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煜与《花间词》
3078000000002

第2章 一代风流君不二,多情才子薄命王(1)

(一)生逢乱世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曾用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江苏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因南唐只经历过三个皇帝,所以人们常将南唐第一个皇帝、即李煜的祖父李昇称为先主;将李煜的父亲李璟称为中主;而李煜则被称为后主。从战功和政绩来看,三人相比,李昇的战功和政绩最高,他曾率领臣民横扫疆场,打下了南唐的半壁江山。正因为他为南唐的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得南唐得以偏安一隅半个世纪。一个政权能在乱世中存在这么长时间,实属不易。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像李昇这样的武将,政绩和武功都在他之上的,也大有人在。但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找出像李煜这样的奇才,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李煜不仅奏响了两宋词坛的先声,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而且还改变了以往绮靡的词风,为后世词人“以心写词,以情作词”开了先河,这绝不是随随便便哪位词人就可以做到的。

李煜及其祖父、父亲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从统一走向分裂,再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大交错、大融合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时期只有两个,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逐鹿、腥风血雨、人人自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成了各路豪强抢夺地盘和称王称霸的理由。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东汉以来,地方豪强势力一直在威胁着中央集权的统治,唐朝的灭亡就是由这种势力导致的。最终,这种势力也导致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群雄并起。李煜就是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他所执政的南唐只是五代十国当中的一个政权,当时豪强并起、弱肉强食的局势决定了这位天性软弱的君王百味杂陈的一生。

李煜出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乞巧节黄昏时分。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传说中乞巧节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李煜在这一天降生,又为他的人生抹上了一笔浪漫的色彩。之后的很多事实证明,李煜的一生确实风流多情、不乏浪漫。

据说李煜出生时,其父李璟正在书房里挑灯夜读,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侍女来报:“恭喜王爷又得贵子!夫人请您赐名。”李璟新得一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书案前踱步。他希望此儿能终身幸福,事事从愿,因而赐名“从嘉”。李煜天资聪颖,加之从小便喜欢舞文弄墨,因此颇得李璟的喜爱,但这也招致了其他兄长的妒忌。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就在李煜7岁那年(943年),先主李昇病逝,李煜的父亲李璟继承了皇位。水涨船高,李煜一下子由“王子”变成了“皇子”。字面上虽仅有一字之差,但前后的政治地位却有天壤之别。然而,令李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政治地位的改变最终却演变为一幕李氏家族骨肉相残的惨剧。

在封建时代,皇位的争夺历来残酷激烈—那高高在上的一把龙椅,常引得手足相残、父子反目。唐初,秦王李世民血染玄武门,先杀了长兄和弟弟,再威逼父皇退位,在这场宫廷政变中登上了皇位;武则天为皇后时,也曾因为权力之争,先后杀害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历朝历代都在不停地上演着骨肉相残的悲剧,历史上从来都不乏这样的例子。

李璟本有六个儿子,李煜是第六子。但李璟的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均早亡,实际上,李璟只剩下了长子李弘冀和幼子李煜两个儿子。原本李璟欲立长子弘冀为太子继承皇位,但怎奈弘冀天性暴戾,为人狡诈多疑,残忍又薄情,因此颇不得父亲宠爱。而李煜却聪明好学,为人至孝,很和李璟的心意。为此,李弘冀对李煜一直心存不满,早有意加害,但这个弟弟只喜好游山玩水,从不过问政事,所以李弘冀也没抓住李煜的什么把柄。

由于李弘冀的性情和李璟大相径庭,最终,李璟暗下决心,要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晋王李景遂。由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李璟的这个决定似乎也合情合理。李弘冀得知这一消息后,火冒三丈,他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帝位旁落他人?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他决定铤而走险,杀掉叔父,独揽大权。经过一番策划之后,他终于得逞。李璟虽然痛恨儿子如此狠心,但木已成舟,他也无力回天。正在李璟要将大权交到李弘冀手上时,李弘冀却离奇身死,只比叔叔晚走了几个月。叔叔惨死、长兄离世,最终,南唐的烂摊子便阴差阳错地落到李煜柔弱的肩膀上。其实李煜一直无心做皇帝,他自幼就对军国大事退避三舍,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他曾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渴望摆脱尘世间纷纷扰扰的心愿,此诗便是《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远慕伯夷叔齐之高义”才是李煜的人生理想,什么皇位、权势,李煜统统不放在眼里。他只想将自己的生命之舟推向那五光十色的文学海洋,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寻觅到人生的安宁与静谧。在这份安宁和静谧中,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畅和自由。内心的忧虑和恐慌,被诗词璀璨的光芒驱赶得烟消云散。这种文化的光芒,凝聚成了一股空前巨大的力量,吸引着这位才华横溢又勤奋好学的年轻皇子,使他在茫茫人海中终于寻觅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他如饥似渴又夜以继日地徜徉在多彩的文学天地中汲取营养,流连忘返。他多么希望自己永远过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命运却偏偏不让这位年轻的皇子乐得清闲—谁让他生在帝王之家呢?历史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他只有无条件地接受。

嫩绿百层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李煜在诗中憧憬可终日与群山为伴,摆脱尘世间的一切烦恼的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为此,他还曾为自己的好友卫贤(时任供奉,长于书画)《春江钓叟图》题词,以表达自己隐居山林、乐得逍遥的意愿,词中这样写道: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天赐良缘

在李煜登上皇位的七年前,也就是公元954年,他迎来了生命当中的第一次爱情。他与南唐老臣周宗的长女,19岁的娥皇喜结良缘,从此花前月下、红烛为伴,红袖添香、才子佳人共处一室,温馨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李煜与娥皇,一位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一位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两人可称得上是最理想的伴侣和知音。相同的志趣和追求使他们产生了炽烈而又深沉的爱情,他们心有灵犀、两情相悦。两人的婚姻乃是天作之合。

传说娥皇花容月貌,其神采可与大画家顾恺之笔下的“洛神”相提并论。那真是冰清玉洁,如出水芙蓉般“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此美丽的娥皇怎能不令李煜怦然心动?而李煜青春多情、才华横溢,也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娥皇。二人婚后如胶似漆、恩爱无比。二人的温存与挚爱令李煜的胸中燃起了熊熊的创作欲望,在与娥皇相伴期间,李煜佳作频传,其中《谢新恩》便是描绘与娥皇之间浓浓爱意的一首词: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去还同。

双鬓不争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此词描绘了李煜远在他乡不能返回家中,娥皇独守空房,日夜思念李煜的情景。可见二人在感情上难舍难分,即使很短暂的分离也会令双方饱受相思之苦。为此,李煜又创作了《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与娥皇之间的婚姻,不仅给李煜带来了甜蜜的生活,也为他的学业带来了生机。出生在书香世家、富贵门庭的娥皇自幼蒙名师指点,早在闺阁中就已经精通文墨,除了熟读经史子集外,还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让李煜钦佩的是,娥皇弹得一手好琵琶,相传建隆三年(962年),李煜得到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旧谱。《霓裳羽衣曲》本是西凉乐曲,原曲早已不知去向。唐开元年间,此曲传入宫中。玄宗皇帝也是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他获得此曲后亲手润色并将它变成了唐代的宫廷音乐。唐末战乱,玄宗的佳作早已遗失,后主得到的恐怕只是粗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