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3062900000008

第8章 说得好不如说得巧(1)

一个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的人,别人很难明白他究竟想要说什么。所以,一个说话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强调重点,言语没有分寸的人,他的社交效果肯定是劳而无功,不会有所收获。

1.说得好不如说得巧

有一位身材肥胖的顾客问书店售货员:“有《如何减肥》这本书吗?”

“对不起,太太,刚刚卖完。您要同一位作者写的《如何增肥》吗?”

“你拿我开玩笑吗?”

“绝非开玩笑,太太,只要您按照书中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就行了,我有一位朋友,她长得比您胖多了,就想买一本减肥方面的书。当时我就把这本《如何增肥》的书推荐给她,想不到两个月后再见到她时,她居然瘦了十公斤。”

这位售货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增肥的书卖给了一个胖姐,可见口才的重要。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众人同在园中赏桂。贾母说起小时候跌了一跤,鬓角上留下了一个蹦破的“坑儿”。只见凤姐不等众人说话就先笑道:“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地蹦出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也原是个坑,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突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众人都笑软了。

贾母说:“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也拿着我取笑起来了,恨不得我撕你那油嘴!”

凤姐说:“刚才吃了螃蟹,怕存住冷在心里,怄老祖宗笑笑儿,就是高兴多吃两个,也无妨了。”

贾母说:“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王夫人接口说:“老太太因为喜欢她,才惯得这样,还这么说,他明儿越发没礼了。”

贾母说:“我倒喜欢他这么着……”

真是艺高人大胆,敢拿老祖母头上的伤疤开玩笑!众人同赏月桂,心情自然不错,人在心情好时,自然越发能宽容。更重要的,贾母年事已高,其心当然希望万福万寿,凤姐投其所好地说老祖宗的伤疤“原是蹦出来盛福寿的”,并巧联“寿星老儿头上原本也是个坑,因万福万寿装满了才突出来。”这种得体的恭维实在是巧到了极点。当贾母假装生气骂她,她便进一步表白说这调笑“原是为着吃螃蟹不存住冷在心里”——真是关怀、体贴之至,好一位有孝心的孙媳妇!貌似不恭寻开心,其中却蕴含着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难怪婆婆责怪她无礼时,祖婆婆倒要给他护短了。

2.三寸之舌可胜百万之师

人之所以要学习“说话”的方法,原因就在于人必须在不同的论点中寻求和谐,不能因各自不同的理念而损及人际关系。因此,与人沟通时,就必须注意分寸的拿捏。如果论辩中既不想太强硬,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主张,你可用“绵里藏针”法,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绵里藏针”意味着软中有硬,“硬”是通过“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婉言中预示警戒,柔弱中显示刚强。

郑文公元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集合三百辆战车,于十二月出发,准备带兵偷袭郑国。

这消息被郑国的一个贩牛商人弦高知道了。当时他正赶着一群牛准备到市集兜售,正在去往洛阳的途中,回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一边派人抄近路连夜回国报信,让国君作好迎战准备;一边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并挑选了十二头肥牛和四张牛皮,乘着马车,带着随从,在秦军必经之路等候着。

这天,秦国队伍行经时,突然有人拦住去路,大声喊道:“郑国使臣弦高受国君派遣,特来求见将军。”

孟明视听了不禁一怔,心想:莫非我们派兵偷袭的消息被郑国人知道了?他满腹狐疑地接见了弦高,并迫不及待地问:“先生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弦高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带兵要来敝国,特派我犒劳大军,先送上这十二头肥牛和四张牛皮作为慰劳品,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故作镇静,收下慰劳品,假惺惺地说:“听说郑国国君新丧,我们国君怕晋国乘机来侵犯你们,特意叫我带兵来保护。”

弦高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夹在秦、晋两个大国中间,为了安全,我国的将士们枕戈待旦,日夜小心地守卫着每一寸国土,要是有谁胆敢来侵犯,我们一定会给以迎头痛击,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孟明视又不甘心地说:“这么说来,郑国就用不着我们秦军的帮助了吗?”

弦高说:“我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如果贵国军队真的入境,我们将负责供应你们粮食和柴草,派兵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了弦高的话,心想郑国早已有所戒备,只得放弃进攻郑国的打算。事后,郑文公召见了机智救国的弦高,并封他为军尉。

3.把握住说话的时机

战国时,安陵君很受楚王器重和宠信,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便不无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

安陵君听后恍然大悟,毕恭毕敬地问江乙:“肯望先生指点迷津。”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这样的话,如果您这样做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提起这话。

江乙又去见安陵君说:“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呢?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楚王去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得仰天大笑:“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此时,安陵君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臣进宫与大王同坐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大王如此厚爱臣下,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楚王闻言,大受感动,随即正式设坛封地,对他更加宠信了。

说话要重时机,“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地准备。《淮南子·道应》上有云:“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安陵君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楚王欢欣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及时地动情表白。从而感人肺腑,愉悦君心,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4.实话巧说,坏话好说

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心眼”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办公室文员小宁就是一个说话没“心眼”的人,他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往往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问及小宁,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儿紧。”

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小宁没有“心眼”,说的话“太真实”。虽然有时小宁会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可在发表意见时,她仍然管不住自己,总是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说出来,让人不好接受。时间一久,同事们便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结果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搭理她。

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及自尊。怎么办呢?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

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欣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高起的回答。

有一位华贵的妇女去时装店买衣服,对一套时装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

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您的眼光真是不一般,刚才某部长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她也觉得这套时装有点贵,刚走。”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这位贵妇买下时装”的目的。

此外,你还可以委婉曲折、藏而不露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不过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

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朋友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

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那副‘长相’负责了。”

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5.巧舌如簧,做个语言高手

曾看过一则现代幽默:

某天,有两个工人在评价他们的厂长。

“厂长看戏怎么总是坐在前排?”

“那叫带领群众。”

“可看电影他怎么又坐中间了?”

“那叫深入群众。”

“来了客人,餐桌上为啥总有我们厂长?”

“那是代表群众。”

“可他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车间里从不见他的身影,又怎么讲!”

“傻瓜,这都不懂,那是相信群众嘛!”

谁都明白这两位工人在心照不宣地指鹿为马,指黑说白地讽刺他们厂长的工作作风,虽然显得名不符实,却有很强的幽默感。

社会是一本难懂的大书,一个人要想溶入社会、顺应社会,良好的口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个好口才势在必行。吹牛拍马、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固然不可,但巧舌如簧、舌尖生花却不可无,总之要在“巧”字上下功夫,这样,你的事业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个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

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宴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您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

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再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舌头是圆的,舌头也是软的,又软又圆的舌头能把丑话说成好话,也能把好话说成丑话。

在某一个大学的女生宿舍里,有三个女孩子是好朋友。一天,其中的一个女孩买了一件绿色的毛衣,很是喜欢。于是,就喜滋滋地穿在身上问其他两位好友:“漂亮吗?”

其中一个女孩子斜了一眼,很直接地说到:“不太合适,像春天里的一棵大葱。”这时另一个女孩子的评价显然就聪明得多了,她说到:“非常超前,我刚刚看过时尚杂志,某位著名设计大师说绿色将是他下款设计的主打色……”

尽管两位好友都没有说谎话,但由此引发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依各的姿态性情生活于世间。有人开朗,有人内向;有人持重,有人活泼。总体来说,活泼外向的人更有亲和力,能言善辩者更能得到上司的赏识。相比之下,讷言罕语,内向型的人,出头的机会就要少得多了。你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可你口讷嘴笨,不会适时汇报和表功。你的功劳可能就无人知晓,有时甚至还会让能言善辩者拒为已有。

都说人类是万物之灵,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人类语言器官特别发达,诸事都能用语言交流,比如演讲、汇报、表功、弹劾、谗言,诽谤等。因此,作为人类之中的一分子,你居然不能能说会道,巧舌如簧,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6.“问”的技巧

“问”需要“心眼”,“问”是一门艺术,怎样“问”,如何“问”,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都要在心里想一想。

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主教:“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主教的呵斥。其后,又有位教士,也发了烟瘾,却换了一种口气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主教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问话的方法不同,收效自然有高低之分。高明的问话使人心中喜悦,能顺利地达到谈话的目的,而愚蠢的问话只会贻笑大方,甚至招人厌恶。

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今年高寿?”

老工人回答说:“七十九啦。”

“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

“哪里,老李头活到了八十四呢!”

“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啊。”

“不过,老李头去年归天了。”

“哟,这回可轮到您了。”

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

这段话的毛病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上。前面刚说完“归天”的事,他们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就使老人产生误会吗?如果这几位年轻干部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尴尬了。

做人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一定要有点“心眼”,千万不能忽视了“问”的艺术。如果毫无顾忌,不经大脑只以一时痛快来“问”,则只能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女孩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馆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