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305900000004

第4章 定位—认识自我,找准坐标 (1)

人生犹如一张地图,必须找到目前你所在的准确位置并确定最终的目的地所在,才能描绘出一道清晰的生命轨迹。定位人生的坐标是为了在人生关键的几步上走得更稳健、更踏实。“这世界退立一方,让任何知道自己要往何处的人通过”,明确自己想要的人生,确定自己心中的未来,命运的钥匙就在自己手心。

个人定位决定人生轨迹

定位是什么?

定位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营销专家瑞斯和奇特于1969年提出的,依据他们的观点,定位是指商品和品牌要在潜在的消费者心中占据特定的位置,只有找准自己商品的最佳位置在何处,企业经营才能成功。随后定位的外延逐渐扩大,大至国家、企业,小至个人、项目等,均存在定位的问题,事关成败兴衰。

一个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处卖铅笔,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匆匆而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铅笔,他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你我毕竟都是商人。”几年后,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这位先生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他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当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

定位对于人生举足轻重,一个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心目中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你就是什么,因为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人生。

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12岁时,他就在头脑中构想用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代替牲口和人力,而父亲和周围的人都要他在农场做助手。若他真的听从了父辈的安排,世间便少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所幸,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机械师。于是他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人需要3年的机械师训练,随后又花两年多时间研究蒸汽原理,试图实现他的目标,未获成功;后来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公司担任工程师。经过10年努力,在29岁时,福特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今日美国,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底特律是美国最大工业城市之一,也是福特的财富之都。福特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他定位的正确和不懈的努力。

反过来说,就算你给自己定位了,如果定的不切实际,或者没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也不会取得成功。

美国西部的一个小乡村,一位家境清贫的少年在15岁那年,写下了他气势非凡的毕生愿望:“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百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也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

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毕生愿望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愿望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霜雨雪,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愿望》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着怎样的力量,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

“前进”就是行动,就是努力,如果约翰·戈达德仅仅是抱着他那气势非凡的《一生的愿望》想入非非,他能在44年内实现其中的106个愿望吗?锁在抽屉里的理想蓝图永远都是座空中楼阁,我们要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踩在脚下”,就得对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成功,是人人都渴望的,但是坚持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念,以及为到达成功彼岸而付出一系列的努力,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究竟怎样才能走向成功呢?约翰·戈达德,用自己的生活演绎了一条公式:定位+信念+努力=成功。

人生关键点拨

明确自己的象限,找准自己的坐标,才能勾勒出自己清晰的人生轨迹。明确人生的目的地,并为此不懈努力,才能最终成功抵达。

读懂人生定位的意义

定位即“自我实现”,是决定人们各自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每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贤良或奸诈,都不会去做一件在当时他认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能力以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不相宜的事情。就像穿衣服,你会选择和自己年龄、职业相称的服装,讲话时会选择和自己身份相称的词句,甚至外出吃饭也会选择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称的场所。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依照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来决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是该怎样去做好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读懂了人生定位的意义时,他至少成功了一半。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便不会在别人的思想中无所适从;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定位,便不会在意别人挑剔的目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必要努力达到他人口中所谓的标准。

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传奇的辉煌”还是“人生的悲剧”,全在于自己的定位,若能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生活,一定会达到期望的效果。

爱默生在散文《自持》中如是说: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另外,道格拉斯·玛拉赫也用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定位”的深刻理解: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一棵山乡里的小树——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当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儿。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即人生坐标,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谁就取得了达到成功的优先权。

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空的那一半,有人看到的则是有水的那一半。我们当然不能违心地把半杯水看成一杯水,但更不应该只看到那空的一半。在因严重缺水而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只有半杯水”和“还有半杯水”这两种不同的信念,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对一个人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如此,积极而正确的评价可以给一个人巨大的前进动力,而消极的评价尽管也符合事实,则往往会使人失去奋斗的勇气和生活的乐趣。因此,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们都要尽可能地把最好的一面挖掘出来。

人生关键点拨

明确定位,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和他人。

认识你自己

哈伯德曾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财富的仓库,只不过你没有发现而已。

客观地认识自己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忧解难,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有过人的臂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爱迪生在校学习时,老师以为他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经常责怪他;而爱迪生的母亲却发现了自己儿子爱探究的天赋,用心培养他,后来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

台湾作家三毛自幼对艺术的感受力极强,五年级上课时偷偷地读《红楼梦》,读到宝玉出走时,竟进入空灵忘我状态,连老师叫她都不知道。她很快意识到文学就是自己的追求目标,此后专心于写作,成了人们喜爱的女作家。

国学大师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得了15分,但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均名列前茅,被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此后他发挥自己的优势,潜心钻研,成了学贯中西的奇才。可见,发现自己是何等重要。

现代人才学发现,人至少有146种类型的才能,而现在的考试制度只能发现41种,人的大部分才能并未能被很好地开掘和利用。人的潜能如同在地下的石油,只有发现它,把它开采出来,它才能发光发热。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会具有杰出的才能。比如,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否则,就会埋没自己。

很多人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只凭一时的兴趣和想法,那么定位就很不准确,有很大的盲目性。歌德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害得他浪费了1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矮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经纪人的指导下,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大奖。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成了当代著名的科普作家。

科学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

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人生关键点拨

做人永远是做自己最好,别太羡慕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许自己有的,他人却没有。而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是谁,做好你自己,只要努力了,你也能成功,能够取得向往的一切。

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

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大臣波洛涅斯告诉他的儿子:“至关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波洛涅斯劝告儿子要根据自身最坚定的信念和能力去生活——去正视不同的世界,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

然而,大多数人总发现自己在犹豫之中。怎样做才能不虚度一生?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选择了合适的职业或恰当的目标呢?威特勒教授的研究结果和经历证实,与其让双亲、老师、朋友或经济学家为我们制定长远规划,还不如自己来了解一下我们“擅长”做什么。

由于中学时一直取得优等成绩,威特勒被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专科学院录取。当时,他发现在那里毕业将会是一场战斗。为了取悦父亲,他上了这个定向于工程学的学校。但是却不知不觉地远离了他天生喜爱的专业——通讯和人类交往。后来的海军生活使他懂得了约束自己、调整目标和协调工作。但是,找到他真正喜爱的能够显示自己才能的职业却花费了将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