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305900000030

第30章 学习—学无止境,丰富人生 (2)

厚积薄发,积淀你的人生

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

有人写道: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而是渴望声名、财富和权力。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我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身无分文的你抛到塞纳河边。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你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不,绝对不是,你错过的是准备。机会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因此,我们失去的往往不是机会,而是准备。谚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实质就是‘准备’。没有准备的人,绝对与‘人’无缘,与‘事’无缘。”

特别是在竞争加剧的今天,还没等到过招,胜负早已定了。就像“华山论剑”,最终是靠内功,靠武学的修为和领悟(即学习与创新)而定胜负。因此竞争早就开始,比的就是“准备”,比的是日积月累,比的是“功夫在诗外”。要击败对手,最终的办法就是比对方准备更充分,积累更多。

这种积累和准备,从广义上说,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准备;从狭义上说,就是心态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和行动的准备(调整心态,明确目标,采取行动,都是求知的一部分)。爱迪生说得好:“知识仅次于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

没有上述一切的知识的准备,你不会找到什么,也不可能碰到什么。

要想成功,就必须牢记:“知识就是力量。”成就大事业,一定要记住: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有懂得学习,才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古语也可以用在人的智力增长上。你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保持思维的灵动,也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致落伍。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自强不息,永远学习新东西,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若非一鸣惊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灯下数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后才可以著述。”每个人并非天生就是奇才,他所知道的东西比起整个宇宙来,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一切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

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点东西,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达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却一生平庸,原因是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很刻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乘着每天空闲的时候,如晚上和周末时间,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了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愈丰富,生活愈充实。

人生关键点拨

厚积薄发,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才能让你的人生厚重有内涵。

品味书中意蕴,阅读丰富内涵

读书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培根在《论读书》一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相反,一个不读书、不求知的人,他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这样说: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但是,如果他开始走向读书、求知道路的话,那么一切都将改变。即使他只是开始读一本书。

“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一个世界上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是歌德读书的经验。

那么,怎样读书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呢?

首先要多读。

所谓多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读的书数量多,内容广;二是指对有价值的文献书籍读的次数多,达到“滚瓜烂熟”的境地。

伟人毛泽东对读过的一些散文和诗词经常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在晚年时还能轻松地背诵500多首古诗词。他对很多小说的重要段落,也经常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许多在他周围工作的大学生都自叹不如。

毛泽东一生酷爱的史书,便是一套线装的《二十四史》,它陪伴了他几十年,无数次的翻阅,使得这套书的封面都被磨破了。

到1975年,毛泽东已病魔缠身,就连写字时手都打战,但是他还在许多书上亲手写下“19757再读”、“19759再读”等字样。他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尤为喜爱,在一生中,他竟将《资治通鉴》通读了17次之多,而且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批注。

二是多写。

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做笔记、写随感等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三是多想。

读书时的多想,是指读书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要将自己的观念与其对照,并将自己对书的一些看法用笔“谈”出来,仿佛与作者切磋一般。这种“笔谈”使读书变成了反复思考的过程。

四是多问。学问,讲的是又“学”又“问”。我们做学问时,不但要好学,还要好问。多问有助于读书人博采众长,举一反三,进行新推理和新想像等多种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培养读书人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读书人慎思慎取的能力。

人生关键点拨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仿佛一脉心香,又如一盏明灯,让你在浮华世界感受人文气息,品味个中深蕴。

学会学习

学习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怎样学习。

从古至今,人类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有一些被反复的实践检验证明为极有成效的学习方法,现摘要介绍如下。

一是问题导向学习法。

问题导向学习法是指学习者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小问题作为具体的目标,并给它们输入相应的知识,最终实现总的学习目标。这样,学习者在整个学习中就始终是处在问题的引导下,而带着问题来求解了。

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学习者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通过学习去求解,促使思维运动,从而达到积极投入、主动参与的目的,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设问推理学习法。

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推敲其立论的依据,让学习者在不断的分析中吸收知识。

设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较设问——通过比较发现差异,提出疑问。

(2)反向设问——从反面提出问题。

(3)推理设问——进行一般的逻辑推理,看看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

(4)变式设问——改变起因、角度、条件等因素,看看结论有何不同。

(5)极端设问——把事情推向极端,看看会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

三是流行于美国的LOVE法。

这是深受美国人喜爱的一种学习方法,LOVE是英文Listen(听)、Outline(写出纲要)、Verbalize(表述)、Evaluate(评价)四个词的词头缩写。运用这一方法,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参加,具体做法如下。

(1)听。一个人以缓急相适的速度朗读,直到读完某一部分,由其他人认真地听和摘要地记。听者可以要求朗读的人改变速度,或者要求朗读者重复某些内容,朗读者应尽量满足听者的要求。

(2)写。朗读之后,听者要摘要写出内容的纲要,尽量做到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3)表述。听者以纲要为基础,向读者复述这些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准确、全面。

(4)评价。读者根据材料评价复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发现错误时,及时予以更正。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完全掌握以后,再进行下一部分。这时,可互换角色。

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是:突出了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并利用活泼的形式,激发出许多精神能量,直接面向重点,有效地增强记忆效果。

四是SQ3R五步法。

此方法备受学习者的青睐,是我们应重点掌握的一种方法。SQ3R是英文Survey(纵览)、Question(提问)、Read(精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的词头缩写,相应的有五个步骤:

(1)纵览——拿起一本书后,先浏览一遍,了解全书内容,可以试着读一下作者的序言,研究一下书的目录和索引,看一看各章的介绍。这时,学习者要记得自己的学习目的,如果发现这本书与目的不符,或文笔不好,或难度太大,则要马上停止。

(2)提问——快速地浏览全书,并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思考书中提出的那些观点。在一些文笔好的书中,作者往往用一些明确的问题作为下面内容的“引子”,或者让你在读书时始终面临一些问题的情景。凡有头脑的人是不会只是一味地“读书”的,如果你能坚持带着问题去读,很快你就会养成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