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305900000069

第69章 识人—识破人机,随机应变 (3)

篮子里仍然同往常一样装满了食品:一大堆熟鸡蛋和几块面包。法国人漫不经心地问这妇女一些诸如气候等问题,手却不停地摆弄篮子里的东西,眼睛则注视着妇女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他从篮子里拿起一个鸡蛋,把玩半天,随手往上一抛然后用手接住,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让这妇女面有异样。

敏锐的法国人注意到这微妙的表情变化,于是他继续抛鸡蛋,鸡蛋被抛得愈来愈高,似乎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个粉碎。旁边的人都对这调查人员的举动迷惑不解,只有这个调查人员看到:鸡蛋抛得愈高,妇女神色愈紧张,她满脸通红,莫非这鸡蛋中有什么名堂?

他停下来仔细检查鸡蛋,但找不出破绽,蛋壳上没有任何记号。这个妇女为何如此紧张呢?于是他把鸡蛋敲开,小心地剥去蛋壳,问题出现了:蛋白上标有小小的符号和字母。

在放大和破译之后才知道,这蛋白上小小的字和符号,标出了法国各支军队的驻扎区域。

原来,这是德国人的天才发明,他们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后再将鸡蛋煮熟,这些字就会被吸收,穿过蛋壳印在煮熟的蛋白上,而蛋壳上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别说用肉眼,即使用显微镜也看不出来。可是机敏的法国人因善于察言观色,看出那妇女的异常表情,从而识破计谋。

从一个人的神色举止里,可以看出此人情绪的变化,这是常被用来探测人内心世界的方法。

人生关键点拨

测谎仪的原理是利用测试者心跳和脉搏以及血液流动的些微变化,来判断其所说的话是否属实。观行为举止的方式与测谎仪有相通之处,只不过并非通过测试脉搏次数来推定,而是通过其神色举止变化来推断。

察人所不察之处

日本著名企业家永守重信利用人们进餐的细小动作鉴别人才,准确率可达95%以上。他认为人吃饭的时候,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再高贵的人,在吃饭时,也会显露出他的人品来。”如他用吃饭的机会分辨聚会的经理是第一代经理还是第二代经理。作为一般的区分方法,是因为创业经理都经历了相当的劳苦,上的菜多是一点不剩都吃光了,而且吃得也快。总的说,吃饭时会刀叉乱碰,喝汤时会吱吱作响,不太讲究宴席上的礼节。可是一到了第二代经理,就爱挑剔,剩菜也多,总是先挑爱吃的动手。

当年,曾国藩和太平军打仗,他招收士兵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善于从应征士兵的身体上,辨别其出身。他的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死弟继,义无反顾。曾国藩招募兵勇有自己的条件,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是因为禀性不同,如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浮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喜用城市近水之人。这种从细节识人的方法确实十分特别。

在生活中,领导者为了考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某方面的能力以及内心的想法,往往也会通过一些细节检验他的能力和品质。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他的政敌弹劾下狱。宋神宗以及太后都知道苏东坡可能是因为才高而被忌妒了,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方法来试探苏东坡。

一天夜里苏东坡正要入睡,忽然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宋神宗从苏轼安然入睡的小事上,得知他内心无愧,可谓有识人之明。

英国曼彻斯特有位医生想在他的学生中找一名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当助手。一次在临床带学生时,他当众用指头蘸一下糖尿病人的尿液,然后用舌头舔其“甜”味,接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跟着做。大多数学生都愁眉苦脸地用同样的方法舔尿液,只有一个女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用来沾尿的是一个指头,舔的却是另一个指头,她也如此仿效。这位医生认为这个女学生具有他需要的敏锐的观察力,于是就让她当自己的助手。

人生关键点拨

别人都不曾注意到的细节,才是更应关注察觉的地方。敏锐的眼睛就是要捕捉到旁人不察之处,才能见微知著,辨识人心。

明察秋毫,也需难得糊涂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有名的大夫,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国家政治上了正轨,他的智慧、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参政,但在“邦无道”时,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但从历史上看他并不笨,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他仍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碌碌无能,实际却有所作为。

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能由聪明转进糊涂,就更难了。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

板桥在写于其弟的书信中说起:“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此话让人不由想起《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聪明误”。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孔子这句话其实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明察秋毫,有时也要难得糊涂!明明别人来骗自己,可是不给人当面难堪,这是“不逆诈”。人生中总会碰到许多这样的事,明知道对方满口都是谎言,但是姑且就让他骗。他讲完了以后,他所期望的、所要求的目的,也让他达到。但是我们自己心中有若明镜。有时候糊涂一些,愚笨一些反而能行善无迹,让那些因为生活困窘或陷入困境而不得不有背本分的人能解一时之急。

“不逆诈”也要用得恰当,不然就很容易“姑息养奸”。有的人是真的有困难,不得不骗一点钱,不抢不偷,已经算是好的,明知道骗,不妨给他骗一次,不过要设法感化他,这是“不逆诈”。也可以把这个道理扩充到大的方面,但要恰到好处,该揭穿的时候,就要加以教育。

“不亿”就是不随便估计、推测。仅凭想像,随便估计推测,认为大概如此,便会走进主观的陷阱。“不亿”、“不信”,等于说不要主观的相信,也不要太客观的不相信,人如果有这样的胸襟、修养,就够得上是有智慧的先觉者,也可以说是一个贤达之人了。

大智若愚与难得糊涂是一种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大智若愚之人却少之又少。

人生关键点拨

明察秋毫,有时也需难得糊涂。看得清,看得透更要看得淡,懂得“藏锋”才是真正的“利刃”。

随机应变,灵活处事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在社会大舞台上纷纷亮相,争相竞演。一幕幕喜剧让人赞不绝口,一幕幕悲剧让人黯然神伤,一幕幕闹剧让人瞠目结舌,一幕幕丑剧让人啼笑皆非。

尘世喧嚣,人海茫茫,谁不想付出了就有回报?谁不想遭遇困难时能有八方援助?谁不想高

朋满座,知己常有?谁不想梦想成真,心想事成?谁不想畅行天下,打造不凡?谁不想薄礼

相送,万事皆通?谁不想结束蹉跎,人生如虹?

但是人生之旅,坎坷多多,困难重重,我们有时会直面矮檐,遭遇逼仄。这时我们难免会手

足无措,悲伤迷惘,其实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轻松面对。适者生存,变化着的世界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识破人机,随机应变。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揭露、批评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及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当时干什么去了?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这样会使他丢面子,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条的人站出来。

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面对当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赫鲁晓夫不能不讲真话。但是,如果他直接承认“当时我没有胆量批评斯大林”,势必会大大伤了自己面子,也不合一个有权威的领导人的身份。于是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含蓄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损害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

随机应变,灵活处事,就能擦亮眼睛,开阔视野,透过问题看本质,看问题入木三分,遇事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陷入困境。随机应变,你可以将计就计,以不变应万变,急中生智,随机应变,做到静动互补,虚实相望,多向适变,变而不死,活而不乱。

人生关键点拨

面对瞬息万变的动态世界,要想驾驭好动态的今天,适应动态的明天,在战场上,商场上,官场上,赛场上,情场上,如果没有变通的“新招”、“奇招”、“绝招”,那么再美好的愿望将成为终生遗憾的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