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近观马云
2995900000002

第2章 史玉柱:马云有伟大的战略眼光(2)

在移动战略里面,马云收购了很多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相互独立的,很多人认为这些公司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其实最后践行也像财务投资的感觉。

其实阿里巴巴基本上不搞财务投资,这一定是战略布局的需要。马云投资哪个公司,其实那个公司价值贵一点,便宜一点,对马云的全局影响并不大,这就是整个战略布局的需要。

你要看他某一个投资,有可能并不合算,比如说本来是个上市公司,他买的时候,控股了之后股价反而跌了,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投资是不合算的,但是你要看整个阿里巴巴的一个生态圈,其实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马云、支付宝、孙正义

之前网上很多人争论马云,说没有征求孙正义和杨致远的同意就把公司弄到自己的名下。其实任何一个人,他只要是名人,不管是企业界的、娱乐界的,还是哪一界,必然就有忠实粉丝,也有一批是他的死对头,马云也免不了。

在美国这么多上市公司,不都是那个结构吗,都是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

那些争论的人又没有见过孙正义,怎么知道没经过对方同意呢?这个争论都是很多人自己定的,“假设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就这么搞了”之类的,其实孙正义说过,他是同意的,杨致远那边也是同意的。

这个争论最初是先有个人说孙正义他们没同意,然后开始进行批判,所以这个基础就不成立。

如果这两个人有一个不同意,是做不成这个事的。董事会就过不了,董事会搞不了后面不都是没有了。我听过很多批判马云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以假设为前提的,这样的话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有个笑话,说邻居家最近买了一辆很好的跑车,然后问日本人怎么看,日本人就说我向他学习,他怎么发的财,怎么赚的钱。如果是美国人呢,就说我研究一下他这个赚钱方式。中国人就会说,那今天晚上我就把车给他砸了去。当然这是个笑话了。

在马云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尤其上市之后,他的个人财富用数字能衡量时,反对马云的人会更多。

其实马云对个人财富反而看得比较淡。我最近一次见他时,他就跟我讨论,因为他不能用公司的钱,所以在上完市之后,他要把个人的钱拿一部分去建个大学,就是“淘宝大学”。他和我说了很多,拿多少钱,这个大学准备怎么做,甚至还希望我能到大学去给他当教授。从这件事上,我觉得马云是“挥金如土”,因为他知道培养人很重要。

我觉得中国一批创业成功的人,其实财富观大部分都差不多。马云也是其中一个吧,也不能说他做的有什么特别,因为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这样——当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看钱的后面不再是钞票、车子、房子,而就是一个衡量指标,就是个数字,反应不是那么太敏感。马云就是相对不那么敏感的,他也不会去算上完市之后到底有多少钱了。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经营

马云也是一个向毛泽东学习很多的人。其实中国企业家用毛泽东思想的还挺多。毛泽东的思想,他的精髓,包括一些哲学思想、一些方法论,对于我们做企业,尤其是“打天下”的时候,确实很实用。

我们搞企业就是打天下。我要做一个产品,要开拓市场,首先,看毛泽东的轨迹,第一个要强调“马列主义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个就是他和王明、博古他们的差异,最后历史还是选择了毛泽东,抛弃了王明和博古,说明毛泽东这个是成功的。搞企业也是这样,不能照搬照抄书本知识,课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企业。

毛泽东在1947年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其实有很多是很适合今天中国企业的。后来的解放战争,其实基本上都没有跳出他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个在《毛选》里面都有的。

比如说如果攻占一个城市的时候说“不打无把握之仗”,和敌人要打的话一定要有把握再打。毛泽东引用的应该是《孙子兵法》里面的话:“如果攻占一个城市的时候,必须要三到五倍于敌人才能围住;然后攻击的时候,又不能全面攻击,要选一两个突破点,主要的兵力用于这个方向。”

搞企业也是这样,你上一个项目,没有充分的把握,就是没有准备得很充足,没有把人才、资金、技术准备很充足,其实上项目是挺危险的。

毛泽东还有一句话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关键是要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点他就比蒋介石高明。蒋介石丢了一个城市,他就会很生气。我们这个共产党和国民党打的时候,丢了一个城池,毛泽东不在乎,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是要歼灭对方一个旅,毛泽东就很开心。所以开始的时候,敌强我弱,解放战争,我们共产党就是靠这种“不计较城池,你要占城市我让给你,但是我就是抓住机会把你一个旅一个旅吃了”,后来一下双方力量就平衡了,最后解放军就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生力量其实就是说我这个企业最关键的点。最关键的点是什么,就去抓那个。对于有些不太重要的,比如说像别人对你的评价问题,再比如你的企业的总资产,这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利润情况怎么样。

很多现在成功的企业、企业家,尤其是打天下的创业者,去跟他聊毛泽东思想,但凡是人数规模比较多的企业,他们肯定都研究过,而且基本上都认可,大家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马云的用人之道

现在的企业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靠创业的老板自己亲自干活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靠团队干活的,老板相对来说不冲到第一线了,只是指挥;到第三个阶段,其实就是靠文化了。这个是要企业规模和企业人数大到一定程度,大到老板已经指挥不动的时候,就是老板搞文化、制定规则,这个时候就只能看文化了。

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建立的文化非常好,能干的人能出得来,能到合适的位置,还能有很足的干劲。马云不断在培养他的团队,把团队下面人都快逼疯了,逼下面的人学习、研究、上进,还从外面再请人来,再逼。

他那个公司内部人才济济,不过我对他下面的人的了解,相对少一些,只是认识吧,认识几个,不是很多。他这个团队确实很棒,我认识一些人是因为曾经去给他的核心团队讲课,是马云让我去的,大概有个三四十人。

这个为什么不叫座谈叫讲课?他让我讲一下我这个脑白金从开始到后面怎么做起来的。其实可能想给他的团队增加一些营销方面的知识,马云很在乎他这个团队的成长。

其实马云的大多数决策,最初创立这个想法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下面的团队,他是最后拍板的人。他给下面的压力很大,你干得不好马上就撤你,他这一点做得很好,很不讲情面。

马云的员工都很亢奋,亢奋就意味着,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在干活,在交学费,这些人才会成长。那些80、85后,90后,再过几年也能出很多高管。

我刚刚做脑白金的时候,我学的其实主要来自于联想。联想其实是制造业,还不是互联网。制造业的经验,对其他传统行业也都是适合的,在当时联想应该算是最好的一个,我觉得是最实用的。但如果套在互联网的文化里,其实是有问题的:互联网是个轻资产,它是要靠一帮年轻人,靠一帮“疯子”去敢想、敢干,所以阿里巴巴的文化和传统文化,比如说和我的公司,和联想的企业文化,其实差异还是挺大的。

这些马云是怎么想到的呢?马云战略那么能干,文化也这么能干,两个都做得很好,他怎么想出来的呢?

马云自己琢磨过,如果一个干部在管一个部门,管满了24个月以后,他的激情就会下降,所以马云一般不超过两年,就会把整个部门打乱一次。该换岗的换岗,该拆散的拆散,该合并的合并。

其实这个他琢磨得比较透,要是传统企业就不敢那么干,因为一打乱了就全乱了,而互联网企业不怕。所以互联网企业更加需要创新,更需要那些第一次听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然后不断完善,很多时候最后就实现了。

阿里上市中的马云

马云最忙的时候应该是在上市之前以及刚上完市这段时间,一旦上完市之后,马云应该没有以前那么忙了。对马云来说,我觉得他重点管的还是战略、方向性的东西;第二就是管人,他会管核心干部,再加上合理的考核机制,所以他现在很多细节其实是不管的。对日常事务,其实马云管的还是越来越少,但是马云也很苦恼,因为政策和法规上有一些阻碍。

这个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中国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很重视,要管住“政府的手”。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制度太多了,就是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的东西太多了,从改革开放前就有,改革开放后又不断地增加。不过现在政府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在调整。

第二个,是“惯性”,就是政府对老百姓,对一些弱势群体想多保护一些,然后想干预一些企业行为。这个已经形成惯性了,所以像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他们因为惯性的存在,可能就想多去干预一些。这个本意是好的,就是企业做事挺难的,做一件事十几个部门都过来说不许。

有一天马云跟我说,平均两三天就有一个工作组进驻他公司,是各个部门的,中央一级的、省一级的、市一级的,纵向的、横向的,涉及到三四十个部门,就是查他有没有违规,或者他下一步的工作是不是可能会违规之类的。

不过马云还是很抗压的,最多压力大的时候,发两句牢骚也就过去了,他还是很坚强的。

我也相信马云是不会违规的,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求下面的人,严格按照规矩来。比如我举一个例子。那时候淘宝还不大的时候,很多人通过淘宝充值,这样马云就有了很多流动资金,在银行存了很多钱。存钱就有了利息,但马云讲:“这个利息一定不能动,因为这个利息不是我们的。”

一般的企业存钱,这个利息当然是企业的了,或者说,这个利息动用不了,那我借给别人,让它生钱还是可以的吧。这是常规理解,但马云研究过法规,应该说这个利息不知道谁的,所以按照法规上是不能领取的,马云不明确这个利息是他的,所以告诉员工这个利息不能动。

他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也会这么要求下面的人不能够违规,而且要违规还会追究员工的责任。他管得还是挺严的,这跟他的指导思想有关,就是一切东西要安全第一,不能违规。

阿里上市给创业者的启示

马云强调过:“你刚创业的时候,很小的时候,别去空谈那些战略。首先要想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是什么,你把这个东西做好,就是不要空想。”

不仅创业者应该学马云,大企业家更应该学,因为马云是一个大的标杆,像马云这种标杆很少。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世界上本来是没我们一席之地的,人家都说美国怎么怎么,阿里巴巴一上市之后,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做得最大的、最先进的、走到世界最前面的是中国的电子商务,而不是美国。在这方面,马云对中国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马云很谦虚

马云做大了之后,自我膨胀的感觉肯定是有的,毕竟马云是人不是神。但是他有时候话说一半自己就刹住了,因为他有两面性。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一面,比如说光棍节“双十一”的活动,量很大,他就很开心地在那儿说,但是说一半就刹住了,因为另外理智的一面告诉他,这个事不能骄傲。

不过他炫耀的不多,所以我也没多少机会泼他冷水。他那个光棍节的数据,我们看了都目瞪口呆,也没有理由去泼冷水。

总结

刚认识马云的时候,当时我问他2004年的数据的时候,阿里巴巴年收入是3.59个亿,现在也可以查出来的,因为有报表,招股说明书里能看出来;2006年,在香港上市前的财报是13亿多,其实那个并不大,为什么阿里巴巴的发展这么快,像坐了火箭似的?

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也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会有这种情形。而且中国就只有一个马云,要是换个人,那当时有公司三个亿可能到现在也就只能做到三十亿,足见马云的功底非常深厚。另外他这个思想,我觉得也是有高度的。

看着马云,我们应该反思,但是想让中国每个企业家都成为马云,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马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