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都已经习惯于忙忙碌碌地奔波,很少会有心境去体悟来自生活的哲理。于是,当你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了,你的内心常常会感到孤独、冷漠。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了感情的纽带,人并不是仅仅为物质而活。如果你能够放缓脚步,细细品味人生,你会发现付出爱心会让你的内心充实而满足。你会获得身心的愉悦。其实,付出爱心并非都是一些扶危济困的大举动,有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举动,诸如帮助外地人指路、搭把手帮人推车之类的事情也可以给他人一份温馨、一份感动。当人们的内心里经常流淌着一股暖流。那么,一旦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提供帮助。
在爱心的感染下,人们的内心都会盛开一朵香气四溢的花儿,播撒希望的种子。这种爱心的光芒能够穿越狭隘,辐射给周围的人,也能够传递到社会的大众,让整个社会都徜徉在爱的包围之中。
无私分享,你会收获加倍的幸福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任何人的交往中,其实都存在着一种利益关系,就是互惠。简单来说,就是你对他人如何,他人也会因你的态度和方式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你。古人曾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愿意无私地帮助他人,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别人才会给你帮助,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言以蔽之,帮助别人,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帮助自己。
贝丽太太是美国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丽太太的花园里游玩。年轻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坐在池塘边垂钓,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帐篷,打算在此过他们浪漫的盛夏之夜。
贝丽太太站在窗前,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看着他们在属于她的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她越看越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还是有很多人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贝丽太太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后来贝丽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把园门外的那块牌子取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些贪玩的游客看了牌子后,对这座美丽的花园都望而却步。可是几年后,有人再往贝丽太太的花园去,却发现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丽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开始怀念起那些曾经来她的园子里玩得快乐的游客。
贝丽太太关上花园的同时也关上了自己的幸福之门。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放弃计较与他人之间利益的磕绊,在他人需要时伸出热情的手,可能我们所带来的帮助,在需要的时候是别人最坚实的支柱,而且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信心,使他们感觉到幸福,这样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感到曾经所未曾拥有过的幸福。
多为对方着想,就能使自己不光看到自己的利益,也愿意为别人着想,当大家的利益都得到维护时,其实就是一个共享利益的过程。如果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也不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龃龉前行。
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要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赛绩相当优异,经常是首奖的获得者。每当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参赛得奖的种子分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很诧异地问:“你能获奖实属不易,我们都看见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品种改良。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呢?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超过你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是帮助大家,但同时也是帮助我自己!”原来,这位农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是毗邻相连的。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们,邻居们就能改良各自南瓜的品种,同时也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自己,以便这位农夫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
相反,如果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自己独享,而邻居们在品种的改良上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这位农夫的优良品种。这位农夫势必在防范方面花费很大精力,很难迅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南瓜品种。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一个没有受到奉献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的。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乐于去帮助身边的人,给他人以方便,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带给了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让我们彼此伸出双手,让我们相互帮助,给予他人方便与关怀,让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马克思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这句话蕴涵着与人相处的深刻哲理,生活中,我们都期待他人的理解,其实,他人也期待我们的理解。
我们会发现,三四岁大的小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商场。这往往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商场里如此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难道都不能吸引孩子们吗?很多专家对此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方法,几乎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是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他看到什么了呢?他看到满眼全是大人们晃来晃去的腿。孩子的世界本应该是色彩斑斓的,我想,他们也不愿意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大人们的腿吧!
心理学上有个叫做“同理心”的有趣现象。“同理心”的意思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当地回应其需要。这也便是我们常说的“移情”,讲的便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和行动,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专门建造了一间特别大的厨房,招了很多的人手帮忙,这些人都有自己分内的工作,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挑水的只管挑水,另外还有煮饭的、烧火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重复相同的事情,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羡慕他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和容易。富翁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有了一个突发奇想,就是让大家交换工作,尝试一下不同工作的滋味。
这样一执行,整个厨房就乱套了,只见大家一阵手忙脚乱,煮菜根本没法把火生起来,却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烧菜的去挑水不小心滑倒了,水撒了一地,弄得满屋子湿漉漉的;挑水去切菜被刀子割破了手,血流不止;最后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米饭。这样忙活了一上午之后,富翁去检查工作,结果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等到再重新恢复原状之后,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生活中,他人的工作和辛苦都期待我们去理解,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更应该试着去了解他们。只有换位尝试之后,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才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生活,挑水、煮菜、烧菜、洗菜一样都不可少,这需要一种合作,更需要一种理解。
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会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包容他人,放下自己,或许你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大家知不知道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有的回答说是“用来检查自己的仪表” 。有的说是“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还有的说“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答案很多,但主持人说答案都不对,他一再启发各个嘉宾,但仍没有人说出正确答案,于是主持人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当嘉宾们听到这样的答案之后,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从自己出发,想到的永远是自己,可是,社会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当天马行空地说着我会怎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去替别人着想呢?有一句禅语说的好,“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悲。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细细品味,“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理解别人就像理解自己一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是尽善尽美的,在人际圈子里面,每个人都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愤怒,冷静思考“他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我做错了?”,如此种种,我们试着给对方多一点空间,也等于是给自己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爱是相互的,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同样,当别人爱我们的时候,他们也希望我们去爱他们。给自己一个了解他人的机会,你的眼睛里可能不会是乌云密布,你或许还能看到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