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308700000023

第23章 消费行为—看清消费背后的玄机(2)

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互补品是我们在消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现在的市场来说,汽油价格居高不下,一涨再涨,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先等等再买车吧!买得起车,用不起油啊。”这就是因为,消费汽车的同时必须消费汽油,如果汽车价格比较低,我们还要考虑汽油的价格问题。汽车和汽油就是互补品。

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强化消费者对互补产品联系的主观感知,可能确立互补产品之间的战略重要性。但是,在一个产品信息较充分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的成熟市场中,互补产品之间的紧密联系则较难建立。

比如,洗衣机与洗衣粉是典型的互补产品,但今天的消费者倾向于对两者的购买独立决策,他们对洗衣机与洗衣粉都有自己的品牌偏好。这时候,厂家推荐的A牌洗衣机与B牌洗衣粉组合的方案就不一定能奏效。

价格歧视——商家对顾客并非一视同仁

【经济学故事】

孟尝君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养有三千食客,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有一位叫冯谖的人因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便托人请求孟尝君,表示愿意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他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才能,回答说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他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舞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为他改善了伙食。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舞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又给他配备了马车。

这使冯谖深受感动,后来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孟尝君将他的食客分为三等,不同等级的食客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是受到了歧视。消费经济学中,也存在歧视,即价格歧视。

【经济学课堂】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将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由于价格并不完全反映其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歧视运用了非线性定价策略。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理论,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无任何褒贬之意。

运用歧视定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实行歧视价格的商品本身是不能转卖的,谁购买谁消费,不能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二是要能用一个客观标准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即分为需求弹性不同的消费群体。

对于商家而言,实行价格歧视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如果能按较高的价格把商品卖出,商家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商家会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但是如果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又会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从而导致商家利润的减少。如何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的钱,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过来。这就是商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当企业有定价权时,实行歧视定价有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主要的歧视定价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一级价格歧视,即对每个消费者都收取不同的价格。

一种是二级价格歧视,即对一定数量的物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一数量的同样物品收取另一种价格。

市场上最常见的则是三级价格歧视,即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经济学茶座】

在生活中,实行价格歧视的事例比比皆是。大学生放假回家,只要持学生证,就可以买到半价票;在北京坐公交车,如果刷卡便可以打四折;有的舞厅为了使顾客在跳舞时成双配对,需求只具有男士买票,女士可以免费入场……

2010年9月13日晚,苹果公司宣布,从9月17日早上10点开始,中国消费者便可以在直销商店及授权经销商处购买到Wi-Fi功能的iPad。但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必须接受一个条件,那就是以高于美国售价的18%购买。

苹果公司16GB版iPad在中国的建议零售价为人民币3988元(约590美元),32GB版为人民币4788元,而64GB版为人民币5588元(826美元)。这比在美国的售价区间499~699美元高出约18%。

不要认为价格歧视是一种绝对不公正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如果没有价格歧视,人人平等,也未必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厂商向每一位顾客收取其刚好愿意支付的价格的做法叫做完全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表面上看好像不公平,但其实未必。这是因为在整个价格歧视中,不同的有效需求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供给,因而从需求与供给相等的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人遭到歧视。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大的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不被“歧视”,他们也许会很愤怒。

美国P&G 公司曾经一直采用“折扣券”制度,对积攒、保存、携带、出示“折扣券”的顾客(往往都是收入较低的顾客)实施优惠价格。1996年,P&G公司以区分消费者需求弹性成本太高之名决定取消这种制度。P&G公司的顾客愤怒了,连纽约州司法部都介入此事,强制要求P&G公司执行“折扣券”制度。

所以说,价格歧视本身也是市场公平的一种另类体现。生活中,商家的价格歧视策略远不止这些形式。只要符合价格歧视的一般条件,产品富有个性化,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把它设为各种各样的组合,然后再运用这种策略。有些时候,商家采取的价格歧视能够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

吉芬现象——越涨越买

【经济学故事】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旅游胜地新开了一家出售珠宝饰品的商店,由于正值旅游旺季,珠宝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各种价格高昂的银饰、宝石等都卖得很好,唯独一批价格低廉的绿松石总是无人问津。为了尽快脱手,老板试了很多方法,例如把绿松石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店员进行强力推销等,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

在一次到外地进货前,不胜其烦的老板决定亏本处理掉这批绿松石。在出行前她给店员留下一张纸条:“所有绿松石以乘二分之一的价格出售。”等她进货归来,那批绿松石全部售罄。店员兴奋地告诉她,自从提价以后,那批绿松石成了店里的招牌货。“提价?”老板瞪大了眼睛。原来,粗心的店员把纸条中的“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乘二”。

【经济学课堂】

19世纪,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灾荒,虽然土豆的价格在饥荒中急剧上涨,但爱尔兰农民反而增加了对土豆的消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吉芬,就把吉芬发现的这种价格升高而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叫做吉芬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越涨越买。

剖析吉芬现象不难发现,土豆成为“吉芬商品”有两个前提,一是购买者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品,二是该商品是必需品。比如说,肉的价格远远高于马铃薯,人们可以一段时间不吃肉但是必须每天吃主食,而最便宜的主食就是马铃薯。当马铃薯价格上涨时,意味着消费者的实质收入下降,但为了保证基本的温饱,即便其价格上涨,消费者还是要购买更多的马铃薯以求生存。

经济学家认为,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需求定律的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这里需要指出它的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个不变其实涵盖了关于需求的许多概念,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如果天降大雨,地铁口的雨伞尽管价格较平时上涨,但销量还是会上升,我们分析关键原因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由于天空突降大雨,即需求定律的其他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了。这时需求弹性急剧降低,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还不是高得离谱,人们就会购买。试想如果雨并不是很大,人们可以赶到商店再去购买的话,小贩们的高价雨伞自然就无人问津了。这一道理对爱尔兰的饥民同样适用。土豆价格上涨而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人们收入所限只能选择土豆。同时,在饥荒的压迫下,他们预期价格还会再涨,于是就去抢购。从这一点上说,吉芬现象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吉芬现象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爱尔兰,土豆价格越高越买是人们在贫困中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灾难时期,商品越涨越买往往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害怕以后价格会涨得更高。而一些首饰、服装、礼品等,商品价格越涨越买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经济学茶座】

单就一种现象而言,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

很多“北漂”的人们选择在北京的城郊结合部租房子,但是那里的居住环境比市区要差,交通也不太便利,其房屋的性价比相对比较低,房屋一般比较简陋,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乡结合部。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虽然城乡结合部的租房价格不断上涨,但相比主城区而言价格还是比较便宜,对于刚刚在北京立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这些地方租房能享受到相对便宜的房租,这是他们最看重的。

按说吉芬商品是物质资料短缺时的产物,在物质资料极丰富的今天应不多见。然而,随着房价步步攀升,住房已成为当下大多数靠工资生活的老百姓的一种“吉芬商品”。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无论房价涨得多离谱,大家都得勒紧腰带,为自己找寻一块栖身之地;第二,除了购买商品房,大多数老百姓的确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数量有限的经济适用房、天价的别墅都不是合适的替代品。因此,商品房价格一路上涨,老百姓对其需求却不减反增——谁知道明天的房价又将涨多少,大家不得不争先恐后买房,而高涨的需求又成为开发商们继续涨价的理由,由此推动房价一轮又一轮地上涨。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吉芬商品”的供给者而言,由于涨价不会导致需求下降,即使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增加了供给者获取巨额利润的成本,开发商以及炒房者们依然可以通过继续上调交易价格易如反掌地向消费者转嫁成本。最终,以平抑房价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全部落空,房价反而涨得更快,受损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吉芬商品对消费者的伤害呢?从吉芬商品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就能找到答案。一是寻求政府对买房的贷款政策提供更多的支持。二是普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一旦有了更多的选择,商品房的需求弹性就会上升,这时价格机制就会起作用。一旦价格上扬,消费者的需求就会下沉,卖房者便不会肆无忌惮地乱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