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他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勿将得失看太重
我们的心像钟摆一样在得失间摇摆,放弃是一种智慧。
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便是这一道理。春秋时期,吴国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被迫放弃了王位和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差当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耳、发愤图强,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不忘亡国之耻。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大军灭了吴国,做了春秋时期最末的一个霸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能。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你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当你在家庭生活中发生摩擦时,放弃争执,保持缄默,就可以唤起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温馨。
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缺手断腿,但他很爱面子。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后代子民瞻仰,就请来全国最好的画家,那个画家的确是第一流的,画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很传神,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我这么一副残缺相,怎么传得下去!”就把他给宰了。于是又请来第二位画家,第二位因有前车之鉴,不敢据实作画,就把他画得圆满无缺,把缺的手补上去,把断的腿补上去,国王看了之后更难挝,说:“这个不是我,你在讽刺我。”又把他给宰了。后来又请来第三个画家,第三个画家怎么办呢?写实派的给宰了,完美派的又给宰了,想了好久,急中生智,画他单腿跪下闭住一只眼瞄准射击,把他的优点全部暴露,把他的缺点全部掩盖,这就叫做“隐恶扬善”。所以拍马屁也不容易!要拍到痒处,这好像是一个笑话,其实在告诉我们要“隐恶扬善”,多讲人家好的那一面是对的。
贬斥别人是错误的,表面上你贬斥别人好像占了便宜,其实错了,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非常可怜,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得失、得失,就这么样摆,非常痛苦。塞翁失马,你怎晓得是福还是祸呢?所以,我总觉得在得失之间,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吃亏是福
唐代的两位智者塞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脱智慧的象征)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像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掐福。所以“吃亏是福”不失为人生一种特殊的处世哲学。“吃亏是福”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人生的幸福。有位哲人曾写下下面这段令人怦然叫绝的文字。的确是对“吃亏是福”的最好的诠释。在此引用,以与大家共赏:
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所以先哲强调:吃亏是福,就是这样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调的姿态做着各种各样的那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当然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
不以得喜,不以失悲
有人说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他曾经和女友作了一个小测验,说如果同时丢了三样东西:钱包、钥匙、电话本,最紧张哪一样?女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话本,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钥匙。答案说,女友是一个怀旧的人,他是一个现实的人。
后来他们分手了,女友的确总被过去纠缠得不快乐,一段大学时代未果的爱情至今还让她念念不忘,而爱情中的他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过去,一直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到底,因此,又错过了很多不错的人。他问她:“还可以挽回吗?”她摇摇头,他说:“那为什么不放弃?”她无奈地说:“放弃不了。”
他说:“其实是你不想放弃。”
中国有句古语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偏偏有人就执迷不悔,因此,烦恼都是自寻的。
还有一个女孩四年前在女友的宿舍玩,一念之差想偷屋里的一副耳环,后来被耳环的主人识破,女孩羞愧难当,自此离开家乡,再也没回去过。
人生有些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有时,需要你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放弃。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皱一下眉头就轻易丢掉,情感上的垃圾也无须抱残守缺。
不要总想着挽回,有时人生需要放弃。
放弃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某些时,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管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放弃追求完美主义
人生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对公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最后他以肯定自我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宝贝,每个人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用好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听众当中有个人不服牧师的说法,站起身来,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扁塌鼻子,说道:“如果像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哪个天使长着塌鼻子呢?”
另一个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样的意见,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而你们俩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只不过……”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说:“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说:“而你,虽是脚先着地,却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忘了打开降落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完美的并非是最好的
驾驭心灵的能力往往表现在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上。所谓应变,不仅仅是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对策的变化,也包含着自身的变化,尤其是思维模式的拓展和思维方法的变化。
成功者总是善于不断地拓展与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以适应千变万化的事件。
有时候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也会成为事情成败的关键。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对某一件事情已经作了最好的努力,你觉得对某一个问题已经考虑得非常成熟,或者已准备得非常周全,但结果却还是事与愿违,原因何在?也许就在于你的思维模式过于狭隘,过于单一。
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
西绪福斯泄露了天神宙斯的秘密,宙斯把他关进地狱。宙斯下令,西绪福斯只有把一块大石头推过山头才能获得释放。没想到这块大石头是块魔石,每当他辛辛苦苦地把石头推到山头时,石头却又按原路滚回山脚。
西绪福斯的想法和努力并没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他永远按照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去努力,他当然只能永远地被这块石头束缚在地狱中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某一种最熟悉的思维模式,或寄希望于一种自以为是完美的思维模式,然而,就某一种思维模式而言,完美的往往并非是最好的和最有用的。
接受不完善的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雨·布兰登举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的24岁的年轻妇女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吸毒、卖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