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302600000002

第2章 《漫步华尔街》 (1)

“华尔街”,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字眼,它代表着技术、效率、财富和巨大的经济活力。在这个绚烂的投资世界中,伯顿·麦基尔像是一位冷面舞者,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静静地观察着华尔街这个水晶球,而他的思想,如泉水般源源形诸于其思想的集大成巨著《漫步华尔街》之中。作者对投资的经验之谈,睿智隽永,耐人寻味。它不仅为投资者在险象环生的华尔街上引路导航,而且还教会你如何在职业投资者自己的舞台上将他们击倒。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巴菲特一天24小时都在考虑伯克希尔公司的事情。

——伯克希尔旗下某企业的一名雇员

彼得·林奇是个工作狂,他离不开股票,早上是股票,中午是股票,晚上还是股票。

——约翰·特雷恩

麦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说道:“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将投资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麦基尔所信奉的投资观点,而且是很多的投资大师所恪守的投资哲学。譬如,勒内·内夫金、卢·辛普森、保罗·图德·琼斯、巴菲特……

勒内·内夫金:“我爱市场,它是我的工作、我的游戏和我的生命。我恨周末,因为周末没有股市。”

卢·辛普森:“我真的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我不知道退休之后该干些什么。”

保罗·图德·琼斯:“交易会让你强烈感受到生命的全部意义。从情绪上说,你一直生活在极端状况下……我用其他任何方式都得不到这种感觉。”

……

股神巴菲特也说:“投资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从下面的一则逸事中你就会发现这位投资大师所言非虚。

一天晚上,巴菲特和他的妻子苏珊受邀去朋友家中吃了顿饭,朋友夫妇刚从埃及回来。晚餐过后,他们的朋友架起幻灯机向他们展示金字塔的照片。这时候巴菲特说:

“我有个更好的主意。你们给苏珊放照片,我去你们的卧室读一份年报怎么样。”

读年报不光是巴菲特的爱好,还是他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对很多人来说,读年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在巴菲特眼中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因为读年报、投资对巴菲特来说已不单纯只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已经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投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大师如此,对中国的老百姓同样如此。这两年,中国百姓的投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一些过去只有金融专业人士才关注的话题,正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办公室里,银行里,饭桌上,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买股票,买基金,炒房子;无论是白领、文员,还是退了休的大爷大妈,甚至小区看门的保安,都开始对“投资”发生了兴趣。一个个财富故事,在街头巷尾到处流传……投资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亦已经悄然兴起。

一、选择投资,收获乐趣

巴菲特是亿万富翁,如果他早上不想起床,他可以不起床。而且他是节俭的人,他已经拥有的财富可能永远也花不完。那么是什么因素在激励他继续赚钱?他的动力是什么?

巴菲特的动力很简单:他只想得到乐趣。“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比经营伯克希尔更有趣了,我觉得能在这里工作是我的运气。”

对他来说,乐趣就是每天“跳着踢踏舞”来到办公室,阅读一堆堆的年报,与“令人激动的人”在一起工作,“赚钱并看着财富增长”。正如他所说:

“我认为,如果一名衣食无忧的运动员表现良好(我不是在比喻我自己,而是在说特德·威廉姆斯或阿诺德·帕尔玛之类的人),那他们要的不是钱。我猜如果特德·威廉姆斯是薪水最高的棒球运动员但只有220个本垒打,他不会快乐。而如果他是薪水最低的棒球运动员但有400个本垒打,他会很快乐。我对我的工作也有这种感觉。我在做我非常爱做的事情,钱只是副产品。”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像巴菲特一样因为兴趣而投资,有些人的投资是受其他某些理由驱动,例如追求物质享受。他们认为愈有钱愈快乐,更被人重视或更安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投资经常患得患失,往往为错过良好入市机会而事后后悔,他们希望有安全感而不肯冒险,避免承担风险而一再错失机会,最后感到十分沮丧及面对危机不肯下决定。投资对于他们不仅没有半点乐趣可言,反而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种投资态度往往带来失败的后果,我们应从上述心态误区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投资。端正心态,做到“不急、不怕、不贪、不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投资的乐趣而不是投机的心酸。

二、24小时不离投资

当1956年逃离匈牙利的索罗斯父母于1957年1月到达纽约时,迎接他们的是索罗斯的哥哥保罗。“我很忙,我在交易,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天,绝对不能。”索罗斯说。

他也只不过是在3个月前来到纽约的,但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当时,他在欧洲市场买入股票,在纽约市场卖出股票。

“我会在凌晨4点半醒来,那时候伦敦是9点半。此后可能会每小时醒一次。我得迷迷糊糊地拿起电话,听清数字,然后决定是否报价。我可能会回电报一个价格,然后接着睡。有时候我会梦到我刚买的股票涨了,而且醒过来之后有时候搞不清楚哪些是我已经做的事情,哪些是我梦到的事情。”

著名的交易商理查德·德雷豪斯曾说:“我为什么比许多人强?或许是因为我待在市场中的时间更长。好多人喜欢弹钢琴,但你真的能变成钢琴家吗?那就像是奥林匹克运动。你得练习,练习,再练习。记住那句老话:好运总是垂青更努力的人。或者: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要想成功,你得沉迷于你的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彼得·林奇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说:“1987年在爱尔兰度假时,我想的是道·琼斯指数而不是布拉尼古堡,甚至在亲那个吻石墙的时候也是如此。”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就会明白,投资大师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是他们的一切,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职业。所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考虑投资——甚至会像索罗斯那样梦到投资。

没有一个人能靠在空闲时间练习网球或歌唱而成为温布尔登大赛的冠军或与帕瓦罗蒂齐名的歌唱家。一般投资者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即使投资并不是他的全职工作。但他必须像投资大师那样为掌握技巧而倾尽全力。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话说: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华不能,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天赋不能,天赋无回报几乎是一句谚语;教育不能,这个世界挤满了受过教育的被遗弃者。只有毅力和决心是万能的。”

三、让投资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人认为,投资理财首先要有财,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若非腰缠万贯,也就和投资无缘了。

其实不然,即使是同等水平的财富,主动投资打理和置之不理的差距也是惊人的。

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帝在他的自传中提及这样一个有趣的概念,如果把全球的财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让每个人拥有等量的财富,只要半个小时后,个人的经济状况就会有所不同。

虽然我们无法验证这个推理是否真实,但其中的道理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的。其实,投资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我们要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对我个人而言,投资更像是做运动,开始的时候是做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丽塔女士在摩根斯坦利拥有一个个人退休账户,主要投资于亚马逊、高登和戴尔这一类股票。“我觉得投资的最高境界在于你忘记了自己是在投资,投资已经成了如同早上起来穿衣吃饭一样的生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培根在《论习惯》中这样说过:“人的性格和承诺都不如习惯更有力,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投资必须成为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等到你年老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财富已超出你的想像,不要平常只想到消费,到老才想到投资。

将投资转化为一种生活习惯,是将你的投资行为由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在投资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强化。当内心即将萌发违背投资计划的念头时,你应大声地说:“你不能当一个懦夫,你不能背叛自己!”在不断强化、不断自我批评、不断否定自己的习惯形成过程中,你就会逐渐体会到沉浸在投资过程中而不是沉浸在结果中的愉快和成就感。

而当有一天你把投资当做和消费一样习惯的事情时,投资回报所带来的乐趣也许会和享受消费一样惬意了。

[投资课堂]

投资在个人生活中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性。它已经变成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投资并非富人的专利,它已经受成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有些人在开始尝试投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时往往热衷于寻求富豪们投资发家的秘诀,没有固定的个人投资模式,照搬他人经验,这未必能够成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才是关键。

1选择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投资方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证券投资为例,有些人生性好动,具有反应敏锐的优势,这类性格的投资者涉足股市时,应以短、中线操作为主,获利后,及时退场,不适宜长线操作。有的人性格比较保守,对市场的感觉敏锐性较差,这类人就适合做一些长线投资,选择股票、基金的价格底部,介入后耐心持有。

2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方式

不同的投资者的投资计划应该有所区别。稳健的投资者多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可选择国债等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工具;而那些愿意承担较大风险,以期获得较多收益和增值的投资者,可潜心选择普通股,尤其是具有成长潜力的普通股。

3选择与自己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投资方式

由于年轻人和一些较高收入的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可选择风险高一点、回报也较为丰厚的投资方式。相反,那些老年人和有子女读书的家庭,应倾向于采取安全稳妥的投资方式。

4选择与个人的知识积累、情趣爱好关系密切的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邮票、字画、珠宝、古玩、钱币等投资品种也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投资既是为了赚钱,也是在寻找一种事业、一种生活的方式。如能够通过投资理财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将会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定位所处生命周期,制定最优投资策略

人这一生有两段日子是不应该进行投机的,一个是他没钱的时候,另一个则是他非常有钱的时候。

——马克·吐温

麦基尔认为:“投资策略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面对存钱防老,一个34岁的人和一个64岁的人很可能采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去实现各自的目标,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前者刚刚进入赚取收入的巅峰时期,这使他敢于承受高风险带来的任何损失;反观后者,凭借高薪享受生活的日子已为数不多,为了将来的不时之需,他实在不敢再在金钱的使用上有什么闪失了。”

实际上,在决定采取何种投资策略时,应该将它和一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你除投资以外的赚钱能力,以及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与年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