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鼠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但是,他用尽力气跑了半天,老虎几步就追上来了。没办法,他慌忙爬上一棵树,这时,一只金钱豹又蹿了过来,三下两下就蹿上了树顶。情急之中,鼯鼠张开四肢飞到空中。但是,他的“翅膀”并不能像鸟一样扇动,只能滑翔。一只雄鹰轻轻扇了两下翅膀,眼看就要抓住他。无路可走,鼯鼠“扑通”一声钻进水里。他想喘口气,一只水獭已箭一般向他扑来。鼯鼠狼狈地爬上岸,伸出利爪掘洞藏身。水獭跟踪追来,没费吹灰之力,就扒开了他的洞穴,把他抓在手中。
“兄弟,我想领教领教,你还有什么招数吗?”水獭讥讽地问。
鼯鼠浑身像筛糠一样颤抖不止,后悔地说:“拥有一身平庸的本领,不如掌握一件过硬的技巧啊!”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因此,能力就成为一个人安身立业的第一要素。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能力,我们对能力应该有新的解读。能力不是学历,不取决于你的家庭,不受限于你的受教育程度。学习一项关键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下面一则故事是对能力最好的诠释,人不需要样样精通,只要有一样拿得出手,便是生存发展的资本。
贝尔曼多出生于巴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天生迟钝,学无所成。为此,他的母亲一筹莫展,望子成龙的热情也日益削减。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被迫辍学,在家无所事事,他就摆弄几个苹果,做成可口的甜点。这不但没有博得母亲的称赞,反而使母亲对他的前途更加忧心如焚,到后来索性对他放任不管,认为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尔曼多去了巴黎一家非常豪华的大酒店做小伙计。他相貌普通,又无特长,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后来他去了餐饮部当了一名打下手的小厨师,帮助一位甜点大师洗水果、配调料。当时他会做的唯一一道甜点,就是把两只苹果的果肉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很丰满,而外表上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起来的,果核也都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
一次,这道特别的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约见了贝尔曼多。贵妇人虽然长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可是一年中也只有加起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此度过,但是她每次来这里,都会指名点那道贝尔曼多做的甜点。
那几年,巴黎的经济萧条,酒店里每年都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然而,毫不起眼的贝尔曼多却年年安然无事——那位贵妇人是酒店最重要的客人,而他,可爱的贝尔曼多则成为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学习一项关键技能,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自己变为不可缺少的人,便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人生关键点拨
学习一项关键能力,竭尽全力将其做到极致。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道理,样样通而不精,只会像鼯鼠一样无处容身,学习一项关键能力,才是对明天的最好准备,一项能力或许就可以使你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让自己成为专家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女孩,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因为她感到,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她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妇人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老妇人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老妇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女孩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女孩说。
老妇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孩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去抱怨现实对我们的不公之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如果暂时还不是珍珠,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珍珠,相信沙子再多,也掩盖不住珍珠的光彩。
——你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吧!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内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成功秘密武器。
此外,要想成为工人中的权威人物,还要学会主动给自己“加压”,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到公司的第一年,你可能是个毛头小伙子,那第二年、第三年呢?要想增加自身的含金量,非得主动加压不可。
任何努力都有回报,或许在你默默地给自己加压的时候,你的上司已在一旁微笑着注视你了。
一个年轻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伟人:“您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但是在当前社会,年轻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想处理一桩桩棘手的案件,或者听了两三堂医学课,就急于做外科手术——要知道,那个手术维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啊!
当自己成长沙滩上的珍珠,便会轻易被人捡起,当你成为同行中的翘楚,便会在职场中鹤立鸡群,让自己成为专家,让自己变为不可或缺的,便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会让你有很多收获,它也时刻为你的形象注入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你原来学习到的、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甚至被淘汰。知识落伍之人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也就黯然了许多。如果面对新知识新技能,你脚步迟缓,不善于去学习,那么在风云变幻的人生赛场,你就会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学习之为善,在于其本身,它是一切美德的本源。对于“学习”这个问题,犹太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忍冻学习的西勒尔”的故事,是一个为犹太人熟悉的故事:
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塔木德》。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因为他实在太穷了。
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
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
怎么办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
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犹太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这句名言。拉比·阿基瓦是一个贫苦的牧羊人,直到40岁才开始学习,但后来却成了最伟大的犹太学者之一。
拉比·阿基瓦在40岁之前什么都没有学过。在他与富有的卡尔巴撒弗阿的女儿结婚之后,新婚妻子催他到耶路撒冷学习《律法书》。
“我都40了,”他对妻子说,“他们都会嘲笑我的,因为我一无所知。”
“我来让你看点东西,”妻子说,“给我牵来一头背部受伤的驴子。”
驴子牵来后,她用灰土和草药敷在驴子的伤背上,于是,驴子看起来非常滑稽。
他们把驴子牵到市场上的第一天,人们都指着驴子大笑。第二天又是如此,但第三天就没有人再理那头驴子了。
“去学习《律法书》吧,”阿基瓦的妻子说,“今天人们会笑话你,明天他们就不会再笑话你了,而后天他们就会说:‘他就是那样。’”
阿基瓦妻子的意思就是他40岁去学习,即使别人会嘲笑他,但是第3天就不会嘲笑了,因为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
因此,犹太人常把阿基瓦说过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此时不学,更待何时?”以此激励自己或鼓励别人去学习知识。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有的犹太人一向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在犹太人眼中,学问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再创造出新东西的一种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而是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
在犹太人看来学生有4种:海绵、漏斗、过滤器、筛子。
海绵把一切都吸收了;漏斗是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过滤器把美酒滤过,而留下渣滓;筛子把糠秕留在外面,而留下优质面粉。
因此,学习知识,应该去做筛子一样的人,只有学习才能使人更接近完美。
人生关键点拨
学习是一生的课题,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学习中不断使人生充实,才能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