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3053500000010

第10章 积极主动,开拓进取(3)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遗憾的是,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着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舒适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牛顿晚年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着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有一些遗憾,为牛顿偏离了科学研究而扼腕。当然,人无完人,牛顿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后人无法企及。但是如果有如果,牛顿能够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他又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知无涯,学无境。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让学习成就你的事业,也成就你的人生。

日本政商界有一位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他就是系山英太郎,他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他的赚钱秘诀何在?系山英太郎回答道:“善于学习是制胜的法宝。”

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终身学习”的信念,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他还非常善于总结学习,例如,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学习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开始学习电脑,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发表他个人对时事问题的看法。当进入老迈之年后,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的事物,热心了解未知的领域。

可见,学习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正是凭借终身学习,系山英太郎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所以,如果你想事业有成,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就一定把“终身学习”当作你的人生信条。

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工作中学习。不要担心自己现在努力是否还来得及,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因为年龄从来就不是学习的敌人,你的敌人只有你自己。

首先,我们要制定学习的目标。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所以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努力经营,而不是跟着感觉走,那样可能不系统,并且间断之后会显得空虚。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订长、中、短期学习计划,并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大多情况是指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些滞后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而不是经常把自己的计划以各种理由延期。通常来讲,如果可以实施80%的学习计划则是不错的一个指标。

计划当中通常需要考虑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需要不断系统化和更新,比如需在中长期计划中制定学业计划,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学位或进修;实践则是指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态度,丰富自己的经验和技能。

其次,要学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是学习中的一个关键,若是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那就很容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启动一个新项目或开展一个新工作(或大或小)之前,认真回顾先前类似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在以前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从而避免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工作的诀窍还是失败的教训,通过分享可以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认真总结之后在会议上或其他适当机会讲给自己的同事,让大家都能有所借鉴,自己也会记忆更深刻。

再次,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的东西,举出一个角为例,让他类推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要再教他。后来衍生出“举一反三”这个人人皆知的成语,其含义就是从一个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道理。

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衡量学习力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认知上的创造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经验,总结归纳成为规律,然后又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实践,这就是一个自我“举一反三”的过程。

作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运还是机会,都要靠自己去创造或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工作中坚持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竞争尽管残酷,学习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佳应对之策。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呈给老板

不要用“这个问题还是你来解决”来掩盖自己能力上的缺陷,问题最终能否解决是你的事情。

某公司的综合事业部经理陈琳这一周可以说异常忙碌,公司把两个大项目交给了她,要她在月底拿出最终结果,另外,最近关于公司产品质量的投诉越来越多,公司让她尽快开展公司公关,解决问题,消除影响。

不过,陈琳这回并没有像公司期待的那样,将问题一个个化解于无形,而是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卸到了别人身上。她把两个大项目推给了与她关系最好的技术部主管,她的理由是,要集中精力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事实上,她直接把这个问题推给了她的顶头上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她对此的解释是,处理消费者投诉不是综合事业部能完全解决的,希望高层能亲自主管和解决这个问题。由于陈琳四处推卸问题,而不是将这些本该自己处理的问题尽快解决,她个人也好,所在的部门也罢,始终没能创造出令公司满意的业绩。

在2005年7月召开的行业峰会上,一家来自福建的着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总裁这样说:“我要求我的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公司任务时,都要信心十足地说‘这个就交给我吧,一点都没问题’,而不是‘这个问题太多了,您还是找别人吧’。这样的员工第二天就会从公司消失。作为公司老板,要的是业绩,而不是替员工解决问题。”

正如这位总裁所说,老板要的是业绩,公司员工就该以此为己任,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拿给老板。这就要求员工做一个问题的终结者,这反映的不仅是员工的能力,也是对公司绝对负责的表现。

做问题的终结者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这样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从而创造出卓越的业绩。

1985年,年轻的布伦达·库瑞加入了联邦快递,如今她是这家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公司的一名高级客户服务代表。

一天她正在值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这个电话来自凤凰城某医学实验室。对方说有两个送往实验室的羊水样本还未送达,羊水来自两个情况十分危急的孕妇,一旦时间延误,羊水就会变质,这样一来两位孕妇就必须再次忍受抽取羊水的痛苦。

放下电话后,布伦达·库瑞迅速对羊水的运送情况进行了查询,查询的结果是这两件样品就在附近的达拉斯市,她通过公司总部的远程呼叫系统截住了运送羊水的汽车。按照实验室事先的要求,为了保证羊水的安全,羊水必须保存在冰箱里,但公司里找不到现成的冰箱,布伦达立刻赶回家中,将自己的小冰箱和备用电源搬上了汽车。

然后,她又紧急与达拉斯市联邦快递的空运经理取得了联系,当天晚上的十一点钟,她乘上了空运经理安排的飞往凤凰城的飞机。次日一早,实验室人员准时看到了羊水样品。布伦达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实验室后来告诉她,由于联邦快递运送及时,两件羊水样品完好无损,检测数据非常精确。她救了四个人的命——两位年轻的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小宝宝。当实验室人员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布伦达淡淡一笑,说:“这件事需要有人来做,刚好当时我在那里。”

勇于做问题终结者的人体现出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为了作出业绩不惧困难的坚定品质。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如今的职场中,不少人互相“踢足球”,面对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问题在相互推诿的过程中会由小变大,越来越严重,员工会在这些问题上浪费大量精力,错失各种能为企业带来业绩的机会,也使自己的成长步伐停滞。

所以,无论是就企业的发展而言,还是就员工的成长来说,面对问题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抱着“自己做不了还有别人”的想法,那么势必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到你的前途。只有将问题留给自己,将业绩呈给老板,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职场人士,才能受到老板的青睐和提拔。

成功垂青勤奋的人

勤奋是财富的根本,没有勤奋,就不会有成功!约翰·塞尔登说: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身高只有1.45米的原一平,貌不惊人,可是在日本的人寿保险界里,他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因为他在同行业中连续十五年夺得了全国业绩第一,被日本人尊称为“推销之神”。

原一平69岁时,一次应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邀请作公开演讲。在演讲会上,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他当场脱掉鞋袜,请提问者走到讲坛上,说:“请您摸摸我的脚底。”发问者莫名其妙,但也只好照原一平说的做了。

原一平问:“您觉得怎么样呢?”

提问者说:“您的脚底茧好厚啊!”

“不错,我的脚茧特别厚,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比别人跑得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这才恍然大悟,道谢而去。

原来,原一平的意思是说,他推销成功的秘诀唯有“勤”字而已。

原一平在从事推销人寿保险工作之初,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薪金,收入完全来自成交额提取的佣金),所以有三年多的时间,不吃中餐(没钱吃),不搭电车(没钱搭车),每天用那双勤奋的脚,马不停蹄地推销。

他平均每个月要用掉1000张名片,每天一定要访问15位准客户,没访问完毕就决不作罢。他经常因受访者不在,而在晚餐后再去访问,常常是晚上11点后,才能回家休息。

由于他访问勤快,五十年来,他积累了2.8万个准客户,这就是他被誉为“推销之神”的由来。

原一平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深有感触地说,“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

努力不懈、自强不息,这是成功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意大利着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久,在西班牙的一次欢迎会上,有位贵族突然口出狂言:“发现新大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不过是件谁都可以办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张扬。”这位贵族继续说道:“哥伦布只不过是坐着轮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了一块大陆而已。我相信我们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着轮船一直向西行,同样会有这个微不足道的发现。”哥伦布听完贵族的这番“高论”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尴尬,只见他漫不经心地从身边的桌上拿起一个煮熟的鸡蛋,微笑着说:“各位请试一试,看谁能够使鸡蛋的小头朝下,并竖立在桌上。”

大家用尽了各种办法,结果却没有一个人获得成功。哥伦布拿起手里的鸡蛋,用小头往桌上轻轻一敲,鸡蛋便稳稳地竖立在桌上了。

那位贵族不服气地说:“你把鸡蛋敲破,当然就能竖立起来,用这样的方法我也能够做到。”

哥伦布起身很有风度地环顾着在座的每个人说:“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容易,不过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我已经动手做了而你们却至今没有。”

我们都读过文言文《为学》,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论点:天下的事情有难易之分吗?认真去做,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不去做,容易的事情也会变成难事。他还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四川的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去?”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装水的瓶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有这种愿望已经好多年了,想买一条大船南下,觉得还没有把握去,你怎么能这样去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了,一直觉得自己尚不具备条件的富和尚面有愧色。四川与南海之间,相隔几千里,富和尚不能去,而穷和尚却去成了。

两个人的差别在哪里呢?主要在于敢不敢努力把理想付诸实践。富和尚总是希望条件“更成熟”,而穷和尚则认为可以努力一闯。

功率再大、性能再好的汽车,如果你不转动钥匙发动它,它也不能带着你去任何地方。同样,在成功的路上,你的主意再好,你的目标再佳,你的素质再高,你的本领再强,如果你不付诸行动,不勤奋实施,那么,你也什么都得不到。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是一条铁的规则。很多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是因为他们没有采取导致这种结果的行动;很多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