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上)
3086300000002

第2章 铁骑践踏下的北非大漠(1)

古老贫瘠的北非,因其优越而敏感的地理位置备受历代战略家们的垂青。二战期间,围绕着这块不毛之地,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杀。墨索里尼,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投机分子,本想趁着大英帝国兵败欧洲之际,在荒凉的北非寻找点儿自信的力量,以圆自己的“新罗马帝国梦”,不料那不争气的意大利军队总也无法帮助他们的领袖实现其雄心壮志,战场上传递给他的永远都是被俘与失败的屈辱之声。

一、墨索里尼的帝国梦

在古老贫瘠的非洲大陆北端,有一片浩瀚无垠、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它西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东临欧洲通向中东和近东的必经之路——苏伊士运河,北濒有“欧洲腹部”之称的地中海,与欧洲大陆的三大半岛隔海相望。

在这块灼热的土地上,分布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这5个国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从古代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直到近代的意大利人、英格兰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对它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后快。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在欧洲率先起兵,在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奇迹般地闪击了波兰,而后又挥师西征,直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近而威逼英伦三岛。

希特勒席卷欧洲的巨大成功,强烈地刺激着他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意大利盟友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是一个天性为虎作伥的家伙,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早已令他垂涎欲滴。面对眼前的大好形势,他非常得意地发现,抢夺它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完全可以利用英国雄师被困欧洲之际来扩张他的“非洲帝国”。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率领着他那貌似强大的意大利军队提刀上阵,准备趁火打劫,一举拿下北非。

其实早在20年代,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了政权后,就已经打起了夺取北非、重建地中海“新罗马帝国”的主意。1935年,他先是出兵东非,一举占领了厄立特利亚、意属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后来,他在殖民地利比亚屯集了23万重兵,准备伺机夺取东面一界之隔的英属殖民地埃及。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沦陷前不到两周。这个蓄谋已久的意大利独裁者终于把意大利也拖入了战争,开始正式向英法宣战,北非随即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一战场。

墨索里尼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向英法宣战,基于他自以为是的两大便利条件:第一,德国的凌厉攻势已使英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虽然英国控制埃及由来已久,先是作为保护国的身份,随后又根据条约向埃及派驻了军队,但英军此时更为现实的想法应该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大本营。由于两线作战,英军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均已大量消耗,作为次要战场的中东地区,英军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战争力量用以投入。第二,埃及西临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又与东非的英属殖民地相毗邻,而这两片小小的国土早已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如果英军不自量力奋起抗争,意大利军队完全可以展开大量兵力,向埃及实施两面夹击。

据此,墨索里尼制定出了自己的进攻战略: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战备目的一旦达成,地中海即可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海”。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6月下旬,墨索里尼的军队便侵入了肯尼亚、苏丹和英属索马里。意大利人以10个师的庞大兵力一路高歌挺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很快向南渗透到肯尼亚,占领了索马里,从而打开了通往苏丹和埃及的道路。意军像一把巨型钳子从南部和西部向埃及步步逼近,这把钳子很快将摧毁驻埃及的英军,那时,意大利就会成为赤道以北的头号势力,墨索里尼对此深信不疑。

从哪里形成西线的包围圈呢?墨索里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利比亚。利比亚作为北非的战略要地,自1911年以来,就一直被意大利占领着。它与西西里岛的海上距离只有483公里,它东邻埃及、西接法国殖民地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而就在法国沦陷不久,利比亚两边的这两个法属殖民地国家就明智地采取了中立立场,这样,墨索里尼大可以放心地去重点进攻埃及了。

1940年6月28日,墨索里尼命令他的意大利军队全面入侵埃及,去努力实现意大利人期待已久的光荣与梦想。然而,他的将军们的表现与他的雄心壮志相比,却显得不那么成比例,他们总是以缺乏足够的装备为由拖延行动的时间。8月份,当墨索里尼听说德国即将入侵英国时,他迫不及待地向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兼总司令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下达了第三道进攻命令。

有“屠夫”之称的58岁的老格拉齐亚尼元帅,是一个残酷无情且极端狂热的***分子,曾因在镇压非洲土着族反叛运动中功勋卓着,受到了墨索里尼的器重,被晋升为元帅。这位老帅虽经验丰富,但他深知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况且英军在埃及的防务正在不断增强,任何轻举妄动都将换来不容低估的后果。然而,为了应付领袖的再三催促,情急之下,他只好召开了一次高级军官军事会议,在他的引诱之下,与会的军官们得出了相当一致的结论:目前意军的力量还远远不足,根本无法穿越沙漠发动一场酣畅淋漓的进攻战。

墨索里尼得知此事后像个咆哮的狮子怒吼道:“你们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太不像话了!堂堂一个陆军元帅,竟然与下属进行这种协商,我们罗马帝国的威严何在?”

老格拉齐亚尼元帅像个委屈的孩子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任凭领袖近乎歇斯底里的训斥,也不敢再有任何的只言片语。他知道墨索里尼的脾气,此时哪怕只是再申辩半句,他都有解甲归田的危险。屋内的空气在凝固了足有一刻多钟后,终于慢慢平静下来,领袖呼吸均匀,看来怒火已经泄得差不多了。

老元帅蹑手蹑脚地走到领袖的桌前,他试探着问了一句:“卑职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墨索里尼一边拿起酒杯一边说:“说来听听。”

老元帅见领袖心有所动,连忙献计道:“德国人不是准备近期入侵英国吗?依卑职之见,不如等他们入侵发动之后,再实施您进攻埃及的计划。到那时,英军肯定以本土作战为主,至于北非那些失去主心骨的英军,必定无心进行有力地抵抗,取埃及简直犹如探囊取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老元帅努力地摇动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待说到口干舌燥之时,总算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固执的领袖终于动了心。于是,进攻一事再次被搁置起来。

转眼已到9月。罗马的初秋,天高气爽。尽管正午的阳光还略微有些热,但同烈日炎炎的夏季比起来毕竟柔和多了。阵阵微风送来一片清爽,空气中飘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在这本应心情舒畅的日子,老格拉齐亚尼元帅却觉得仍像过炎热的夏季一样郁闷烦躁。因为他刚刚接到领袖的电话,让他立刻去罗卡古堡——墨索里尼的夏宫,领袖说有要事相商。

在路上,元帅就似乎闻到了一种不祥的气味。想想这段日子以来,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一推再推,迟迟不能实现,致使他进攻埃及的所谓策略很明显变成了托词。领袖早已迫不及待地想在埃及的街道上检阅意大利军队了,这次紧急召唤他,少不了又要为此事痛斥他一番。可他转念一想,不管他了,今天反正是豁出去了,哪怕是罢官杀头,也要向墨索里尼力陈进攻埃及的种种不利之处。在沙漠中,一打败仗就必然会引起迅速而全面的崩溃。此事非同小可,他相信领袖应该有这样的远见。

格拉齐亚尼一路想着踏进了领袖官邸。一抬头,远远就望见墨索里尼双手插腰,怒目圆睁,弯眉倒耸,正在前厅过道里等着他。

“怎么样?我亲爱的元帅,进攻准备是否已做好?这么长时间了,想必准备得十分充分了吧?”墨索里尼不无讽刺地说道。

格拉齐亚尼一路上打好的腹稿刹那间烟消云散,不知从何说起了。他镇定了一下情绪,勉强说道:“由于意军在北非接连失利,加上英国援军源源不断地从地中海运到前线,埃及防务已大大加强,这不是意军经过一朝一夕的准备便能克服的。而且,意军一点儿机械化作战的经验都没有,在这方面绝非英军的对手。领袖也清楚,意大利拥有地中海上空制空权的种种说法纯属宣传,旨在鼓舞士气。另外,所需的许多摩托化装备都被积压在南斯拉夫边界,不能使用,意军力量分散,如果现在进攻,注定要打败仗……”元帅语无伦次、絮絮叨叨地讲了半天。令他惊讶的是,领袖居然没有打断他,只是靠在他那宽大舒适的座椅上闭目养神。格拉齐亚尼本来是准备挨骂的,这样一来,反而弄得他不知所措了。

过了好一会儿,墨索里尼眼皮微抬,喃喃自语道:“看来,应该把任务交给那些希望提升一级的人去做了。”

格拉齐亚尼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说实在的,他可不愿意冒降级或被编入非现役的风险。不过,元帅还是振作精神进行着最后的努力:“亲爱的领袖,我恳请您再宽限一个月的时间……”

墨索里尼像是没听见他的请求,果断地打断他:“听着,我在这里向你下达最后的命令,限你在两天之内发动进攻埃及的战斗,不管那个该死的‘海狮’计划实行不实行,否则,你这元帅的位置也到头了!”

就这样,在独裁者的横加干涉下,在司令官极不情愿的情况下,9月上旬,意大利驻利比亚军队终于开始了他们拖延已久的行动,纠集6个师的意大利兵力对埃及发起大规模的进攻。9月13日,一支先遣队越过了边境进入到埃及西部的沙漠,紧接着8万大军在200辆坦克的掩护下,以游行队伍的方式从边境以西3公里处的一个叫卡普佐的村庄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随着一阵嘹亮的军号声的吹响,一支穿着黑色衬衫、装备着短刀和手榴弹的***突击部队趾高气扬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后面,缓缓开动的是装运着大理石里程碑的卡车。这些大理石里程碑是意大利军队用来标示胜利进程的,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对于一支攻不能克、守不能固的队伍来讲,这样的东西显然准备得有些过多了。

意大利的先头突击部队穿过利比亚高原边缘的陡坡,沿着狭窄的海岸平原一路悠闲自得地向前推进,就好像在进行着一次并不正规的长途拉练,用了整整4天的时间,才推进了不足97公里的距离,来到了西迪巴拉尼小镇。格拉齐亚尼元帅一纸命令,部队全部停歇下来,一边安营扎寨、加修工事,一边乞求着元首增派更多的人员和供给品。

意大利人浮夸、散漫的天性在这一时刻暴露无遗。他们的军队不仅不擅长作战,就连建起防御工事来都拖拖拉拉、不紧不慢。此时,罗马的电台却还在大肆吹捧着前线上的胜利,他们把意大利军队修建的那些简陋而笨拙的泥草房简直美化成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大都市。收音机里激情飞跃的声音,足以让后方的人们毫不吝惜地为他们前线的军队浪费着感情:“亲爱的罗马市民,咱们意大利工程师的精湛技术真是令人叫绝,有轨电车又在西迪巴拉尼的大街上奔跑起来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格拉齐亚尼元帅命令意军修建的是一个由7大据点组成的呈半圆形的防御要塞,这道要塞从海岸边距离西迪巴拉尼以东24公里的马克提拉村开始,向内陆蜿蜒伸进80余公里。令意大利军官们甚为满意的绝不仅仅是这些要塞军营所具有的防御功能,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些“军官俱乐部”之类的生活便利设施。有了这些设施,高级军官们就可以在战斗间隙听上一曲美妙的音乐,跳上一支华丽的舞蹈,再品尝一下用高级玻璃器皿盛装的冰镇弗拉斯卡蒂白葡萄酒。如果有可能,意大利人甚至想在沙漠上踢上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因为只有那个才是他们真正能引以为豪壮的游戏项目。

希特勒对意大利军队这种坐观静待的战术行为深感忧虑,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所遭受的巨大损耗与重创,无法让希特勒镇定自若地看着他的同盟在北非战场上无所作为。他担心英军迟早有一天会从设在埃及的基地向意大利军队实施猛烈轰炸,这样一来,轴心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必将受到严重损害,更可怕的是,这有可能影响到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0月4日,希特勒在与墨索里尼的一次会晤上,主动提出了愿意提供装甲部队和飞机大炮帮助格拉齐亚尼元帅早日行动起来,但他的这番好意却遭到了他那位傲慢自大的***盟友的冷漠拒绝。

墨索里尼向希特勒表示:“强大的意大利军队目前无需任何帮助,我们一定会在10月中旬前重新开始自己伟大的进攻行动。”然而,他也并没有把话说绝,他同时表示:“欢迎德国在战役的最后阶段给予意军最强有力的援助。”

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突然入侵希腊,希特勒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为了教训一下狂妄的墨索里尼,他决定暂缓给意大利军队的任何援助。

二、勇猛的英国装甲师

二战爆发之初,丘吉尔凭着其无可争议的军事才能,重掌海军大印,步入了英国政府的战时内阁。1940年5月,丘吉尔又在民众的一片呼声中临危受命,出任大英帝国的首相。

上任伊始,丘吉尔便大刀阔斧地重组联合政府,一改张伯伦求和谈判、寄希望于***的仁慈的绥靖政策,毫不犹豫地对德意***宣战。他在一次演讲中讲道: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就没有大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目标前进的那种时代的要求和动力……

面对德意虎视眈眈的严峻形势,丘吉尔果断确定了在欧洲取守势、在非洲取攻势的战略方针,尽最大可能将陆军投送到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其中增调至埃及的部队就有3个坦克团——皇家第2、第7坦克团和第3轻骑兵团。丘吉尔认为,非洲是英国惟一能够和敌人周旋的战场,具有较大的作战空间和防御弹性,他始终坚信,意大利帝国的毁灭将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获得的第一个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