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千万人生的八堂课
307900000051

第51章 第七堂课 方法总比问题多(3)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2台。至此,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出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在每一个企业里,都会有业务人员被派往外地开拓新市场,如果都如卯木肇那样只找方法不找借口,又怎么能不取得成绩呢?失败的人之所以陷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也使别人原谅。平庸的人之所以沦为平庸,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搬出种种理由来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而成功的人,事前头脑中只有“想尽一切办法”,事后头脑中只有“这是我的责任”或“这是我的错”。

首先打好心理战

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与机会失之交臂。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由于别人否定了我们,而是自己否定了自己;要成功,就必须在自己的字典里删除“我不行”这句话。

3年前,小惠是一位大四的学生。暑假前夕,有一家美国机构的中国区总裁,到她所在的大学做了一场大型讲座。讲座十分出色,激发了她许多想法。她一边听讲座一边根据感受写了一篇文章,讲座结束时,她突然有一个冲动: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那位老总看看。

这个念头一出现,她立刻又犹豫了:“我行吗?不会丢脸吧?”

但转念又一想:“丢脸就丢脸吧,反正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于是在众人的“围困”之中,她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老总。没想到,两天之后,她突然接到了这位老总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希望她写出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不久,她开始实习了。她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去北京实习,将来到那里发展!可在北京,她没有熟人,惟一认识的就是这位老总,于是想,能不能找找他?这时,她又一次有了畏惧的念头,那个“我不行”的想法,又像蛇一样地在她心中抬头了。但是她还是一咬牙,向这位老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希望他帮忙联系一个新闻出版单位。

没想到,这位日理万机的老总,对她这种主动精神十分欣赏,很快帮她联系到一家著名的报社,并鼓励她发挥特长,走向成功。不到两个月的实习,她便发了好几篇有份量的文章。在实习表上,报社给了她非常好的鉴定意见。毕业时,这份鉴定和她发表的文章,对她应聘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北京一家出版社很快录用了她。

要成功,就要在自己的字典里删除“我不行”这句话,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对自己说“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正因为有着这种“我能行”的坚定信念,我们才会更加出色。

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无论有什么障碍和困难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不应感到惧怕。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在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唤醒心中的勇气,会让我们找回自己。伊尔文·本·库柏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他成长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准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给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提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边去拾煤块。库柏为自己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怕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

但是,那些孩子还是时常能看见他。特别是有一伙孩子常埋伏在库柏从铁路边回家的路上,袭击他。他们常把他的煤渣撒到街上,以此取乐。库柏回家时一直流着眼泪,他总是生活在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自卑中。

有一件事发生了,这种事在我们打破失败的生活方式时总是会发生的。库柏因为读了一本书,内心受到了鼓舞,从而在生活中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本书是荷拉修·阿尔杰著的《罗伯特的奋斗》。

在这本书里,库柏读到了一个像他一样的少年奋斗的故事。那个少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但是他以勇气和道德的力量战胜了这些不幸,库柏也希望具有这种勇气和力量。

库柏读了他所能借到的每一本荷拉修的书。他读得很认真,每每都能进入主人公的角色。整个冬天他都坐在寒冷的厨房里阅读勇敢和成功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吸取了很多知识。

在库柏读了第一本荷拉修的书之后的几个月,他又到铁路边去拣煤。隔开一段距离,他看见3个人在一个房子的后面飞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转身就跑,但很快他记起了他所钦佩的书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于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紧,一直大步向前走去,犹如荷拉修书中的一个英雄。

这是一场恶战。3个男孩一起冲向库柏。库柏丢开铁桶,使劲挥动双臂,进行抵抗,使得3个恃强凌弱的孩子大吃一惊。库柏的右手猛击到一个孩子的鼻子上,左手打到了胃部。这个孩子便停止打架,转身溜掉了,这也使库柏大吃一惊。同时,另外两个孩子正在对他拳打脚踢。库柏设法推走了一个孩子,把另一个打倒,用膝部猛击他,而且发疯似地连击他的胃部和下颚。现在只剩下一个孩子了,他是领袖。他突然袭击库柏的头部。库柏设法站稳,把他拖到一边。这两个孩子站着,相互凝视了一会儿。然后,这个领袖一点一点地向后退,也溜掉了。库柏拾起一块煤,投向那个退却者,这是在表示他的愤怒。

直到那时库柏才知道他的鼻子在流血,他的周身由于受到拳打脚踢,已变得青一块紫一块了。这是值得的啊!在库柏的一生中,这一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他克服了恐惧。

库柏并不比一年前强壮,攻击他的人也并不是不如以前那样强壮。不同的地方在于库柏自身的心态。他已经不顾恐惧,能够面对危险了。他决定不再听凭那些恃强凌弱者的摆布。从现在起,他要改变他的世界,他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库柏给自己定了一种身份。当他在街上痛打那3个恃强凌弱者的时候,他并不是作为受惊骇的、营养不良的库柏在战斗,而是作为荷拉修书中的人物罗伯特·卡佛代尔那样大胆而勇敢的英雄在战斗。

充满勇气,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于挑战困难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高标准,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和满怀创造力。

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而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一下角度来设定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的条件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就未免太容易了。”于是他把科学的入口处比作地狱的大门,指出:“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这也就是说,在创造创新中需要勇气。如果一个人缺乏勇气,那么他将会错过机会,造成种种失误。

威尔士是美国东北部哈特福德城的一位牙科医生,是西方世界医学领域对人体进行麻醉手术的最早试验者。在威尔士以前,西方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麻醉人体之法,外科手术都是在极残酷的情况下进行的。

后来,在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笑气以后,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考察了笑气对人体的作用,带着笑气到各地作旅行演讲,并做笑气“催眠”的示范表演。这天他来到美国东北部哈特福特城进行表演,不想在表演中发生了意外。那是在表演者吸入笑气之后,由于开始的兴奋作用,病人突然从半昏睡中一跃而起,神志错乱地大叫大闹着,从围栏上跳出去追逐观众。在追逐中,由于他神志错乱,动作混乱,大腿根部一下子被围栏划破了个大口子,鲜血涌泉般地流淌不止,在他走过的地上留下一道殷红的血印。围观的观众早被表演者的神经错乱所惊呆,这时又见表演者不顾伤疼向他们追来,更是惊吓不已,都惊叫着向四周奔去,表演就这样匆匆收了场。

这场表演虽结束了,但表演者在追逐观众时腿部受伤而丝毫没有疼痛的情状,却给牙科医生威尔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立即开始了对氧化亚氮麻醉作用进行实验研究。

1845年1月,威尔士在实验成功之后,来到波士顿一家医院公开进行无痛拔牙表演。表演开始,威尔士先让病人吸入氧化亚氮,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随后便做起了拔牙手术。但不想由于病人吸入氧化亚氮气体不足,麻醉程度不够,威尔士的钳子夹住病人的牙齿刚刚往外一拔,便疼得那位病人“啊呀”一声大叫起来。众人见之先是一惊,随之都对威尔士投去轻蔑的眼光,指责他是个骗子,把他赶出了医院。

威尔士表演失败了,他的精神也崩溃了。他转而认为手术疼痛是“神的意志”,于是他放弃了对麻醉药物的研究。

可是他的助手摩顿与其不同,他拿出勇气开始了自己的探索。1846年10月,他在威尔士表演失败的波士顿医院当众再做麻醉手术实验。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获得了成功。

500年前,你如果跟别人说,你坐上一个银灰色东西就可以飞上天;你拿出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就能够跟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说话;打开一个“方柜子”就能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同样会告诉你“不可能”,对吗?如今不是都已变成了现实吗?

让“不可能”安息吧!

让“绝不可能”成为“绝对可能”

要解决问题时,如果难度较大,很多人会对自己说“绝不可能!”然后不再努力,最终放弃。这样做的人往往不是懒汉就是庸才。

与此相反,一个杰出的人,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发问方式,最终将“绝不可能”变为“绝对可能”。他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一)重新发问:把“怎么可能”改为“怎样才能”

发问方式,往往决定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结果。如果你发出“怎么可能”的疑问,百分之百就会就此打住,不可能再进一步。但是,假如你将焦点集中在了思考“怎样才能”,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假如你是一个只有19岁的穷大学生,连上学的钱都不够,能够在不偷不抢、也不从事任何其他非法的行动,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吗?

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笑着摇头,说:“绝不可能!”

如果再问一句:“你相信有这样的人吗?”可以断定: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摇一摇头,说:“绝不可能!”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绝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者,一个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包括比尔·盖茨,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互联网资产,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这个身高仅仅1.53米的矮个子男人,19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这个梦想早已成了现实。

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的。

在制定人生50年规划时,他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他也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松下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一段时期内,光他设想的各种发明和点子,就记录了整整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