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与墨家学派
3076500000007

第7章 墨家思想(3)

墨子指出了王公大人欣赏音乐的害处,认为为了奏音乐,需动用万名演员表演,这些人年轻美貌,“食必梁肉,衣必文彩”,平常“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是手执盾牌、长矛、斧钺,跳武士舞,唱靡靡之音,并不能给社会增加半点财富。墨子进一步尖锐地指出:“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乃是危害天下的巨大祸患。他指出:王公大人喜听音乐,就会不理朝政,致使国家昏乱;士君子喜听音乐,就不能尽大臣的职责;农夫好听音乐,则不能早出暮归,好好耕作,致使菽粟不足;妇女好听音乐,则不能夙兴夜寐,勤于纺织,致使布帛短缺。所以,“今天下士君子,请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

墨子为了减轻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负担,对王公大人的腐朽享乐生活提出抗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墨子未把批评的矛头指向王公贵族利用音乐艺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上面,而是责怪音乐艺术本身,这就本末倒置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荀子曾说过:“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确实说中了墨子的片面性。

墨子还提出“非命”的主张,主张积极发挥人类自身的能力,不要坐等命运的支配。“非命”说也反对儒家所宣称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墨子认为一个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国家的治乱,不是命定的,而是君主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墨子指出,占卜之士“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的说法是错误的。

墨子认为国家的兴亡、个人的富贵贫贱不完全是命运的安排,而主要是靠主观的努力。墨子说:“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非命》下篇)在这里,墨子提出统治者的主观努力对天下的治乱起着决定作用,给那些命定论者以沉重打击。同样,个人的富贵贫贱也系于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否:“强(努力)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非命》下篇)墨子将劳动称为“从事”,认为只有“强从事”,才能财用足;“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所谓“强从事”,即尽最大的努力,积极进行生产劳动,“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农妇“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百工则要积极“修舟车为器皿”;商人则要“之四方”,不怕“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只有大家强力从事各自的事业,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墨家的“非命”思想表达了古代劳动者力图摆脱传统天命思想束缚的愿望。

5.天志、明鬼

墨子在反对“天命”的同时,又主张顺从“天志”。墨子把“天”看做是有意志的,是宇宙的主宰,但是他所说的天的意志,是经过他的改造,来为他的学说服务的。墨子认为,天的意志是“兼爱”的,主张“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的,反对“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的(《天志》中篇),因此他所说的“天志”,实质上是墨子所代表的那个学派的意志。他鼓吹:“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篇)他还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中篇)他是想借助这种宗教思想,说服当时的统治者实施他的学说。墨子还希望“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天志》中篇)。

墨子还坚信鬼神其有,尤其认为鬼神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认为鬼神专惩那些“吏治官府之不(正直)廉,男女之为无别者,鬼神见之;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迓(迎接)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见之”(《明鬼》下篇)。鬼神的赏罚,在墨子看来,鬼神并不是专对那些小民的,鬼神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例外。墨子说:“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若以为不然,昔者夏王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故于此乎,天乃使汤至明罚焉。”(《明鬼》下篇)墨家提倡的“明鬼”不是盲目地崇拜鬼神,而是相信一种善恶的报应,这与“天志”的主张相连接,若违反天的意志,如大攻小,众欺寡,诈欺愚,壮夺老等所有违反道德的事,都会受到鬼神的惩罚。墨子宗教哲学中这种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一大亮点。

(四)墨家的军事思想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家极力反对侵略战争和兼并战争,力主并实践防御,即用防御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实现“武装和平”。

1.非攻

“非攻”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引申与扩大。墨子认为,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被称之为良医,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因此,墨子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就应该“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大国就不应对小国进行征伐。

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接连不断,大国争相拓土开疆,掠夺兼并,战争频仍。《春秋》所记载的242年间,就发生了300多次战争,结果灭者30,迁者10,弑君36,亡国52。墨子看到,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攻伐,特别是“好战大国”进行掠夺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一是贻误农时,破坏生产,“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使“百姓饥饿而死者,不可胜数”。其二是耗费巨大,“今尝计军出: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其三是“非其所有而取”,是“亏人自利”的强盗行径。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窃一国一都”,比偷盗可恶千百倍,更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自然应该反对和制止。其四是残害无辜,掠民为奴,“民之格者,则径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仆、圉、胥、靡、舂、酋是指做不同工作的奴隶)。其五是“国家失卒,百姓易务”,国家丧失了劳动力,人民不能从事本业。当时土地较多,人民稀少,而每次战争都是“大兵如市,人死如林”,墨子认为这是“杀所不足”“争所有余”的愚蠢行为,不断进行这种攻伐战争,“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墨子进一步从法的角度指出了战争的不义:“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就根本颠倒了是非黑白。而那些“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反而打着为天下兴义的旗号,自称“文、武之为正者”,实际上却是干着“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的罪恶勾当,这正是“天下之大害”。

墨子并不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他不是一概地反对一切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墨子主张非攻,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墨子还以“兼爱”为根据,提出了一个“七不”准则,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墨家还主张受侵略的弱小国家不应该束手待毙,而应该全民动员奋起反抗。

2.救守

为了制止战争,实现非攻,墨子提出了“救守”的主张,认为有备无患,忘战必危,“备者,国之重也”,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七患》)一个国家只有做到“入守则固,出诛则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地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此,墨子及其弟子精心研究守御之法,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军事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由于墨子把国家防御看做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祸福的战略问题,墨子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即仓中无存粮,就不能防备凶年饥荒;库中无武器,即使是自己有义也不能去讨伐无义;内外城池若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卫;思想上没有戒备,就不能应付突发的变故。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的胜利。

墨家的“守围城之法”相当广泛、具体,涉及到城防建筑、兵力配置、战术策略、守城器具、机械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并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备城门》等篇,墨子通过禽滑厘的询问,针对临(筑土山居高临下攻城)、钩(以钩索搭墙爬上攻城)、冲(以冲车攻城)、梯(置云梯登城攻击)、湮(填塞护城河攻城)、水(放水淹城)、穴(挖坑道入城)、突(偷袭和突击)、空洞(在城墙上挖洞)、蚁附(组成密集队伍轮番爬城攻击)、辒(采用生牛皮防护的攻城装备)、轩车(使用登高攻城的楼车)等12种攻城方法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和方法,并详细解说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不过,墨子认为,器械、战术等只是守城的充分条件,要做好防御,守城将领还要取得国君的信任。“且守者虽善,而君不用之,则犹若不可以守也。若君用之守者,又必能乎守者,不能而君用之,则犹若不可以守也。然则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同时,官吏和民众必须相互和睦,“凡守圉城之法,厚以高,壕池深以广,楼撕脩,守备缮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人众以选,吏民和,大臣有功劳于上者多,主信以义,万民乐之无穷。不然,父母坟墓在焉;不然,山林草泽之饶足利;不然,地形之难攻而易守也;不然,则有深怨于适而有大功于上;不然,则赏明可信而罚严足畏也”。具备以上条件,民众就不会怀疑君主,这样城池才可以守住。

在《备城门》《备蚁附》《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墨子还详细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如城头报警措施、壕池设防、活动吊桥、城门防守等;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如连弩之车、掷车、转射机、冲车、云梯、钩梯、渠答、蓝获、藉幕、朝戈、火炬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攻守技术。此外,还高度重视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将所守的城池,进城的道路、城门、护城河、城墙、城楼、地穴道等要害部位全部武装起来,形成空中、桥梁、道路、水面、地下立体全方位防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墨家的救守并不只停留在理论上,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奔走于即将开战的国家之间,积极参与各种守城机械、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自说服攻战的诸侯,止楚攻宋就是生动的例子。

(五)墨家的科学思想

墨家的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家后学所著的《墨经》中,即《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篇和《小取》篇。《墨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1.科学思想

(1)关于物质构成和运动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