩构造及形态特征,中卫黄河奇石大体上可分为画面石、象形石、化石、矿物体、特种石等,尤以文字石最为珍贵。画面石,即石上形成天然平面图案,常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人物具象等,惟妙惟肖,神似以求,其意可鉴;象形石,即石体形状婀娜多姿,造型奇特,塑化逼真,传神达意,形似以求,其貌可赏;文字石,即多以平面、立体浮雕图案呈现于石面,文字笔力遒劲,行草隶篆各具千秋,字词短句出神人化;化石,即石体内分布有完整清晰和形态生动的动植物形体,引人人胜。还有纹理造型内涵深邃,韵味绵长,多以空灵意境而展示其魅力,甚而表达着超前意识的抽象石。

奇石命名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而奇石的命名可以表达情感,深化主题,启迪思维,升华境界。如何给一枚奇石恰如其分地命名,使之人格化并且具有艺术生命,那是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琢磨的。这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人们历来都很看重的奇石命名艺术。事实上,奇石收藏、参展、交易中颇为关键的环节首推奇石的命名。得一奇石珍品,命一高雅名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之身价倍增。如果奇石命名欠妥,或平庸或牵强或低俗,就会使之光彩顿失,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大打折扣。奇石命名,与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有着一定联系。一枚奇石,它的造型、色彩、纹理构成,似物或状人,具象或抽象,是命名的基本条件。然后,进行分析、立意,再通过渐悟顿悟、联想比较等发散的思维过程,最后确定一个恰当的名字,这便是命名的完成阶段。当然,观赏者对已有奇石的命名,可能或必然会充分展开更为广泛的联想,那就见仁见智啦。本人的体会是贵在含蓄,即情在意中,意在言外,让观赏者去联想,切忌晦涩;贵在贴切,即立意准确,切忌牵强;贵在逆向思维,大胆创新,抽象者命具象之名,反之亦然,使之更有一番韵味;贵在文明高雅,体现时代精神,让观赏者接受文明熏陶,激发高尚情趣,净化美好心灵。

艺术价值中卫奇石具有如下特点。天然性——浑然天成且保持天然状态;奇特性——形态、质地、纹理、图案、色彩、内部特征等方面,皆表现出生动形象;艺术性——美感凸显,令人回味,产生联想和激情,陶冶人们情操,提高美学情趣;稀有性——独一无二,稀罕难求;科学性——富有深奥科学道理和重要研究价值;商品性——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价值,具备一般商品属性。

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赏石的境界在于清心益智、逸情延年。与南方石种相异,观赏中卫黄河奇石,主要是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发现奇石之美。其审美价值可归结为六点。一是形态美。奇石经过亿万年的冲刷与磨砺,自然抛光,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条形、梯形、圆柱形等状,外形饱满,体量适中,宜于家庭馆舍收藏。二是质地美。在满足了神形色条件下,石质越好收藏价值越高。黄河奇石质地坚硬,机械化学性能稳定,石肤细腻,手感滑润,有的明亮晶莹并有光泽。三是色彩美。有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诸色彩,一石一色或一石多色,因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并且色与色之间有着色相、明度、彩度的差异,尤其是过渡色之间层次分明,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和情趣。四是图像美。中卫黄河奇石由石形、石色、石纹等巧妙地组合,构成了变幻无穷的自然美的相形——有峰峦叠嶂、苍翠欲滴、风景如画的奇石,有云雾缭绕、古树苍郁、茅屋数间的奇石,有石峰林立、流水潺潺、峭壁悬崖、直插云霄的奇石,有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石,有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石,还有奇花异草苍松修竹石,更有中外民族的文字石。五是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从美学角度来看,形神兼备的画面石才最具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样的画面石就是意境美,然而中卫黄河奇石的画面既有南国如诗如画的神韵,北国雄浑壮丽的景观,又有高原多姿多彩的风貌,黄河惊涛奔涌的气势,更是奇石中的精品。六是粗矿美。画面石色彩不论是单一色彩者还是多种色彩者,都古朴沉郁,给人以纯朴、浑厚、端庄之美,具有西北黄土高原的文化内质。诚然,敦厚凝重,朴拙刚毅,属中卫黄河奇石的总体品格。这既代表了黄河风物的质朴,也折射出黄河人家的风范,成为自古以来人类进行石崇拜的缘由。人们通常的做法是,选取体态巍峨、气势威严者立于庭院,以求宅第平安;选取状似某种动物者置于屋脊,以求避邪免灾;选取造型古朴典雅者作为吉祥物,供于几案,事头八节把玩膜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近年在沙坡头水利枢纽坝址之下发现的龟纹石,总数达四五千枚,石体硕大,一般分黑、灰、赭三色,纹路密致呈网状分布,由单纹、复纹构成,因似龟背花纹而得名,全国罕见,已被世人视作镇宅之宝。

造化钟神秀,非黄河莫属。黄河从横空出世的莽莽天际、浩瀚的大漠戈壁、神秘的丝绸之路、鼓角争鸣的边关哨卡一路走来,流经中卫。她带来了无边无垠的久远和深沉,赋予了人间万物的毓秀和空灵,描绘了苍茫的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传承了诗情画意般朗朗乾坤的华美,展示了磅礴大气的黄河文明……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中卫黄河奇石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凸现。华夏文明的历史得以见证,这种文化绵延数千里,横跨数千年,怎能不让人惊诧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无穷魅力!

哲人云,袖里乾坤大,石上日月长。中卫黄河奇石作为融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于一体的宝贵资源,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开发潜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日趋强烈,觅石、赏石、藏石已成为民众的文化追求。但愿精美的中卫黄河奇石,走进你的厅堂,守护着你的几案。

十四沙坡头区风物

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邻中宁县,南与同心县、海原县及甘肃省靖远县交汇,西接甘肃省景泰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域东西长115.3公里,南北宽81.4公里,行政区划面积5922.4平方公里。拥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彝族、裕固族、维吾尔族、侗族、锡伯族、布依族、土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18个民族,总人口40.5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2%。现辖属建制镇10个、乡2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160个。

境内发现一碗泉、长流水新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表明3万年前人类已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戎族杂居之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属北地郡,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古,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眴卷县,属安定郡。南北朝时属灵州薄骨律镇。隋属灵武郡丰安县。唐朝属西会州鸣沙县。宋、辽、西夏时期属西夏应理县。元朝属宁夏应理州。明朝废应理州,于永乐元年(1403年)置宁夏中卫指挥使司,属陕西都指挥使司,中卫之名由此始。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卫改置中卫县,属甘肃省宁夏府。民国22年(1933年),中卫县一分为二,以清水河、胜金关为界,在其东部析置中宁县。民国30年(1941年),宁夏省将中卫县香山地区划出,设香山设治局。民国34年(1945年),宁夏设置了行政专员督察区,中卫属第二督察专员区。不久,香山设治局撤销并人中卫县,专员督察区也撤销,中卫县直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人甘肃省,中卫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银川专区撤销,中卫县直属自治区。1972年,银南地区成立,中卫隶属之。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设立地级中卫市,撤销中卫县建制,以原中卫县行政区划设立沙坡头区,2009年将海原县兴仁镇、蒿川乡整建制划人。

沙坡头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8.8°C、降水量179.6毫米、蒸发量为1829.6毫米。全年无霜期平均167天,日照时数2870小时。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盆地和沙漠。黄河在沙坡头区段既非河谷,又非悬河,平缓地从中卫城区流过,南岸因香山而壮观,北岸因湖泊林带而秀美,在沿黄城市群中独一无二。得灌溉之利,沙坡头区周边耕地多种水稻,春夏秋季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区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清代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转音为沙坡头。百米沙坡,倾斜60度,天气晴朗,气温升高,人从沙坡向下滑时,沙坡内便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洪亮,系中国四大响沙之一。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正所谓“百米沙坡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黄河、大漠、沙山在此交织,和谐共生,刻画出一幅世界地理奇观,加之长期以来治沙专家和人民群众锁沙龙、开绿洲、发展旅游产业,致使包(头)兰(州)铁路畅通无阻,治沙奇迹惠及中卫人民,沙坡头因此驰名中外。

沙坡头集波涛起伏、茫无际涯的大沙漠,九曲十八弯滔滔不绝奔流向前的黄河和人造绿色长城、钢铁瀚海之美于一身。这里的沙漠是世界上最好的风积沙,是流动的、变化的,恰似大海的波浪,十分壮观。这里的沙子是天下最漂亮的,沙粒最细、沙层最厚、沙色最美、沙生植被最好。天赐奇景与人们的不懈创造,使如今的沙坡头已不再是往昔的沙陀头,它融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沙都”,属于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在这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诗意境得到最完美体现。滑沙闻钟,坡底戏泉,物我两忘,其乐无穷;黄河弄筏,追波逐浪,惊险刺激;骑驼踏沙,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出日落之壮美;观星赏月,听沙漠夜声之神秘。围着篝火,饮酒吃肉,狂歌劲舞,大漠探险神秘引人;脚蹬水车,轮转水泻,浇田灌园,瓜甜果艳别有情趣。一线牵南北的双架索道,可实现凌空跨河比翼双飞的梦想;悠久古老的黄河木帆船、赤背的纤夫,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歌谣变为现实享受。空中滑翔、高空跳伞走出影视蒙太奇,飘落沙山;沙雕、沙疗、沙浴和沙漠球类、沙漠田径等形式多样的“沙”字号体育活动项目,融智慧、趣味、知识、健身为一体;民族风情演出、大漠舞龙大赛、黄河梨花节、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令人心动。

沙坡头是一颗尚未完全展露的明珠,现已被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赞誉沙坡头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沙坡头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顶端往下滑落,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二是沙山北接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以及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置身沙海,既能领略大漠景色,眺望钢铁巨龙伸向远方,又可骑驼漫游、徒步穿越、沙海冲浪。三是乘坐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体验滔滔黄河的汹涌澎湃。

站在沙坡头王维雕塑前向南俯视,可以欣赏到4亿年至2亿年前古生代寒武纪至二叠纪发生的,加里东和华加西两次造山运动造就的“绝版美景”……用游客的话说,沙坡头是一个可以让人玩疯的地方。

高庙位于中卫市区偏北一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称“新庙”。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秋,庙宇因地震坍塌重建。乾隆三年(1738年)地震,楼阁倾倒数处,又费力修复。嘉庆十二年(1807年)维修。咸丰八年(1858年)起筹资庀材,兴工修葺,至光绪八年(1882年)全貌粲然宏备,遂易名“玉皇阁”。而其名不贴庙宇巍峨雄姿之切,民众聱牙,于中华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现为经典名刹,占地691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通高29米,塑有各类神像174尊。庙台基础之下建有地宫。院内创设罗汉堂,造型完整,气韵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