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307000000016

第16章 最能打动对方的求人技巧 (1)

第四篇 第三章 最能打动对方的求人技巧 (1)

泪水能软化别人的心肠

大多数人都具有同情心,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例外。同情能够加强别人对你的理解,因此求人办事时不妨利用一下别人的同情心。

在很多时候,用感情打动别人,激起别人的同情心,比一味地讲大道理更有效果。一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某领导告状时十分冲动,口出狂言、污语,使得这位领导很是反感,因而,问题迟迟不予解决。后来,此人绝望了,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反倒引起了这位领导的同情与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告状者都要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而是说,告状者在请求解决问题时,应该激起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接近,产生共鸣,这就为你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受害的情况和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都是会同情的。

同情心可以促进处理者对受害人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处理的决心。因为处理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候,当事人就得努力激发处理者的责任感,要使处理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处理好此事。

当你向别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不妨用你凄怆的眼泪来博得对方的同情,让对方的感情之水随着你的感情一起波动,这样就会促使对方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把事情办成。

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其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达到。

日本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有一位田中派的候选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阴影使他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他仍当选了。他采取了“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低姿态,以流泪来博取民众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头,向来往的行人哭诉,因此获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票。

因此,在办事的时候,如果必要,完全可以以眼泪开道,相信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软磨硬泡,“泡”出希望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彼此间的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泡”出希望了。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小时候是村里的“混世魔王”,人见人怕。由于自己声名狼藉,23岁那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东京创业。到了3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日本保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阔别家乡十几年的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回去探亲。

原一平这次回家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家乡人都知道当年的“混世魔王”已经改好了,二是想在自己的家乡开展保险工作。所以回到家乡不久,他便大力宣传保险知识。遗憾的是村民们根本不相信当年的“混世魔王”,怕吃亏,谁也不愿参加。原一平明白要想在村里开展保险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求助于村长的帮忙,这样才能顺利进行。

现在的村长是当年和原一平一起玩的朋友,而且当时的原一平经常欺负他,如今要想得到村长的帮助,肯定不容易。不过,原一平没有放弃,找了时间提上礼物来到村长家,村长一看是当年的“混世魔王”回来了,不禁想起了他以前在村里做的坏事,下意识地怀疑。

当原一平提及让村长帮忙动员村民一起学习、参加保险的时候,村长一口回绝了。

第二天,原一平提着礼物又来了,村长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依然拒绝了。

第三天,原一平又来了。不过这次村长的家人告诉他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原一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明白村长是故意不肯见他,于是骑车按照村长家人说的地点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原一平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原一平淋得像水鸡,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这个村参加保险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

但是,这种缠着对方不放的求人术并不是人人都能利用好的,只有控制好自己,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你必须掌握以下两点:

1.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求人过程中出现僵局时,人的直接反应是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态度。这时,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突破僵局。

2.要能抓住时机办事

“磨”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和人家耍无赖,而是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磨”出希望了。磨功,也是一种韧劲,一种谋略。在求人办事中,谁磨的功夫高,谁就是胜者。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缠着对方不放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但事情不办是不行的,对方有意推托、拒绝,我们只能靠磨对方来达到目的。所以脸皮厚、有耐心也是求人的基本功夫。

请将不如激将

求人办事,如果遇到正面恳求难以达成目的的情况,不妨从反方向上努力,采取激将法。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使对方在某种情绪冲动或鼓励下,做出一定的举动,从而达到为自己办事的目的。这是求人的一种高超技巧。一般,使用激将法是就某一事情给对方“煽风点火”,使对方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些他在平常情况下——比如请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会去做的事,这样,被求者在激动之下来不及考虑太多就答应了,造成这样一种结果:这些事不是你求他而是他自己要做。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运用激将法的大师。

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江南。刘备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派孔明去东吴游说,试图说服东吴联合抗曹。

当时掌握吴国兵马大权的是周瑜。孔明知道要想说服孙权,必先说服周瑜。但是,孔明并不了解周瑜的个性与为人,也不了解周瑜抵抗曹军的态度,于是先透过鲁肃探寻了一番。

这一天,孔明在鲁肃的陪同下去见周瑜。周瑜听完鲁肃的军情报告后,顺口说了句:“应该向曹操投降。”周瑜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看看孔明的反应,摸清孔明的意图。

孔明听了微微一笑,说:“将军所言极是!”之后,他又装作很诧异的样子,说:“主战派的鲁肃将军,竟然不理解天下大势。”

孔明继续说:“吴国有一种可不受任何损失的投降方式,那就是把大乔、小乔两名美女献给曹操,这样曹操的百万大军就会无条件撤退。”接着,他又高声朗诵起《铜雀台赋》中的一段来:“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性;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