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办讲座的人当然是现实中的佼佼者。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一般来说,他们的演讲或睿智多变、幽默轻松,或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从历史到哲学,从金融到经济,从文学到艺术,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许多讲座被喻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大餐”。在这些讲座中,既不乏高深的学术对话,又常有师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听完一场优秀的讲座后,思想的穿透力让你折服,胜于你上一个星期的课。除学术的交流外,无不感受到一种对人对己的责任。
具体而言,我们多听优秀的讲座,有如下益处:
1接受切实的人生指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座是我们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由此我们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机会和来自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人接触,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在校园中接触不到的事情。
4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学术人生的平凡与伟大。
5听了某位成功人士的演讲,我们可能会热血沸腾,激发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下面是几位学生关于讲座的感受和体验:
出身北大,现为某杂志社编辑的邢久强在文章中写道:
在北大听讲座,真是一种享受。倾听,是对智者的钦佩,是对仁者的虔敬,是对真善美的崇尚和追求。听张岱年讲孔孟之道,听王绍璠讲禅宗,听欧阳中石、刘炳森讲书法,听季羡林、杜维明讲东西方文化,听王蒙讲小说、金庸讲武侠,听詹姆斯·莫里斯讲信息经济学,听纳尔逊·曼德拉讲南非民族斗争史……那些充满个性的声音,时常在耳边萦绕,演讲者的思想光芒、精神火焰照亮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心灵。
北大的讲座,以“多、高、新、广”的绝对优势,使国内其他高校难望其项背。……北大讲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探索、思想创新的试验场和思想文化产品的集散地。在北大听讲座,可以说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听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演讲,如沐春风,使人深切感受到一个睿智老人思想的深邃、意境的高远,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听杨振宁、李政道的演讲,能增添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崇尚和敬仰。而听王启民、李国安等著名劳模的演讲,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奉献者的高尚情怀。
畅游于这样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海洋里,自然会令人感到无限的惬意,能有机会聆听这么多杰出人物的演讲,对于每一个北大人来说都是一种赐福。有人说,“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是北大的象征,如果说“一塔湖图”是北大魅力的风景画般静态的体现的话,北大讲座则是一幕幕活生生的动态的话剧。他更生动地体现了北大自由、宽容、博大、深远的内在精神……
一位清华学子说:“平日里,我们往往不自觉地被束缚在本专业的框架中,一场好的讲座,可以拓展你的知识面,放宽你的眼界,甚至可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每一场新奇的讲座,都有可能是你人生中的一块新大陆。”
一位复旦学子说:“主讲者以学术界名人居多,偶尔有来自企业界人士和其他社会名流。演讲风格有的诙谐,有的严肃,给人以不同的现场感受,也有听得实在不入味,忍不住半途偷偷开溜的。但总的来说,对正处于知识快速积累、更新过程中的我们,这些讲座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外知识,给年轻的思想带来的启发性是不可估量的。记得有次请武大的某博士主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他把古中国一场小战事一直引申到了遥远的罗马帝国的溃败,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而在此前,作为一个对文学对历史毫无研究的工科学生,我看中国古文化是与世界文明发展割裂开的。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听说他的名字,听他讲学,却至今难忘。这是一次成功讲座能给人以震撼的最直接写照。”
可见,真正精彩、优秀的讲座能令人获益匪浅,甚至受用一生。
听讲座的技巧:
1多关注校园内的宣传栏、海报,多上BBS,交流信息。某些重要的讲座只有一定数额的门票,你要耳目灵通,先下手为强!
2要有选择性。大学里讲座较多,每场必到并不现实,也不可取。我们应有的放矢,去听真正于己有利、感兴趣的讲座。
3及时记录下精彩内容、闪光点。
4多思考,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想法、疑问,与演讲人交流。
根据兴趣参加社团
兴趣是人成长的最好老师。
——佚名
作为高校里由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民间组织”,社团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在话剧里“秀”一把,与棋友切磋技艺,与社友去登一次高山,邀三五画友去乡村采风……
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在交往和活动中认识社会,培养竞争意识。
热爱文学的小文从大一起就积极参加学校文学社的活动,坚持写稿和投稿,而且还学会了编辑和版面设计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四年大学学习结束后,小文在文学创作、编辑等方面都小有成就。“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他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招聘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进入了令许多人都羡慕的大报社工作。小文说:“我现在的成功与当初在文学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小静在大学时加入了学校的爱心组织和本学院的法学社。作为其中的中坚分子,她负责了社团的正常运转和活动策划。现在忙于找工作的她告诉学弟学妹们,还是社员的时候,她并不觉得参加社团对自己有多大的益处,现在退出来才发现,大学时光凭兴趣全情投入的社团活动是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我的收获,不是因为我在社团中担任了要职,而是学会了在每一次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对我来说真的受益匪浅。”
对书法情有独钟的小方,自高二起就不得不忍痛割爱,整天埋头于课本、资料和考试。进入大学两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参加该校书法协会的各项活动,书法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校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一举成为全校闻名的“校园书法家”。
校园社团里类似其人其事的还有很多。
可见,适当地参加一些社团,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极在裨益。
青少年在参加社团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选择
校园里社团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自己。选择社团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和是否感兴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擅长文艺的同学可加入文化文艺类社团,乐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同学可加入公益服务型社团,喜欢电脑的可加入计算机协会,等等。
2了解你所要加入的社团
社团类型主要有:
理论学习型社团:以理论学习宣传、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社团,如:马列毛邓读书会等。
公益服务型社团: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为主要内容。如:艺术团、女生协会、环保协会、口腔协会、未来教育家协会等。
兴趣爱好型社团: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共同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以注重艺术享受、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为主要特征。如:戏剧社、书画社、影视协会、广告协会、诗社、外语俱乐部、未来艺术家协会、篮球协会。
学术科研型社团:专业性强,作为学生专业成才教育的第二课堂。如:大学生心理协会、考研领航社、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等。
3避免草率和贪多,要做到量少质精。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4社团大多都收费,这是正常的,不可因小失大。
5参加社团要务实、有意义。
6不要因为社团活动耽误了学业,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以免得不偿失。
不盲目追星
每个人都不同于他人,每一天他也不同于自身。
——薄伯
在上个世纪,人们崇拜的偶像是**、保尔·柯察金。而现在,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则换成了比尔·盖茨、乔丹、刘德华、周杰伦、S·H·E、林俊杰、“超女”等亿万富翁和体育界或影视界明星。时代的变迁,印证了这种替换。
据报道:自1994年开始至2006年,在12年里,痴迷明星刘德华的兰州女子林鹃昼思夜想,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把自己关进房子里,不与任何人说话。每天除了欣赏刘德华的电视演唱会外,就是从各种娱乐杂志上剪贴刘德华的相片。12年里她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断绝和男女同学的联系。在她的房间里到处都贴着刘德华的宣传画,所用的手机也是刘德华代言的品牌。不仅如此,在这12年里,林鹃多次给刘德华写信,甚至去北京通过文化部给刘德华转交她写的信,但她等到的却是失望。其实,林鹃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和刘德华见一面,并得到他的签名。多次努力失败后,林鹃的精神处于近乎崩溃的境地,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
28岁的她发誓:“不见刘德华,我绝不嫁人。”12年来,她曾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寻找和刘德华面对面的机会。其家人为了完成她和刘德华见一面的愿望也不惜一切代价,不仅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几乎倾家荡产。无奈之下,林鹃的父亲准备卖肾来凑钱。
故事令人感到悲哀、无奈。不管是体育明星还是娱乐明星,这些偶像可给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带来极大的向往和幻想,甚至沉湎于对他们的追逐和依恋当中,不能自拔。许多青少年一味关注明星们的帅、酷、炫,八卦或绯闻,名声或金钱,从而导致悲剧、闹剧的发生。
相反,如果人们看到的是明星如何坚忍不拔,如何善于创新,如何吃苦耐劳,如何谦虚谨慎,那么人们就会更多地从他身上吸取自我成长的养分,进而追逐像他那样的事业成功者。由此,盖茨便成为一个超级榜样,他会激发人们自我奋斗的决心。
明星,给我们的还是一种成就感,我们也崇拜他们的成功。我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这没有什么错,可是这些只是表面,揭开这些荣耀的面纱,这些明星成功的背后,表现出的是一种艰辛的努力和伟大的人格。没有这些,他们的成功也是一种无意义的成功,我们的崇拜也就是盲目的崇拜。
其实,崇拜明星并不是一件坏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崇拜才最正确。我们应该看到明星们最杰出的地方,我们更应该学习明星的精神或优点,使学到的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与我们自己的实际联系,确定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如一位女中学生评价刘德华时所说:“刘德华不只歌唱得好、戏演得好,而且还热心为社会服务。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业,常常要我们把成绩表拿给他看,鼓励我们把书读好。所以我崇拜他,学习他,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青少年在追星的时候要有一个理智的态度,把握好分寸。我们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他不是徒有其表,而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他不仅仅能吸引我们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而我们也要从这些优秀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最好不要滥花时间和金钱在追星上。要知道,别人的光环不会罩在我们的身上,追星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我们还应热爱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明星自有风采,我们也要保持个性、本色。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摒弃狭隘心态,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偶像与自己的不同,就对他人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当心网络“网”住心
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
——丁尼生
当下,由于青少年沉迷网络而导致的悲剧不绝于媒体:
2003年,一名17岁的名叫黄泳的少年在一家网吧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后因过度兴奋而死亡。
17岁的余斌是南昌市豫章中学高三(4)班的学生。就在其他同学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接高考的情况下,余斌却每天背着书包在网吧“上学”。由于上网玩游戏时心理紧张兴奋过度,4月17日,在南昌市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30号机位上玩网络游戏《传奇》过程中猝死。
辽阳市辽化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闻某,“五一”放假期间,他开始泡网吧,母亲怕影响他学习,不给他钱,他就自己在家找。母亲只好把家里2 000元现金缝在衬裤里。5月26日这天,他没有找到钱,气得打母亲,让母亲骂了几句,就马上到厨房拿刀砍向母亲,母亲倒下后,他又连补二十余刀,然后将家里的电话线剪断,从母亲身上拿走1 000元钱,和同学去鞍山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