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团风荸荠种植面积由建县初期的 年的 余亩扩大到现在的近 万亩,区域内主要以“早稻—荸荠”种植模式,荸荠以“鄂荠 号”为当家品种,荸荠一般平均亩产 千克,亩均收入 元,年产 万吨,年经济收入 万元。全县 ?个乡镇中有 个乡镇发展荸荠生产,种植面积逐步趋向“三个集中”,即向主产区集中,向国(省)道沿线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并形成了以方高坪镇为核心,以团风、淋山河、回龙、马庙、上巴河、总路咀等乡镇为辐射圈的荸荠种植连片区域,基本形成了以 国道沿线乡镇、柳界公路沿线乡镇、团方公路沿线的荸荠种植带;全县现有一批农民经纪人从事荸荠销售经营,并创办了荸荠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销售市场,荸荠产业已成为团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做好产品保护、做强品牌产业,团风县以地理标志为纽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团风县裕丰荸荠专业合作社等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地理标志 龙头企业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企业龙头带动农户进入市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道路。
通过地方企业、合作社及经纪人的牵线拱桥,为农民提供规范化种植技术,提高荸荠产量和质量,签订购销合同,解决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激发了农民种植荸荠的热情,有力地保护了团风荸荠的品牌资源。同时,积极开展与武汉工业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将荸荠进行深加工,制成荸荠罐头、荸荠饮料、速溶荸荠粉、荸荠果脯、荸荠果冻等,提升方高坪及周边地区荸荠的品牌知名度,增加荸荠产品附加值,延长团风荸荠产业链,带动包装业、印刷业、旅游业、运输业等其他产业的繁荣。
如今,团风荸荠的品牌效益不断扩大,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在武汉、广州等地建有营销市场,长期有台湾、广东客户前来收购,团风县清水荸荠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二)产品市场前景
团风大面积种植的是优质荸荠品种“鄂荠1号”,作为湖北省第一个被认定的荸荠新品种,它具有脐部平且开裂少、球茎皮薄肉白、皮色棕红鲜艳、汁多脆甜、品质优良、适于加工的特点,为国内优良的荸荠品种,被誉为“地下雪梨”,于2009年通过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分析表明,荸荠含有丰富的能促进和增强人体健康的功能成分,如锌、铁、钙、磷等多种营养元素。既可生食,又可煮食,是果蔬兼用的一种水生蔬菜。经常食用,有健胃消食、清热祛痰、生津止渴、利尿解毒、防治腹泻等功效,中医药用价值极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荸荠对降低血压、防治癌症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故在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吃荸荠。目前,荸荠销售行情看好,供不应求。同时,因荸荠含淀粉较多,可加工制成淀粉;荸荠还可加工成罐头、饮料、果冻、糕点;荸荠皮还可提取色素、防腐剂,实现综合利用。因此,荸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团风荸荠有很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与地理标志产品应该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实现荸荠产业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生产加工方面
一是荸荠品种选育方面,“鄂荠1号”主要利用自然变异采用无性系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长期栽培且采用无性繁殖,不仅易造成种性退化,带菌严重,而且繁殖系数较低;二是“团风荸荠”在生产中,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和提高,尤其是荸荠杆枯病等病害得不到有效防治,严重影响了团风荸荠的产量和质量;三是采用传统荸荠贮藏和加工方法,保鲜期短,加工机械和工艺落后,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荸荠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2.市场销售方面
相对于团风荸荠强大的产量基础,目前的市场开发力度不大,仅靠极少的合作社和经纪人以及农民挑担摆摊进行销售,显然是不够的。销售手段落后,渠道不畅,直接导致大量的产品损耗,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
3.投资融资方面
由于地方经济较为薄弱,农民普遍不富裕,加之人们对团风荸荠产品品牌认识不够,对团风荸荠的生产、加工和市场存在诸多顾虑等,直接导致了投资融资能力弱,而且投资范围狭窄。
4.经济政策方面
“团风荸荠”是团风农业的一项独特产品,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专项投入,在保护和发展荸荠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引资投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一些惠农政策收效不大,有的得不到认真贯彻和真正落实。
5.产权保护方面
在产区内,农民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淡薄,对“团风荸荠”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认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在团风荸荠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6.宣传舆论
对“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存在着渠道少、范围窄、手段落后等问题,不利于社会对团风荸荠的接受和认同。
(四)产业发展对策
团风荸荠已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和发展态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荸荠产业链正在形成。发展荸荠产业必须重视产业规划、技术研发、新产品选育、政策支持几个方面。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1)种植。到2015年实现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1亿元。
(2)加工产品产量、产值、利税。为了提高团风荸荠的附加值,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厂商,扩大团风荸荠产品的内涵,力争到2015年团风荸荠加工量在1万吨,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
(3)市场培育。目前团风荸荠仅局限在鄂东地区及周边安徽、江西、河南等部分地区有市场,到2015年通过产品开发和加工完善产业链,引进客商和开发外地销售市场,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展示和营销,扩大市场范围,力争使团风荸荠走出国门。
(4)产品研发。以“鄂荠1号”为基础,积极研发新的品种,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到2015年培育一个高抗荸荠杆枯病的品种,取代目前的“鄂荠1号”,为团风荸荠发展提供坚实的品种保证。
(5)产权保护。加强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工作,通过划定范围,统一品种资源、栽培生产和加工标准,注册商标,规范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使用,规范各种管理程序等,使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得到有序的开发使用,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2.发展战略
(1)扩大品牌效应。对于农产品的认识,只有做大它的产品规模,扩大其市场影响,保证品质,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是继续办好团风荸荠节;二是在不同媒体做好展示工作;三是利用多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四是利用团风历史名人及良好的人文基础扩大影响。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团风荸荠的良种繁育进程,抓好荸荠组培苗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研究和运用先进的贮藏加工方法和工艺。扎实开展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早稻—荸荠”、“花生(西瓜)—荸荠”水旱轮作等种植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
(3)完善产业链。以现有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广辟流通渠道和开发系列产品,完善产业链。
(4)加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用多种形式的融资和合作方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投入效能,做大做强团风荸荠品牌产业。
(5)落实扶持政策。团风荸荠相对大农业来讲还是一项弱势产业,由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合理布局,在荸荠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力争双赢和多赢。
罗田板栗
一、概况
罗田板栗原产于罗田县境内,板栗品种较多,主栽品种有:桂花香、六月曝、羊毛栗、大果中迟栗、红光油栗、九月寒。罗田板栗一般为一球三果,两边均为半圆形,中果为扁圆形。果色多为褐色,红色,红褐色;不同品种色泽不同。果壳薄,果仁外观多呈金黄色,色泽亮丽,果肉白色,脆嫩,香甜可口,并具有自然的桂花香味,尤其以“桂花香”香味最为浓郁,享誉全国。罗田板栗与南方其他产地板栗相比,具有糖分含量高、淀粉含量较低的特点,因而糯性强,口感好,是营养极其丰富的绿色食品。罗田板栗可溶糖含量与各类氨基酸总量高于国家标准要求,优于其他产地。并富含多种维生素与微元量元素,营养丰富。目前,野生板栗在罗田北部仍然广泛分布,充分证明,罗田是板栗的原生地之一。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为罗田板栗品种多样化提供了环境条件。根据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罗田板栗种质资源调查,全县大量栽培的原生板栗品种有17个。1988年美国奥本大学板栗专家诺顿教授来罗田考察时感叹“这里真是一个板栗基因库,一个天然的板栗王国”。
罗田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45~1729米,海拔变化幅度较大,适合于不同板栗品种的生产要求,是形成罗田板栗品种资源丰富的先天因素。罗田水系均为长江一级支流巴河的源头水系,没有工业污染,具有生产无公害板栗的先天优势。罗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2047.1小时,年平均气温11.7~16.7℃,年平均降水量1230~1600毫米。立地条件为海拔高度50~500米的丘陵山地,pH 值5~6.5,土质为壤土、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2%。由于罗田县北倚大别山主峰,整个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其气候受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两大气候带的共同影响因而形成了降水从南向北递增,热量从南向北递减,生长期从南向北缩短的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使气候出现梯度变化。罗田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罗田是最适合板栗生长的地区,水热与板栗生产期同步,花期降雨量少,有利于板栗授粉。梅雨季节正是板栗果实生长旺盛期,也是板栗对雨水需求量最大的时期。秋季的干旱期正是板栗成熟期,有利于提高板栗糖度,降低含水量,改善板栗品质和耐贮藏性。
罗田古代地属楚国疆土,近年出土楚墓中多次发现有保存完好的板栗,证明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已经大量栽培食用板栗。《罗田县志》记述,罗田在春秋、战国以前已经开始种植板栗。据《嘉靖罗田县志》食货志记载,板栗为罗田主要果类,说明当时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罗田仍在沿用因出产板栗而得名的“栗子坳”等古地名。罗田还是较早用人工嫁接的方法繁殖生产板栗的地区之一,现存百年老栗树1000多株,最早的还有300年以上的古栗树,单株常年产量仍在50千克以上。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罗田板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长于罗田县域内海拨60~800米的河谷、平原、坡地及部分山地上。海拔100~500米最为适宜。全县12个乡镇412个村,均栽植板栗,栽培面积达75万亩,可栽植面积有80万亩。
目前,罗田板栗加工的主要企业有:湖北华丽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可口香”牌、“栗之都”牌保鲜板栗、速冻板栗仁、风味炒栗、栗甘露煮、板栗罐头、板栗酱、板栗茸、栗丁、甘栗仁等系列产品。
三、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罗田板栗生产基地面积从1985年的6.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98万亩,常年鲜板栗产量4万吨,栗农收入近2亿元,是全国板栗第一大县。建成了“三区三带”:“三区”就是县南20万亩早熟品种板栗区,县中25万亩中熟鲜果高效板栗区,县北20万亩晚熟品种保鲜板栗区。“三带”就是以“罗田—九资河公路线面积21万亩、罗田—胜利公路线面积24万亩、318国道公路线面积20万亩”
三条主要公路沿线两侧为主的罗田县大别山南麓板栗经济林带,实现规模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生产专业化。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连片基地128个,500亩以上的板栗基地260个,100亩以上的板栗场500多个,50亩以上的板栗场1000个,5亩以上的板栗园10000多个,年产量过2500吨的乡镇6个,年产量过100吨的村60多个,年产板栗1.5吨以上、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达2000户。现基本形成乡乡镇镇有基地、村村组组有栗场、家家户户有栗园的产业格局。目前,罗田板栗面积、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被誉为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板栗加工企业达181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在市场建设方面,罗田县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大别山板栗交易市场和12个乡镇板栗专业交易市场,并在全国大中城市广泛设立窗口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罗田板栗及加工产品已销售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到除非洲和拉丁美洲之外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罗田板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以建成现代化板栗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经过“十二五”发展,把罗田板栗产业建设成为规模较大、体系健全、经营管理先进、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到2015年,板栗面积突破100万亩,实现年产板栗8万吨,年加工板栗3万吨,年板栗系列产值13亿元(其中板栗种植产值5.6亿元,板栗加工6亿元,栗园种植、养殖、培植,板栗机械制造及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争创“全国板栗加工第一县”和“全国板栗贸易第一县”,努力实现由“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向“全国板栗产业第一县”的跨越,把罗田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板栗之都。
(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罗田板栗产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促进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挑战。
(1)生产加工技术方面。目前,罗田板栗面积、年产量虽然居全国第一,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板栗生产还存在着人种天养、自生自灭、效益低下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生产方面:栗园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栗树生长过密,缺少管理;栗园管理粗放,自生自灭。一是栗园修剪不到位,二是不能适时按季节配方施肥,三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加工方面:一是板栗加工滞后,品种单一。二是缺少高起点的骨干加工企业和新开发品种生产线。三是加工规模小,加工档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