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3073200000002

第2章 公务员心理健康概述(2)

从本质上讲,外界的任务要求,只是引起压力紧张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人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自我期望值高,好胜心强,做事过于苛求、认真以至要求十全十美的人常常更容易感到压力与紧张。因而对于这种特质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给自己“松绑”,将目标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即“踏起脚后跟摘到桃子”的能力范围内,心情自然也就舒畅了。

3.找朋友倾诉

“鸟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友情是心灵的抚慰剂,是生活的止痛剂,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宝藏。当你遇到挫折时或者感到紧张、郁闷时,若能向友人倾诉,即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大大降低由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句话说得好:“欢乐与人分享,欢乐会增加一倍;痛苦向人倾诉,痛苦会减少一半。”

4.培养业余爱好

心理学家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你的能力感、你的自尊、你的个人定位等都依赖于你的生活,而你的生活如此狭窄,那么它们就会是动荡的、不牢固的。”那些只知工作而无任何业余爱好的人更容易感到烦恼、紧张与压力,也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所以,在闲暇时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丰富的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鱼、绘画、登山、跳舞、打球等,尽量使自己的生活内容多样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倍家人朋友一起去公园或近郊旅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飞心情,或做一做儿时的游戏等,用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生活的美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

三节关于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压力比较大,工作节奏也比较快,常常处于繁忙而紧张的状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就很容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所以公务员要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状况,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马克思说过: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乐观的、积极的、正面的观点看世界,他看世界很美好,天天高兴天天快乐,为什么呢?他看这个世界,天天都是春风桃李花开日;还有一类人用悲观的、消极的、负面的观点看世界,他天天生气,天天都着急,每天看这个世界都是秋雨梧桐叶落地。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具体明确地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现代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使人有了关照自己心灵的可能,另外现代生活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使人产生了关照自己心灵的需求。这就是人们在今天格外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原因。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了10条被认为是经典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智力正常。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这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行为,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公务员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能做到自尊、自强、自制、自爱,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个体能客观地认识现实环境,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善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严重偏离,就是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个人的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偏离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一个平时活泼可爱的公务员,突然变得忧郁寡欢,有时半夜啼哭,她的表现正常吗?心理健康吗?如果告诉你,她的亲人刚去世了,或者她最近失恋了,你又会怎么想?

第二,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从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这两极之间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三,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人们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和患上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时,能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浓况也会有所改变。在我们讨论心理健康概念时,还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疲劳的问题。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忙、太累、太紧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流行词”。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较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所引起的心理紧张是威胁许多公职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指出了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祸源——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而恶劣的情绪影响形成,这种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日积月累,它就会给人们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甚至导致心理失控。心理疲劳不知不觉地“潜伏”在人们身边,它不会一朝一夕就置人于死地,而是延续了一定的时间,心理上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这种状态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以下方法不妨试一试。

放慢生活节奏,不要急于完成那些需要时间或过程的事情,把休闲的时间合理安排在生活的“日程表”中。面对复杂问题不要急于表态或匆忙处理,要沉着冷静地考虑清楚,然后再付诸实施;有些事情则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如果做错了事,在吸取教训的同时,我们还需接受谁都有可能犯错误的事实,记住教训“忘掉”事情,从此不再耿耿于怀。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合理地拒绝或回避是在“保护”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减负”。在没有必要讲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讲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能你不说比说给他人留下的感觉更好,因为你心平气和。睡觉前与当天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道别”,“日后准改,没什么了不起的”,然后多想想今天取得的战绩,哪怕一点点“小满足”,脑“纯”心静,得以安然入睡。

四节公务员应有的心理健康观

目前,公务员也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心灵的煎熬。有研究表明,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不是同步的关系,有时甚至是负相关。结合中外学者的相关论述,我认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务员应有的心理健康观为:快乐工作、宽容待人、悦纳自己、享受生活。

一、快乐工作

1.什么是快乐工作

快乐是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体验。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如安全感、爱与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某种需要还没有出现,即使提由前足的条件,也不会使人感到快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一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满地跑,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端着饭碗在后面迫。在孩子没有感到饥饿的时候,硬往他嘴里塞食物,不但不会使孩子感到快乐,反而会使他讨厌吃饭。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快乐的秘诀是自己寻找快乐,自己制造快乐,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能得到快乐:在穷困潦倒时快乐地摘下一朵漂亮的野花,送给你喜欢的人时的惬意;在不顺利时跨过一个小难关的兴奋。与其被酒色财气搞得头昏脑涨,不如开开心心地去干你自己喜爱的事。

同样一件事,对某人是快乐,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痛苦,到底快乐不快乐,自己最有发言权。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为了聚敛财富,他以追逐金钱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赚了很多的钱同时也引起无数人的怨恨。退休后的洛克菲勒,生活在深深的悔恨和愧疚之中。为了开创一项永久性慈善事业,他组成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晚年的洛克菲勒追求慈善事业,不再沉迷于聚敛财富,终于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快乐。洛克菲勒曾微笑着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富翁,有着许多的财富,一直很幸运。然而,令富翁烦恼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没日没夜爱唱歌的邻居,结果患了失眠症。后来,富翁想了个办法让邻居安静下来。一天,富翁把邻居请到家里,问道“你一定很快乐,是吗?”“是呀,我有一个非常善良能干的妻子,能不快乐吗?”邻居说。“你一定也有很多的钱了?”富翁问。“很惭愧,一文多的也没有。不过正因为如此,我才无所贪求。”“你希望有钱吗?”“有钱当然会使生活过得好一些,比如您……”邻居说。“那么,我送你五万美元吧。

希望你谨慎使用它,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随便挥霍掉它。”富翁嘱咐道。谢过富翁,提着钱袋,邻居高兴地走了。“是的,这些钱要好好保存,留着必须用时再用。”邻居自言自语地说。回去后,邻居将钱埋在地下。从此,他的快乐也随同金钱一块儿被埋掉了。白天,他提心吊胆,害怕有小偷进来挖走了钱袋,连一只猫走过,也会吓得他一身冷汗。夜晚,他草木皆兵,忧愁、失眠,辗转反侧、痛苦不堪。他哪里还有心思再唱歌呢?而那富翁呢,倒是实实在在睡了一段时间的好觉。终于有一天,邻居将钱还给了富翁,说“把这令我寝食不安的钱还给你吧,即使给我100万,我也不想放弃我的歌声,放弃我的快乐。”有一位记者采访了洛克菲勒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丽;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化;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学识;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气度;金钱可以买到享乐,但买不到快乐。”

快乐是个性化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生活的本质内涵,是人生中应有的意义。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宝贵的,无论遭遇什么不幸,只要你不顾一切地去寻求快乐、拥抱生活,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你就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也只有敢于承受痛苦和啄幸的人,才能理解和享受生命;只有经历苦难的磨确并超越苦难的人,才能真正珍重生命、热爱生活、执著于人生。有一个人,生活不堪重负,感觉不到快乐。他请教一位睿智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每走一步都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你会有什么感受?”那人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一百多步,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他就感到无法承受。“知道你每天为什么不快乐吗?是因为你背负的东西太沉太多,已经把你的快乐完全压抑了。”哲人从竹篓里一块接一块的往外取石头,边拿边说,“这块是功名,这块是利禄,这块是小肚鸡肠,这块是斤斤计较……”当石头都被扔掉,那个人背起空空的竹篓,走起路来,感到十分轻松。生活本来就像一只竹篓,人们之所以感到背负得很沉重,是因为增加了功名利禄的重负。抛弃这些东西,肯于放下,快乐就会萦绕于生活的每一天了。

2.为什么要快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