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3030500000007

第7章 在职场打拼中胜出的十个关键思维(1)

职场如战场,商海无平时。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这片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一鸣惊人?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员,要想在公司中崭露头角,获得老板的青睐,同事的钦佩,客户的赞许,就一定要掌握在职场打拼中胜出的十个关键思维。

敬业思维:做完工作再休息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消极的声音,例如:“公司又不是我的,将来怎样与我有什么关系。”“上班这事儿,不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工作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较真呢?”……毋庸置疑,这些都是企业员工不敬业的典型表现。

何谓敬业?简单来说,敬业就是认清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坚守自己的职位本分,并秉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工作态度,去面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各项挑战。一个人,无论从事哪行哪业,扮演何种社会角色,都应具备认知自我、督促并调适自己去面临不同挑战的能力。能做到这些,显示了一个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也是有朝一日自己创业、立业成功的基石。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要想获得成功或得到他人的尊重的人,都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敬仰之心,视职业、工作为天职。在海尔,敬业精神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张瑞敏强调:“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也曾说过:“我们公司聘人的主要标准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个比较感性的概念,但是实行起来,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因为是否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否为了干好工作与别人协作、配合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具备这种敬业精神的员工。”

曾有一项国外调查证明,如今,学历资格已经不是公司招聘员工首先考虑的条件。大多数雇主认为,员工的敬业精神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敬业精神已被视为企业遴选人才时的重要标准,无数优秀人士的成功案例都在证明着这一点。

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有一位叫柯林的年轻人,每天很早就到卡车司机联合会大楼找零工做。后来,一家可乐工厂需要人手去擦洗工厂车间的地板,其他人没有应征的,但柯林去了。因为在他看来,不管做什么,只要你努力了,总会有人注意的。所以他打定主意,要做最好的擦地工人。

有一次,有人打碎了50箱汽水,弄得满地都是黏糊糊的泡沫。他很生气,但还是忍着性子把地板擦干净了。恰好他的这一举动被公司领导看到了,第二年他便被调往装瓶部,第三年就升为了副工头。

许多年后,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他就是美国前国务卿柯林·卢瑟·鲍威尔。回首过去走过的路,他感慨道:“一切工作都是光荣的,只要一直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这是鲍威尔的成功心得,也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人生经验:向着自己的目标,用敬业的精神去对待,必将有所斩获。不可否认,敬业是无数成功人士的必备精神。如果你想要获得丰厚的薪水,如果你想要赢得更高的职位,如果你想收获更完美的人生,那么,就先做一个敬业的人吧。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你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有因敬业而声名鹊起的人,自然就会有因为葬送了敬业精神而遗憾终身的人。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老木匠干了一辈子,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也该退休了。一天,他告诉老板,说自己要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木匠,再三挽留,而此时木匠决心已定,不为所动,老板只能答应。最后,老板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所房子,老木匠答应了。

在建房过程中,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来的活儿也全无往日的水准,可以说,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老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没有说什么。几个月后,房子建好了,房梁也不正,窗台也不平,粗枝大叶,一看就是应付差事。老板走到老木匠身边,把钥匙交给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最后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他已记不清自己这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没想到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所粗制滥造的房子。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老木匠没有把敬业精神当作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坚持到底。一个人做到一时敬业很容易,但要做到在工作中始终如一,将敬业精神当作自己的一种职业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因为前面做得再好,也可能会由于最后的不坚持而导致前功尽弃。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那些失业者,他们的工作态度更是令人不敢恭维。

有的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期待把当天的薪水赚入腰包即可,至于明天何去何从,无暇顾及;有的趋利避祸,独善其身,把分内的工作敷衍过去便完事,一点点多余的超范围的工作也不做,缺乏起码的工作热忱;有的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在工作中牢骚满腹,抱恨连连。在影响自己心情的同时,也污染了周遭人的耳朵。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殊不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问题的关键就是他们吹毛求疵的坏习惯使他们丧失了敬业精神这种宝贵的职业品质,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使他们与工作的要求格格不入,矛盾重重,只好被迫离开。相反,具备敬业精神的员工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敬业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这样的员工会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真正的贡献,当然,他们自己也会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收益。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品味、时尚、经典、速食的新时代,还要大谈敬业精神似乎有点落伍。但实际上,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需要一份普通的工作来维持普通的生活。不管身处何时,不论身在何地,不要去想这份工作是暂时的消遣还是可以维系一生,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心去做,既然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将它做好。

通用电气原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敬业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每一家想靠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人和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以,当你倦怠了,想要休息了的时候,不妨回头想想看:今天的工作,我认真完成了吗?

标杆思维:向强者学习,向榜样学习

“标杆”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杆”是参照物,“标”是达到或超越参照物的标准。简单地说,“标杆”就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可能是一个人、一种方法、一套模式、一组流程,或是某一个具体标准。“标杆思维”就是说要有通过模仿和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意识。

1976年,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施乐公司遇到了全方位挑战,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竟然还能够获利,并且其产品的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

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订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浪费大的问题上,同样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仓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费用数千万美元。

是什么拯救了危难之中的施乐公司?不言而喻,是勇于认清自我,敢于向人学习,高标准,严要求的标杆思维。

1979年,标杆管理在施乐公司正式实行,施乐公司的罗伯特·开普,是标杆管理的先驱和最著名的倡导者,他将标杆管理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标杆管理的一套严密的、受控的方法成为世界范围内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再造和变革推动的首要步骤。企业如果掌握了这种管理思维,不但可以加速创新,还可以使战略有效地实行。

到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向我们证明,拥有标杆思维的企业能够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战方法,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使某一模块迅速成为行业第一,从而奔向卓越。

商场如战场,企业身处其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是已然位于上游的旗舰,也不应忘记身边还有强劲的对手。标杆思维在这个时候的重要作用就是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美孚石油公司在1992年的年收入高达670亿美元,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调查,试图发现新的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 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则希望享受如下待遇: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公司因此专门成立了三个小组,去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 000个加油站。

经过一番认真寻找,三个标杆都找到了。速度小组锁定了专门为美式F1赛车加油的潘斯克公司,微笑小组锁定了号称“全美最温馨酒店”的丽嘉·卡尔顿酒店,安抚小组找到了美国公认的回头客大王“家庭仓库”公司。在向三家公司学习经验之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美孚石油公司是这样一幅场景:他们的顾客一到加油站,迎接他们的是服务员真诚的微笑与问候。所有的服务员都穿着整洁的制服,打着领带,配有电子头套耳机,以便能及时地将顾客的需求传递到便利店的出纳那里。希望得到快速服务的顾客可以开进站外的特设通道中,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洗车和收费的全部流程。

或许有的人会问,既然已经是龙头老大了,还有必要这么较真吗?下面的这个数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美孚靠这种“速度——微笑——安抚”的金三角标杆管理,使全美的加油站点平均年收入增长了10%。

企业的发展就像小船航行在浩渺的大海上,假如方圆上千公里内没有一点参照物,没有北斗星也没有指南针指引方向,想要顺利抵达港口,几乎是不可能的。领导者经常会沉醉于偶然性的成功,不知道自己的绩效如何改进,看不见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标杆”就是一个参照物,告诉你前进的目标在哪里,奋斗的动力在哪里,与别的企业的差距在哪里,值得改进提高的地方在哪里。

企业如此,人同样如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并运用到自己身上。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必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只有积极地学习他的做法,才能够取得和他相似的成就。

美国的一个机构经调查后认为,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有90%是因为这个人的周边亲友、伙伴、同事、熟人都是失败和消极的人。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不仅能成功,而且能早日成功。

向“标杆”学习的,不一定是他们穷数年之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经历,我们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而是要直接进入他们的经验、原则之中。要树立标杆思维,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只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在上大学时,参观了国会,他说:“有一天,我要坐在最前面的位置。”小时候,他得了一种病,结果一边耳朵失聪,讲话嘴巴也歪向一边。小孩子喜欢嘲笑他,但是他有了新的去处,只跟大人玩,因为大人“更懂事”,不会欺负他,从此他学会了与“比自己高的人”相处,一直到自己也成为最高的人。

在这里,克雷蒂安从小的时候因为小孩子不喜欢他,而让他阴差阳错地与大人成了朋友,而在与大人玩的过程中,让他不断地学习着大人掌握的知识,并且不断地寻找着自己身边最优秀的人直到自己也成为最优秀的人。人生的路有很长,关键的只有几步,而那几步其实就是机会。机会不是天赐的,而是要靠自己去把握的,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会变得更睿智,更能对潜在的机会有所发觉。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为人之道,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是无价之宝。

保罗·艾伦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特别的兴趣,一有空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之间,他被视为不善交际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他的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艾伦喜欢上了那个金发男孩,于是经常跟他出入于学校的计算机房,与金发男孩一起玩编程游戏。从“三连棋”一直玩到“登月”,临毕业时,他也成为一个仅次于金发男孩的计算机高手。1971年春天,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航天;次年,那位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法律。两个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联系。金发男孩继续跟他借书,他继续跟金发男孩探讨编程问题。

1974年寒假,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他兴奋异常,因为在中学时,那个金发男孩就经常在他面前抱怨,计算机太笨重了,要是小到家里能放下就好了。艾伦拿着那本杂志去了哈佛,见到那位金发男孩,告诉他能放在家里的计算机造出来了。金发男孩当时正为是继续学法律还是搞计算机而苦恼,当他看到《流行电子》杂志上刊登的那台所谓的家用电脑后,说:“你不要走了,我们一起干点正经事。”艾伦没有走,在波士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是8个星期。在这8个星期里,他和金发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用Basic语言编了一套程序,这套程序可以装进那台家用电脑里,并且能像汽车制造厂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工作。当他们带着这套程序走进那家微型计算机生产厂家时,竟然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厂家准备给他们3000美元的基价,以后每出一份程序拷贝,付30美元的版税。艾伦和金发男孩喜出望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