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是什么?观念就是你的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础。价值观就是一种个人信念,是人们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价值观引导我们追求想要的东西,主宰我们所有的思维及行动,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一切反应与决定。
的确,当一个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时,对他来说,事物就会发生改变。观念是真正的主人,由于观念不同,个人的命运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价值观,产生的个人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观念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因此,有什么观念,得什么效果,我们要及时转变自己的不良观念,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走适合自己的路,将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不放弃,不抛弃”“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都是形容执著的褒义词,也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条条大路通罗马”等名句告诉人们,通往理想的路有很多,当一条路无法满足现状的时候,就需要变化,只有变化才可以改变困局。
不难发现,许多功亏一篑的人,就是因为缺少执著精神。没有执著的精神,就如大海中无舵之舟、水上无根之萍,只能随风浮动,顺水漂流。生活中也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并非是走一条道路坚持到最后就能实现理想。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一个高中生执著于自己的大学梦,每次考试都差几分够分数线,但幸运就是不肯垂青于他。坚持考了八年,他还是被拒之门外,最后由于家庭贫寒,不得不放弃。
读得灰心丧气的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是多么的痛苦和绝望。然而,命运也就在他放弃的那一时刻有了转机。他回到农村,意外地受到乡党委的高度重视。他当了村长,接着又当了乡长、县长……一路春风得意。
可以想象,如果他还是继续“执迷不悟”,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了一项艰巨的工程,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来缓和就业压力,但仍有许多大学生无法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报纸曾报道了这样一个个案:工科生“换工”当美编。
小马是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父母及亲戚大多从事与工科相关的工作。小马毕业后就进入了专业对口的岗位。
“尽管能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面工作,但我一直干得很痛苦。”小马向记者坦言,在毕业后的五年间,自己就换了三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与大学专业对口,但每份工作干的时间都不超过两三个月。小马表示,自己无法适应专业领域的这几份工作,他一直怀念上学时的文娱生活:“我从小学画漫画,每有闲睱就涂涂写写。到了大学,我继续延续着对美术的兴趣,在美术社团是骨干成员,另一方面又是校内摇滚乐队的主唱。明星来我们学校演出,我还为他做过海报设计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马去应聘一家出版社的美术编辑职位。面试时,用人单位基本没考虑他的专业背景,而是被他自小积累的漫画作品以及美术天赋所打动。就这样,小马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并且在试用期后被正式录用。现在,小马负责出版社的版面编排、美术设计以及部分文字编辑工作。小马对现在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试想,如果小马没有放弃的勇气,那么之前的工作会一步步地将他的热情吞噬。小马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另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获得,获得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放弃一份投入却无收获的事业,放弃那些无法胜任的职位,虽然会遗憾,但勇敢地放弃也是获得新生的开始。
有时候,学会放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放弃一棵树,你会得到整片森林;放弃一滴水,你就拥有整个大海。有些事情放弃了并不等于失去,当你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回归现实,也许你会发现那美好的一天正等待着你,并为你敞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放弃,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弃,更不是陷入绝境时的一种解脱,而是在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种选择。
林语堂说过:“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人生的道路千万条,真的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如果前进的路上摆着“此路不通”的标志,最好早点儿换个方向。
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对于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苦苦地向往,执著地追求。为了获得,一直以为执著才是美。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才明白,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该执著的执著,该放弃的放弃,随缘便是美。因为拥有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失去,而我们放弃的时候,也许又重新获得,对万事万物,我们都难以有绝对的把握。所以,人需要升华出安静与超脱的精神,懂得放弃,懂得珍惜,懂得取舍。
知识改变命运,有选择地学习
古人很早就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曾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来说明读书成才的好处,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这四句话的启发下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抱负。
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知识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知识的产业化、经济化也越来越明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命运。
卡耐基的话令我们警醒:“这个新时代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说,当原有的工作消失,原有的体制瓦解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前进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下,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也许会深有感触:知识的有无、深浅,面临的选择也是截然不同的。走进人才市场,人事主管要看你的文凭,测试你的素质,考察你的综合实力,择优录取,优胜劣汰。那些知识深厚,能力强的人,总是时代的宠儿。
卡耐基的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时时刻刻学习知识,培养自己、提高自己、武装自己。要明白,市场不相信眼泪,勇于迎接市场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财富是土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是资源,谁拥有资源、能源,谁就拥有财富;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财富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贬值、不会丧失的财富。
作为一名职员,只要你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热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而且懂得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那么机会总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善于学习的人,生活就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因此,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有位作家说过,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学习可以使人生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展现。那么,是否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才能改变命运呢?
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一个人很难把社会中的所有知识都学完。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学习,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来改变命运。
学习要有选择性,不光是学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运用的领域也要有选择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宇宙中的自然现象,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不同的对象,其效果也不一样。
有选择地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有选择地学习,会学得更好,收获得更多。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学会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华彩的乐章。
知识的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利用知识,分享知识,让所学的一切真正地为我所用,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改变工作观念,你在为自己打拼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薪水,高兴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等待下一个月发薪。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在为谁工作?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机械地完成任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木匠做了很多年的木匠活,因敬业和勤奋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长日久,老木匠想休息了。他对老板说,自己想辞职,不再做木匠了。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老板只好答应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他能再帮自己盖最后一座房子。
老木匠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下来。可是此时,他的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做工不那么精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儿全无往日的水准,只想赶时间把房子建完。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等到房子建好以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老木匠,并对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送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他为别人盖了那么多质量上乘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粗质滥造的房屋。他以为工作只是为别人,却不知道也是为了自己。
我们每天为公司工作,赚取利润,身处在公司这个系统中,公司每天支付给我们的报酬就是薪金福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则是宝贵的经验和才能。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价值要高出很多倍。
大学生小何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临近毕业时,公司因她要价太高而辞掉了她。由于临近毕业,再找一个这样好的公司就成了难题。在向同学述说苦楚时,她却发现与她同病相怜的不只她一个。
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对于刚毕业的高校生来说,刚刚踏入社会,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学习经验、锻炼能力、获得成长的机会。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眼睛只盯着薪水,斤斤计较,生怕吃一点儿亏,这样的人看起来目标明确,显得很精明,事实上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金钱为目标,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心智,使人们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结果是即便日后努力振作、奋起直追,也无法超越那些眼光高远的人。如果将工作视为一个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许多机会。
洛克菲勒说过,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什么,而在于我们会成为什么。也就是说,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因此,不管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工薪族,都需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是在为自己打拼。
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就必须让领导感觉到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工作,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按照领导的意愿办事,领导见了一定会很满意。
当然,有些老板因为自己的管理有问题,或者过于刻薄员工,让员工的付出与得到完全不平衡,这样员工就会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于人于己都没有益处,不如调整好心态,把一切不合理当做一种磨炼,让自己不断进步,早日取得好成绩。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好好为自己打拼一番。因为,工作这个平台承载着一个人的意志、能力、品格和荣誉。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积极调整心态,人生就有可能从平庸走向辉煌。
成长,往往比成功更重要
有一句话说得好:“先成人后成才。”这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与成长的关系问题。成长就是要熟知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成功则是指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有一番作为。成功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追求成功,却忽视了成长。比如,当今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未来完全寄托在高考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名牌大学就成功了,而孩子其他的需求,比如感情、兴趣、自理能力等却根本不去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事实上,能考上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将来就是成功人士,因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很难显示情商。而一旦从院校毕业进入社会,不管你是否需要应用专业知识,情商都会影响你能否取得成功。比如毅力、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关系协调等,这些是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
因此说,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片面地定义成功是不正确的。只要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快乐,都可谓是成功的。从幸福和快乐的角度讲,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时时处处快乐幸福。我们希望快乐和幸福常伴左右,而不仅仅是获得“成功”后片刻的快乐和幸福。
综上所述,就生命的价值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个人只有成长了,知识渊博了,经验丰富了,为人豁达了,交际广阔了,成功才会水到渠成。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加入体育用品行业做市场业务人员。他认为能做市场是件很美的事情,可以全国各地跑,工作又自由。于是,他的朋友就给他介绍了一家他很喜欢的企业。后来,朋友遇见他,就问:“在那边做得好吗?”
“别提了,两个月跑了几个市场,一个单都没有签下来,早就从那儿出来了。”他说。
“这怎么可能呢?那个品牌还是很不错的,现在也正处于成长期呀,按说市场开拓应该不会难。”之后又问他,“那你自己对市场了解吗?对营销熟悉吗?”
年轻人顿时语塞。的确,他是很顺利地踏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也如约去跑了几个市场,但因专业能力的欠缺及对品牌认知的缺乏,使他没能签下一张单。他只是一心想进入这个行业,却没有通过自身的学习积累专业经验,没有在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因此,打开一片火红的市场对他来说依然是很遥远的事情。
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绝不可以不成长。成功是一个点,成长是一条线,只有沿着成长这条线走,才能找到成功这个点。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承受漫长的成长,因为他们认为成长是痛苦的,成功是快乐的。
但是从人生的意义来看,成长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不断成长,我们才能在失去和获得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成长中的忧伤、喜悦、喧哗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经历着酸甜苦辣成长起来的人,在人生的黄昏期,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愉悦,因为他们享受了成长过程中真正的感悟。
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两个点,表现于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的。在成长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沿途的经历更有意义。因为结果是一次性的,而经历则是一生的财富。因此,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享受成长的过程。
感谢折磨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