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22

第22章 华罗庚:“由薄到厚,由厚到北法

名人简介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当代杰出数学家。小时候因家庭贫穷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1938年,华罗庚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论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他坚持到群众中去,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在应用数学的推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也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心法探源

纵观华罗庚先生的一生,其治学读书的严谨态度和独到方法让人很有感触。大致归纳起来,他读书方法的要点有:

一、用慢功夫打基础

读书,谁都想取得既快又好的效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先用慢功夫打基础,然后再逐步加快进度,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华罗庚刚开始自学时常犯急躁病,一个劲地加速,结果所学的知识成了“夹生饭”。这个教训使他领悟到:片面求快不符合读书的辩证法。后来,他宁愿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做得多些,结果用了五六年时间才学完高中课程。看起来,高中课程学得慢了一些,但因为学得扎实,所以给后来学习大学课程带来了方便。

二、“厚薄”法

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华罗庚提倡读书多做笔记,多做习题。通过多做笔记,多做习题,就把薄书读成了厚书,因为有了大量的训练,就对书中的基本原理、论证核心逐步有了深刻了解,将其提炼出后,其余部分都是融会贯通的结果了,而基本原理、论证核心是不多的,所以又把厚书读成了薄书。

这个“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与王国维的“境界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薄到厚的过程是“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厚到薄的过程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最后的结果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而且通常未必能够走到最后,但如果没走过这条“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路,却想有些成绩,必会更加艰辛。

三、推想法

一本书拿到手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把书打开,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开始闭目“想书”。他首先回顾过去所读的同类书籍的一般写法和通常观点,然后再设想,要是这个题目到了自己手里,自己应该怎样来“做文章”。待这一切全部想好后,再起身翻阅。这一来,凡是其它书上已说过的而且自己也熟晓得内容,就不再看了,专门去读书中那些独到之处。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把整本书原封不动地装进脑子里去,而是添上一些自己所不知的新东西。如此自然举重若轻,读得既快且好。

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不过其求学思路与某些自称“自学成才”的“民间科学家”迥然不同,这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