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一堂执行课
304100000014

第14章 五月百分百执行 (1)

第一周 业绩是检验执行的重要标准

执行要出成果

【课堂导读】

李梅是某家星级酒店客户服务部的经理,当初应聘饭店职员时,她被分配到洗手间工作。她一开始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在洗手间工作低人一等。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她开始认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工作都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从此,她工作认真负责,服务热情周到,许多客人在接受她的服务之后,都对她赞不绝口。她出色的工作表现为酒店赢得了很多顾客,不久,她就被提升为客户服务部经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课堂精讲】

在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所有的企业均以业绩为目标。业绩是企业的生存法则,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还是顶尖的世界500强企业,没有哪一家企业是不崇尚业绩的。业绩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员工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业绩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须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它的价值都是通过业绩体现的。有人曾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都只认一样东西,那就是业绩。老板给员工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是员工所做的事情能让企业在市场上得到利润。”

【课后总结】

业绩不仅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员工价值的体现。

执行到位才是开会的终极目标

【课堂导读】

许多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照外国人和中国人开会的情形,总结出了下面这段话:外国人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因为有问题会在会上当面指出,不管这个问题会有多难堪,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会后吃饭的时候跟你谈笑风生。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这时通常是全体沉默。但一出会议室,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部门小会了。这种现象常让老板们头痛不已。

【课堂精讲】

开会,对很多人而言再熟悉不过。开会已经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开会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开会固然是促进有效执行的手段,但是,绝不能为开会而开会。正如一副对联所写的:今天开会明天开会后天开会天天开会,你也在讲我也在讲他也在讲人人在讲;横批:谁在执行。要想提高执行力,就要真抓实干,会议结束后,把会议的内容执行到位才是开会的最终目标。

【课后总结】

马克思说过:“一场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没有执行到位的会议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开了会,制定了方针政策,提出了口号,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

完成任务≠执行到位

【课堂导读】

一个小和尚每天的工作就是撞钟,日子久了,他便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趣味。

有一天,老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十分委屈:“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方丈一笑:“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悠远。”

还有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顾客在某名牌鞋店买鞋。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于是他选了一双小一号的。虽然穿起来感觉有点紧,但他想到反正鞋穿穿会松的,就要掏钱买,但售货员拒绝把鞋卖给他,理由是顾客在试穿时表情不对劲。售货员说:“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给他。”

【课堂精讲】

小和尚每天都按时撞钟,难道他没有完成任务吗?反正鞋子可以卖出去,售货员干吗还不卖呢?因为小和尚不仅要撞钟,还要用钟声启发世人。同样,售货员除了要把鞋卖出去,他还要服务好顾客。很显然,售货员做到了执行到位,小和尚不过是完成了任务。

执行要的是结果,而不仅仅是完成了任务,但有的人往往把完成任务等同于执行到位。

公司之所以存在和发展,不是因为员工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员工做出了怎么样的结果。多么充分的理由,无论多么完善的行动,都不能弥补错误的结果,或者不能弥补执行不到位而产生的无效结果。

【课后总结】

执行的关键是要获得结果。完成任务不等于执行到位,要时刻以结果为标杆衡量执行的好坏。

下达命令≠有效执行

【课堂导读】

对于管理者来说,下达完命令就算完成执行工作了吗?当然不是,实际上,下达命令时,执行才刚刚开始。比如,当你安排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实际上是想得到一个结果,但你忽略了一个心理上误区:接受任务的人事实上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接受的是任务,那么他只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

如果员工不对结果负责,那么谁对结果负责?毫无疑问,下达命令的人应该对结果负责。

所以,如果管理者认为他的职责就是下达命令,他下达了命令就是执行了自己的职责,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课堂精讲】

管理者的执行力不是表现在他会不会下达命令,而要看他能不能使这个命令得到有效执行。

管理者必须明白,自己除了是组织的领导者、组织的决策者、组织的命令下达者之外,还要承担以下的角色:

1.各部门的协调者。任何组织当中都存在着职能不同、分工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分工与合作。这些分工与合作必须有人协调,管理者必须承担这个任务。

2.组织资源的分配者。管理者要决定资源在组织中如何调剂、如何分配,哪些资源必须分配给哪些部门和人员,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做到合理配置及公平分配,确保各部门和人员开展工作所需资源的及时供给。

3.组织信息的沟通者。管理者是组织信息的拥有者,哪些信息该让员工知道、在哪些范围内知道、知道的数量和程度,都是由管理者来掌握沟通。

4.组织的激励者。不论在何种组织,员工都是需要激励的。谁来激励?如何激励?管理者要为员工打气,要为员工加油,要为员工摇旗呐喊,要对员工做出承诺并及时兑现。

5.组织危机与故障的排除者。一旦组织发生危机或出现故障,管理者要像一个救火队长,挺身而出,应对和处理危机,排除故障,把组织重新引入安全的轨道。

6.团队的教练。一个团队就像是一个球队,管理者不用上场去打球,但要在赛前训练球员,在赛场上指挥、调配和鼓励球员。赛前不训练、比赛不临场、只会瞎指挥的教练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练。

【课后总结】

在下达命令的同时,能够确保获得有效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执行。

以结果为导向

【课堂导读】

有三位建筑工人同时接到了盖一座房子的任务,他们各自开始了设计、准备材料、动手盖房。

第一位工人干着干着就不耐烦了。他草草完工,房子的质量和外观十分粗糙。

第二位工人觉得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又苦又累,不过,既然拿了老板的工资,就有责任把房子盖牢固些。于是,他很认真地把房子盖得很牢固。

第三位工人想:既然我接受了这项工作,那我就有义务把房子盖好!他不仅认真干活,还整天琢磨怎么把房子盖得漂亮。最后房子盖好了,不仅牢固,而且十分美观。

三人的房子都盖好以后,公司开除了第一位工人,留下了另外两位,把第三位工人提升为项目经理。

【课堂精讲】

在执行过程中,有四个误区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苦劳的误区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永远不会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挂在嘴边,因为执行要的就是功劳,而不是苦劳。

2.过程的误区

执行向来是“不重过程重结果”,但很多人还是会不知不觉陷入“重视过程”的误区中。比如谈项目,有的人一年到头都在忙,问起谈了多少个项目,却没有几个有结果的。有的人谈的项目不多,却是谈一个成一个。相比之下,后者做事的目的性非常强,非常看重结果;而前者却不自觉地陷入了过程的瓶颈中。

3.出发点的误区

在执行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动机和出发点的好坏,而要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出最有利于结果的选择。

4.个性的误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带上个人的色彩,长期下来会形成个人的工作风格和个性,但在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风格”。

【课后总结】

执行要强调结果,只有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执行才能产生绩效。每一位执行者都应该以结果思维来引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二周 掌握工作要诀,更好地实现目标

做到要事第一,方可提高工作效能

【课堂导读】

张明应聘到某公司上班。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每天第一个到公司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工作时间从不偷懒,比别的同事都要认真努力。但是一个月下来,他发现重要的事情没做几件,那些接电话、复印文件、跑腿买东西等杂事倒是做了一大堆。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找到部门经理寻求帮助。通过一番调查分析,经理发现他之所以工作效率低下,是因为做事没有计划,主次不分,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

【课堂精讲】

许多员工努力工作却收效甚微,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做到要事第一呢?

1.明确公司目标。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这样可避免重复作业,减少出错的机会。

2.找出正确的事。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找出正确的事。在工作时,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要多看、多听、多想,要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3.保持高度责任感。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对公司负责,然后,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促进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

【课后总结】

要想提高工作效能,必须做到要事第一,切记不可行事莽撞,主次不分。

善用信息过滤器

【课堂导读】

信息过滤是大规模内容处理的另一种典型应用。它是对陆续到达的信息进行过滤操作,将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保留,将不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过滤掉。

获得信息后不会将无用无效的信息过滤掉,那么在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将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信息过滤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在使用“信息过滤器”时,我们应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已知的信息进行过滤,留下有用的信息,提高工作的执行力,获得更为满意的结果。

【课堂精讲】

随着互联网和各种通讯工具的发展,世界每时每刻产生的信息充斥于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信息消费者都开始逐步变成信息的生产者,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来源。这就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富足”时代。然而,庞杂的信息中哪些事对我们有用的,哪些是客观的有价值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判断,将手头上掌握的信息变得有意义,能够为己所用。

【课后总结】

善用信息过滤器,可以筛去一些无关的信息,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

把握五个关键点,确保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