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不好大喜功,做事扎扎实实;不求大,但更求强;不求有多快,但一定要稳。他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大做强”,他们敢干但不蛮干,内外兼修,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有实干精神的典型代表。
实干精神也最终会打造出我们的能力。经过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过程的锤炼,我们已能自动自发并有了主动承担责任的心境。毕竟,能力比金钱更重要。同时,能力又是我们终有所得的保障。归根结底,人生的一切,终因实干才有所得。
当然,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成功人士实干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既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他们终不后悔,因为俯瞰人生,往往是在有所失处就会有所得。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工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实实在在实干的过程。工作,已不能理解为一种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更应理解为一种投资关系,因此,我们的忙碌不应该是一种被逼无奈的行为,而是为自我增值的忙碌。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抱怨得到的太少,其实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就是我们赢得的投资收益。
可以说,企业已把它能给予每一个员工的发展空间给了我们。无疑,一个有着实干精神的人,越心存感激,越力图回报企业,越能自动自发。就算有挫折,他们依然有实干的信念,肯发挥智能,为实现生命价值而快乐地工作着。
实干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心一意苦干,在工作上是行家里手,用“老黄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正因为这一点,没有私心的人认为这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有的,就是太死心眼了,难以重用。有私心的人认为这个人脑筋不转弯,要重用这人对我何利之有?用也罢不用也罢,吃亏是福,平淡是真,实干者常以此聊以自慰,他们凭良心做事,问心无愧。
山东籍王先生来到西班牙,经朋友介绍,来到巴塞罗那的一个韩国老板的装修队做工。王先生为人厚道,聪明能干,踏实敬业,从进了这家装修队就没有换过地方。对工作精益求精,赢得了老板的高度赞赏。在大赦期间,老板帮助他东奔西跑,终于获得了居留权。王先生为了答谢老板的帮助,在工作上更加努力,无论装修队景气好坏,他始终如一,没有离开过装修队一天。去年,王先生在和老板的一次闲聊中,有意向老板透露了想把儿子办理出国的意向。老板向王先生问明了许多情况后,表示愿意分文不收地给他儿子办理申请手续。结果半年后,王先生的儿子就顺利地来到西班牙,并且直接来到这家装修队做工。
在儿子上班不久,经王先生恳切要求,老板才在一家华人餐馆里接受了父子俩的盛情宴待。
其实,人实干一点好、本分一点好。正是有了一大批员工的实干,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如果企业员工能以实干作为做事的准则,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大环境,那么企业更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过高的目标,将会给自己无形的压力
实干类型的人在旁观者的眼中,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功者。事实上,他们只是为了要表现得比别人更好,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因为这类型人的自尊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之上。
实干者总是处于活动的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控制的方式。他们喜欢同时忙碌于多件事情,这是他们的习惯,这种注意力的支配方式被称为“多相性思维”。
多相性活动让个人无法将内在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项上。这类型的人在工作中,很少会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手中具体的工作上,他们会关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基本上,他们没有思考和反省的时间,也没有时间去分析哪些事情应该优先处理,更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对工作的个人感受。
这种用注意力关注的方式,就好像为自己的人生建立了一条高速公路,不断地朝着压力和竞争的方向行驶,这是实干者的选择。
实干型的人对环境中任何有利于现有目标的事物都高度敏感。对其周围的人也划分为两种——障碍或助手。对障碍采取不理会或绕开;对助手就挑选出来,看看他们能帮忙做些什么。
障碍会带来压力,压力会让实干者更专注于工作。如果障碍一直存在,他们就会搜肠刮肚地回忆经历过的所有类型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这种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思维方式,被称为“聚合思维”。这类型的人特别擅长这种思维方式。当常规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式。
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实干型人的目标过高造成的,而过高的目标也使实干型人的压力倍增。因此这类型的人应学会适当降低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学会停止手头上的工作,以降低压力,还自己惬意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他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目标。
这目标设计可是有学问的,目标太低不过瘾,会觉得有遗憾;目标太高,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为了实现目标让自己患上了心身性疾病。因此,制定目标时不得不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许多成功学的课程不断教导人们,只要有雄心,有干劲,有毅力,就能达到目标,可是人们能否做成事情之前对于其结果总是有预感的,这是存储在人内心世界中的潜意识。想做与能做的事情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如果差距太大,就等于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添痛苦。
不管设置怎样的目标,如果潜意识里认为不太可能实现,那么这个目标就较难达到,所以,我们最好还是把潜意识认同的事情当成目标比较现实。你可将想做的事情以积极的观念有意识地传达到你的潜意识之中,印在你的脑海里,它就会立刻开始行动并运用你的智慧、力量和精力以实现它要做的事,而将消极、悲观的想法有意识地驱除以减少成功的阻力。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地设计自己的目标呢?先来看一个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再次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人们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高远的目标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为自己定下具体清晰的计划,那么一切都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生中也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同时,计划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空中楼阁,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总之,目标过高,会使幸福系数下降。要想做一个幸福的人,人生目的不能高于自己的才能极限,适可而止方能自得其乐。我们为了生活,为了事业,或者说为了幸福,信心满怀地为自己设定雄伟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拼搏斗争。诚然,只要付出尽力,胜利会与我们越走越近,这的确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胜利是禀赋、努力和机会等方面的综合指数,这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尤显突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上将军,大多数人还是要当士兵的。设定人生目标要结合自身的才能,不可贪求虚无,不可好高骛远,自己原来不具备太多,明知条件不足,却还要不遗余力地寻求无法到达的目的,终究还是一无所获。不仅挥霍了精力,糟蹋了年华,也失去了凡人的满足感。
既要踏实肯干,又要灵活多变
实干者虽然踏实肯干,但是也必须懂得灵活多变。很多人和企业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压力、曲折和委屈,但他们已经磨炼出了不意气用事、淡定自若、宠辱不惊,灵活多变的品性,显现出了耐力和生机。
老字号、国企、中药企业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恨铁不成钢”的企业形象;有一定品牌,但“廉颇老矣”;有一定市场,但多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疲软市场;有一定人才,但更多的是人浮于事;有一定冲劲,但往往在没完没了的人事纠缠中,被拖得“泥牛入海”……
这分明说的就是当时的潘高寿药业,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却已经到了濒临亏损、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也正是这样一家企业,新到任的企业老总魏大华只用了八九个月的时间,就带领其高管团队、员工,彻底将企业转危为安。
可以说,对一个高领悟力的人和企业来讲,挫折与委屈都是一种财富。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不急躁、不蛮干,委实不易,能成别人所不能成,为别人所不能为,对个人来讲,乃“大丈夫”也,对企业来讲,乃是一种成熟。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一个举步维艰的企业,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能重新再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其踏实行事和懂得灵活变通是分不开的。
在发展中遇到困境时,需要每个人都有实干的精神,一同有所担当。而一切不实干的做法,都是在内耗自己的智慧与精力,白白消耗和浪费企业及社会的资源。尤其在社会变革时,在企业转型的阵痛过程中,越有实干精神的人就越会作出成绩。而一味地斤斤计较和抱怨,或者傻干、蛮干的人,都不会有所成就,当时间匆匆走过,人们将感恩和纪念的是那些真正识“实务”的人。
但是,除了踏实肯干外,遇到问题灵活地处理也是必需的,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虽说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这个寓言有两层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讽刺那些本本主义的人,机械地照老方法办事,不知变通。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懂得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变通。领导能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所以跟在他身边的下属,也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的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的弹性处理。比如说,道路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除了踏实肯干,灵活多变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会放弃,才会轻松
人的一生,想拥有的东西太多,因此,放弃是难的。
走在寂寞繁华的红尘中,我们总是被那些笼罩着美丽光环的东西所诱惑。我们渴望拥有鲜花和掌声,渴望占有金钱和美色,渴望用一颗心永远套牢另一颗心,即便已经不爱,我们也不希望他属于别人。这些尘世的俗念时时在挤占我们本就狭小的心灵空间,让我们费心又耗神。为了占有,我们穷尽精力奔命追逐,甚至几乎是自戕式地努力,却从来不曾认真思考这些东西除了能够带给我们一些虚无的荣耀,除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可怜的虚荣心外,是不是真正提升了我们对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