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3068800000007

第7章 新与旧(7)

线接好了,乡长叫集里师爷说话,电话局那一个才知道这个乡长是昨天上城来报告集里有个青年土匪李三,请派队去捉匪的。军队大清早就出发了,一个大队长,两个副队长,一百二十名副爷。这乡长认真办事,还嘱咐师爷队伍由他招待!这不是儿戏,一百二十人的食量,实在可观!

电话打过后,乡长说说天气人事,匆匆跨上骡子赶回辛夷集去了。电话局管理员大忍望着乡长骡后跟了个乡下人,挑了那一大担粉条肉菜,便自便自语说,“积点德,让这个姓李的走路,不是省事多了吗?”他知道队伍一出发,不止乡长办招待是件平民费钱的差事,到后还有那个报告,那种由电话传递到上峰,照例夸张不近人情的战事报告,结果才到凯旋献俘那一套。这一切皆俨然有个公式,不可免的,因为一切是“习惯”,也就是“命运”。

到了下午,辛夷集电话果然来了。大队长的口气,叫接公署。虽把线转接县政府,局里的办事人还是一一听得分明。这报告尚得局里抄录一份,留备存查。

“……该李三率领匪众,顽强抗拒,经士兵奋勇上前,将其擒获。余匪五名见势不佳,方各向……逃去。此役共用去子弹约六百粒,坏枪一枝,我部队幸无伤亡。……”

一会儿,县公署的电话又接专员公署,县长同专员说话:

“……一闻报告,职即亲率部队下乡……共耗费子弹约一千粒。”

好生意!抄了三次同样报告,不到的说到,没有的说有,战事既越说越厉害,子弹耗费也就越说越多。无怪乎报上说这些人剿匪那么认真,下乡那么勤快!

第二天,耳根一撮毛的大队长,最先来到电话局。

“辛苦,辛苦!队长下乡辛苦!”

“那里话,应该的。地方上事不办行吗?你们这边倒真是辛苦!这局里做生意营业,又得作军事方面的……”

官话打完了,接着说一点私话。

管理员大忍问:“队长,那土匪怎么的?听人说是个了不起的飞檐走壁之徒!”

“唉,别说了,什么张三李三,飞檐走壁好本领。一个瘪小子,就只那么一个瘪小子,不知打那儿发了顺水,冒得两杆盒子,回到家乡来避风。既从不在本乡犯案,也就想不到有人卖他的水。直到队伍围庄时,这小子还呆呆的在秫秸上晒太阳。本地不做案,有什么亏心?咊贺!①来了,小子明白有人走水②,队伍是来弄他的时候,就向秣垛上爬,好的,两杆盒子皆上了红槽,拍拍拍动了手。这不容易办吗?一百二十个对一个,活捉张三,水缸里摸田螺,还费事?‘好兄弟,不要火,寨子围上了。把盒子丢下来,有话好说。’这小子看看,当真围上了,人识相,两杆盒子全抛下来了。人缚好了后拴在马槽旁打了一顿。……周乡长说:‘队长,队长,辛苦辛苦,盒子留下来,我改天另外呈报县里。这是一百二十块洋钱,弟兄喝茶。你我好哥子弟兄,那个那个好说话。’……”

“多大年岁?”

“二十二岁,好一条汉子!”

“解上城里来了吗?”

“嗨,解上城来干吗?我问你。上城里来,那一百二十块钱是做什么用的。”

“那你们报销子弹?”

“一共打了五夹半。”

“嗨,就那个了吗?”

“还不是嚓的一下……不那个,留下个活口有我们好处?先生你真是……”

……

电话局管理员大忍,给他家乡的哥哥写信说:我不干了!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哥哥来信说:不干了吗?好的,咱们想法过北京升学吧,干不了让别人干吧。

于是这个青年人当真就失了业。

\[附注\]这篇文章刊载于《水星》廿四年第二卷,是根据一个不相识的朋友作品改写成的,不敢掠关。

本篇发表于1935年6月10日《水星》第2卷第3期。署名沈着。

①咊贺,感叹词。

②走水,此处指泄漏秘密。

知识

哲学硕士张六吉,一个长江中部某处小地主的独生子。家中那份财产能够由他一手支配时,年龄恰满二十岁。那年正是“五四运动”的一年。看了几个月上海北京报纸,把这个青年人的心完全弄乱了。他觉得在小城里蹲下毫无意义,因此弄了一笔钱,离开了家乡。照当时的流行口语说来,这个人是“觉悟”了的分子,人已觉悟,预备到广大的世界来奋斗的。

他出外目的既在寻求知识,十多年来所得到的知识,当真也就很不少了。凡是好“知识”他差不多都知道了一点。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又出国在某国一个极负盛名的大学校里,得了他那个学位。他的论文为“人生哲学”,题目就证明了他对于人生问题这方面知识的深邃。他的学问的成就,多亏得是那大学校研究院一个导师,尽力指导,那是个世界知名的老博士。他信仰这个人如一个神。

他同许多人一样,出了学校回国来无法插进社会。想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社会,一时节却找不着相当事业。为人纵好,社会一切注重在习惯,可不要你那么一个好人。

他心想:没有机会留在大都市里,不妨事,不如回到我那个“野蛮”家乡去看看吧。那野蛮家乡,正因为在他印象中的确十分野蛮,平时他深怕提起,也从不梦想到有一天会再回转那个家乡。但如今却准备下乡了。

忧郁。他担心回到家乡去无法生活。他以为一面是一群毫无教育的乡下人,一面是他自己。要说话,无人了解,有意见,无人来倾听这个意见。这自然不成。

他觉得孤独。一个人自觉知识过于丰富超越一切时,自然极容易陷于这种孤独里。他想起尼采聊以自慰。离家乡越近时,他的“超人”的感觉也越浓厚。

离家乡三天路上,到了一个山坳里,见一坝山田中有个老农夫在那里锄草,天气既热,十分疲累,大路旁树荫下却躺了个青年男子,从从容容在那儿睡觉。他便休息下来,同那老农攀谈:

“天气热,你这个人年纪一大把了,怎不休息休息?”

“要吃的,无办法,热也不碍事!”

“你怎不要那小伙子帮一手,却尽他躺在树荫下睡觉,是什么意思?”

那老的仍然同先前一模一样的,从从容容的说道:“他不是睡觉。他死了。先前一会儿被烙铁头毒蛇咬死了。”

他吓了一大跳,过细看看身边躺下这一个,那小子鼻端上正有个很大麻苍蝇。果然人已死掉了。赶忙问:“这是谁?”

老农夫神气依然很平静,很从容,用手抹了抹额上汗水,走过树荫下来吸烟。“他是我的儿子。”说时一面捞了一手,把苍蝇逮住了,摘下一张桐木叶,盖到死者脸上去。

“是你的儿子!你说的是当真?儿子死了你不哭,你这个老古怪!……”他心想着,可不曾说出口来。

但那点神气却被老农夫看到了,像自言自语,又像同城里那一个说话的神气。

“世界上那有不死的人。天地旱涝我们就得饿死,军队下乡土匪过境我们又得磨死。好容易活下来!一死也就完事了。人死了,我坐下来哭他,让草在田里长,好主意!”

他眼看到老农夫的样子,要再说几句话也说不出口,老农夫却又下田赶他的活去了。

他临走时,在田中的那一个见他已上了路,就说:

“大爷,大爷,你过前面砦子,注意一下,第三家门前有个土坪坝,就是我的家。我姓刘,名叫老刘,见我老婆请就便告她一声,说冬福死了,送饭时送一个人的饭。”

他心想:“你这老古怪不慈爱的老糊涂人!儿子被蛇咬死了,竟像看水鸭子打架,事不干己,满不在乎,还有心吃中饭,还吝啬另一个人的中饭!”

到周家大砦时,在一个空坪坝里,果然看到两个妇人正在一付磨石旁磨碎豆子。他问两个妇人,刘家住在什么地方。两个妇人同时开口皆说自己便是刘家人,且询问有什么事情找刘家人。

“我并无别的事情,只是来传个话儿。”他说得那么从容,因为他记起那个家主在意外不幸中的神气。接着他大声说道,“你们家中的儿子被蛇咬死了!”

他看看两个妇人又说下去:“那小伙子被蛇咬后死在大路旁。你们当家的要我捎个信来……”

两个妇人听完了这消息时,颜色不变,神气自如,表示已知道了这件事情,轻轻的答应了一声“哦”字。仍然不离开那磨石,还是把泡在木桶里的豆子,一瓢一瓢送进石孔里去,慢慢的转动那磨石。

那分从容使传话的十分不平。他说:“这是怎么的?你们不懂我说的话?不相信我的话?你们去看看,是不是当真有个人死在那里!”

年纪老些的妇人说:“怎不明不白?怎不相信?死了的是我儿子,不死的是我丈夫。两人下田一人被毒蛇咬死了,这自然是件真事!”

“你不伤心,这件事对于你一定——”

“我伤什么心?天旱地涝我们就得饿死,军队下乡土匪过境我们又得磨死。好容易活下来!死了不是完了?人死了,我就坐下来哭,对他有何好处,对我有何益处?”

那老年妇人进家里去给客人倒水喝去了,他就问那个比较年轻的妇人,死者是他什么人。

“他是我的兄弟,我是他的姐姐。”

“你是他的姐姐?两个老的,人老心狠可不用提了。同气连枝的姊弟也不伤心?”

“我为什么伤心?我问你……”

“你为什么不伤心?我问你。”

“爸爸妈妈生养我们,同那些木簰完全一样。入山斫木,缚成一个大筏。我们一同浮在流水里,在习惯上,就被称为兄弟了。忽然风来雨来,木筏散了,有些下沉,有些漂去,这是常事!”

一会儿,来了一个年纪二十来岁的乡下人,女的向那男子说:“秋生秋生,你冬福哥哥被蛇咬死了,就是这个先生说的。”

那小子望了望张六吉:“是真的假的?”

“真的!”

“那真糟,家里还有多少事应当作,就不小心给一条蛇咬死!”

张六吉以为这一家人都古怪得不大近人情,只这后生还稍稍有点人性。且看看后生神气很惨,以为一定非常伤心了,一点同情在心上滋长了。

“你难受,是不是?”

“他死了我真难受。”

“怎么样?你有点……”

屋后草积下有母鸡生蛋,生蛋后带了惊讶神气,咯大咯只是叫,飞上了草积。那较年轻的妇人,拖围裙擦手赶过屋后取热鸡蛋去了。

后生家望望陌生人,似乎看出一点什么,取得了陌生人的信托,就悄悄的说:

“他不能这时就死,他得在家里作事,我才能够到……我那胡涂哥哥死了,不小心,把我们计划完全打破了。……”他且说明这件事原是两人早已约好了的。

他说了一件什么事情?那不用问,反正这件事使张六吉听到真吃了一大惊。乡下人那么诚实,毫不含糊,他不能不相信那乡下人说的话。他心想:“这是真的假的?”同先前在田里所见一样,只需再稍稍注意,就明白一切全是真事了!

……

临走时他自言自语说“这才是我要学的!”到了家乡后,他第一件事是写信给他那博学多闻的先生说:

“老骗子,你应当死了,你教我十来年书,还不如我那地方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人聪明。你是个法律承认的骗子,所知道的全是活人不用知道的,人必需知道的你却一点不知道!我肯定说你是那么一个大骗子。”

第二件事是把所有书籍全烧掉了。

他就留在那个野蛮家乡里,跟乡下人学他还不曾学过的一切。不多久,且把所有土地分给了做田人。有一天,刘家那小子来找他,两人就走了。走到那儿去,别人都不知道。

也许什么地方忽然多了那么两个人,同样在挨饿,受寒,叫作土匪也成,叫作疯子也成,被一群人追着赶着各处都跑到了,还是活着。

也许一到那里,便倒下死了。反正像老刘说的,死的就尽他死了,活的还是要好好的活。只要能够活下去,这个人大约总会好好的活下去的。

本篇发表于1934年12月10日《水星》第1卷第3期。署名沈从文。

薄寒

她是本市第X中学的史地教员。

得到一个信,她就哭了。几天来她非常想哭。每月同样的,一到了初十,人便不大高兴,既从不与人发生争执,生活仍然是习惯上的几种;到第三教室去上国语,到西城去赴会,到师大去看老同学,……一切照常,却特别容易生气,容易倦,容易哭。没有人知道她这个脾气。但她要谁知道呢?密司周,密司凌,或者——全没用处。什么人也不曾得罪她。她没有冤屈,也无须要谁体恤或关照。

她把那个来信念着:

……我想死了,这世界我实在没有用处。

……我不同她们玩,又不同他们说,无一个人知道我。

……天气很好。有时冷,有时热,大家都忙。我太闲了。

……我常常想男子都是蠢东西。

信无意思。情感琐碎,观念紊乱。这是一个在山东女子师范作教员的旧日同学写来的信,说的是未嫁人女子极普通的悒郁的心被一种暖昧欲望所烦恼时的种种感觉。

这时节她若写信给谁,也就必然那样说的。她不明白她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一种固定的工作,一些属于人情通常的过往,一些琐事的消磨,都感到厌烦。平时能发生兴味的,到这时节她也觉得无聊。她应当作什么?凡是女子,对于虚荣,对于金钱,对于衣饰,对于一个半生不熟男子从某一种暖昧意义出发而来的殷勤,她似乎都无用处。她有钱,又有相当的地位。衣服并不与流行的时髦相反。最后,是男子一点爱了。这个更多。

因为仪容在中人以上,同时不缺乏一种好性情,各方面同事,注意集中了。同事男子中,自然就不缺少那伴在路上走时使路人燃烧妒嫉的火的俊伟温存人物。然而这些人却似乎与她隔得很远很远。

同事极多,许多人在她面前都红过脸。许多人因为她一到这学校,成为另一人了。……这些事,她看得很明白。一个年龄过了二十岁的女人,平时既身心健康,获过完全教育的机会,那慧心柔情,在其他事业即无所表现,关于检察男子的心的方向,是照例秉赋着一种特殊本能的。天赋的静柔的气质,更具有对男性特殊的敏感。她看见一切。就因为“看见”,他伤心了。

许多人都在那里做诗写小说,想爱人也需要别人爱他。许多可怜的自白,在杂志上登载出来,勇敢荒唐到使人不敢相信。许多因失恋而自杀的新闻,每日都可见到。社会上一种超越制度律动,有力的,摇撼到她的心。若是有一种比文字还来得顽固的力量,想征服了她,她是愿意被征服的。她时常想象自己投降到那种近于野蛮的热情下时的光荣。她心上需要一种压迫,这压迫当出之于男子直接的、专私的、无商量余地的那种气概。但是,她的生活中,没有这些遭遇。把这些说为“灾难”时,虽不缺少这遭遇“灾难”的资格,那种真的或仿佛是真的“灾难”,却从不曾来到头上。关于这件事她的过去是一页白纸,简直没有过去。

面前男子一群,微温,多礼貌,整洁,这些东西全是与热情离远的东西。在他们方以为可以胜利奏凯的行为,客气的行径呀,委婉的雅致的书信呀,略带自夸的献媚呀,凡是用在社交场中必须具有绅士风度的行为,都有人作过。出乎意料以外是他们的失败。他们并没有人明白这失败理由。他们都以为一个女人,心上壁垒全不缺少重叠,所谓克服这壁垒的战术者,第一,是“温柔”。第二,还是温柔。一面因为自卫的谨慎,胆小到使女人见来可笑,这温柔有什么用?可以“无用”为基,由“怜悯”而得到女人的倾心相从,在习惯中自然也有不少人,居然如此处置自己到一个幸福乐园中去。然而希望她,那是不行了。她不需要男子什么,就是不需要这种自作多情微温小量的男子。

时已深秋天气。凡把春天同夏天虚度的一切人,幸福的梦,生活锐变的希望,近于荒唐的设计,完全秋天一般衰落了。一切在夏天还缺少勇敢的心,想在她心上培下爱情的种子的男子,到此时来以为这事完全无望,在挫折中度着比本来更悒郁的生活。一切本来尚知道荒唐,或想学荒唐的男子,以为看错了人,承认失败,注意到其他方面去了。春天夏天就没有在某一男子面前解释自己的气力的她,到这时,自然也更无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