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孩子的长处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突破口”如同针灸中的穴位,找准它,好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孩子的兴趣点就是他的长处所在。
☆ 不要简单粗暴地批判伪娘现象,未来30年,伪娘现象将继续呈现,直到大家见怪不怪。其背后原因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30年来基本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德育内容,那就是六大人性之美之首——勇敢。
☆ 父母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的自主学习。
教育的基本功,不是教诲,不是讲授,更不是解题,而是引导孩子发现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真正发现孩子的特点。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内涵丰盈,意蕴无穷。因此,不要对任何一个孩子断然下判断,要善于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特点,要耐心鼓励、支持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不可预测的巨大发展潜能,只要给他独自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他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尊重孩子的特点。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的。”
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的。”母亲坚持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孩子的姐姐也去。母亲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的植物、蝴蝶,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悯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就是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为了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
同样给人以启示的,还有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因病8岁才开始念书。他所在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同一个人。学校的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枯燥无味的讲课方式,引不起爱迪生的兴趣。小爱迪生从未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好好上过一节课。老师一讲课,他就开始走动,有时还跑到教室外面去。
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学生都认真地听讲,爱迪生忽然举手问道:“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面对这个实在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老师一时无言以对。
因为在学生面前丢脸而恼火的老师叫来了爱迪生的母亲,说爱迪生一点也不用功,实在太笨,留在学校只会妨碍别的学生。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说阿尔(爱迪生小时候的昵称)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都聪明,她要自己教他,再也不把他送到学校去了。
就这样,虽然爱迪生在学校学习不到3个月就被认为是笨蛋而被开除,但母亲却很支持他的兴趣,不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她专门为爱迪生在地下室开辟了试验室,支持他进行科学小试验,从而使他的发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爱迪生所发明的白炽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爱学,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活泼……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
可是,人们往往会给那些好动、贪玩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真心发现孩子的特点,千万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之所以在数学和物理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和他父亲的独具慧眼、因势利导分不开。
一次,麦克斯韦的父亲让年幼的儿子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金菊的花瓶。当父亲看到儿子的答卷后,不由得笑了起来。
原来,儿子满纸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是大大小小的一簇圆圈,而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
就是因为这张卷子,父亲看到了儿子的数学天赋,于是,因势利导,开发儿子的数学天赋。从此,小麦克斯韦便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假如麦克斯韦的父亲不是引导孩子,而是严厉地责骂、无情地否定他,麦克斯韦长大后还能成功吗?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的特点后,就加以严厉地管教。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他们偏不做。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才有可能找到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正确的成长道路。
如果父母能从正确的教育观出发,尊重孩子的特点,就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更加艺术。不尊重孩子,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特点,教育就可能出现问题。孙云晓教授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憨厚淘气,非常可爱,可他却是一个在学校里出了名的“坏孩子”。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因为好动,每天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常常撞倒别的孩子,老师经常批评他,并且还叫其他的小朋友离他远点。有一天,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还说他是寄生虫。直到小学,他还是别人眼里的坏小孩。他曾经在一篇日记里写道:“坏孩子怎么也变不成好孩子,真让我觉得像冻冰棍似的那么冷。我真是坏孩子吗?可我实在不想当坏孩子!”
这篇日记道出了一个孩子真实的心声。老师没能理解孩子,没有尊重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有些父母也这样,一旦孩子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时,就认为一定是孩子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批评孩子。他们根本没有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其实,没有了解作为基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一道阻隔双方交流的无形的墙,融洽的亲子关系就只能是奢望。
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的成功,因此,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应该真心发现孩子的特点,接受孩子的独特之处,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它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孩子们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应给予尊重。只有当父母以欣喜的心情去接纳孩子时,教育才能真正变成载歌载舞的水。怎样去发现孩子的特点?我的建议是:
◎ 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
在父母的意识中,习惯上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庸,却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和家里的其他成员一样都是平等的。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忘记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孩子,并且在这个时候鼓励孩子和客人在一起谈话交流,因为这正是培养孩子人际关系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把孩子的特点变成特长
孩子的潜质没有高下之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发现孩子对于某些事物有着特殊的爱好,这个时候如果想培养其特长的话,一定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再给孩子报名一些兴趣学习班。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这样会湮灭孩子的个性,毕竟,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
◎ 多与孩子交流,多问孩子的想法
凡事不和孩子商量就自作主张了,这是很多家长都会出现的问题。家长总是认为自己为孩子做出的选择就是最对的,就是最好的。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啊。所以,作为家长最好是凡事和孩子多商量商量,认真地询问孩子的理由,认真地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有所偏颇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刚才叔叔训斥你了,这种做法是很不对。但如果叔叔不关心你,那就没有必要管你了,更不会训斥你。你说对吗?”注意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的语气,心平气和的交流效果最好。
◎ 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充分的理由,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寻回自己的自信。父母对孩子的肯定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嗯,你这样做也可以”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并不大。效果最明显的方法是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众人面前一口气背诵5首唐诗,让他们在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快乐。
◎ 不要吝啬夸奖孩子
多对孩子说赞美的话、鼓励的话,少说贬损的话、批评的话。当孩子有稍许进步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当他们做错了事情,应在批评的同时,换一个角度找出亮点来鼓励孩子。当孩子有一件事情令你感动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把你所想的告诉他,让他知道你一直在关注他。
◎ 对孩子的表现耐心三分
无论任何事情,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孩子的成才成长也不例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积累与储备。所以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孩子弹琴一遍两遍不成,三遍四遍进展还是不大,请不要急躁地用“笨”来给孩子定性,而应该给他们时间去体味,去领会。不要总是嫌孩子动作慢,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潜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