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308700000007

第7章 基础原理—十大原理帮你了解经济学(4)

生产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种: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它包括劳动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劳动者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越发展,越是广泛运用,劳动生产率越高。

3.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分工协作,以及工艺和经济管理方式。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率。主要包括劳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的利用程度。

5.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产率的提高一定要在诸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

【经济学茶座】

生产率最终反映的是国家的生产水平,直接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上。从横向来看,各国家有穷有富。

在2008年,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人均收入达到43940美元,朝鲜人均收入是1000美元。其实,不只国与国之间有贫富差距,就从公司、所在小区来讲,这种人均收入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

从纵向的时间来讲,这种生活水平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所有人都穷得吃不起肉,只好勒紧裤袋过日子;到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家庭就有了自己的电视机、洗衣机,慢慢步入“万元户”;到了今天,电脑、轿车等早已经成为普通商品。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与我们提到的生产率有关。

例如,有人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最有建设性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将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及投入产出比。

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多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经济学故事】

2008年7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公布,津国的通货膨胀率已高达百分之二百二十万,从而使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一卷卫生纸要卖3万津巴布韦元左右,用面额100元的纸钞作卫生纸反而更便宜一点。

对于津巴布韦的男人来说,通货膨胀让他们进入了难以忍受的时期。因为对那些作风不正的男人来说,寻花问柳的成本也增加了。当男人手头紧时,他们只能选择减少婚姻外的暧昧关系。

同时,通货膨胀也让津巴布韦多妻传统难以为继。物价飞涨使得许多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很多以前的中产阶级,如教师、官员、工程师和工厂管理人员,每个月发放的工资大约一半用来付房租、买日用品和养第二个老婆,更多的老婆正渐渐远离他们的生活。

因为通货膨胀让男人减少了寻花问柳的次数,让津巴布韦的艾滋病感染率大大降低,这算得上是津巴布韦抗艾滋病斗争的一个意外收获了。

【经济学课堂】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发纸币贬值,它的直接反应是物价持续上涨。如果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呢?

首先,是外贸顺差。以一国为例,外贸顺差将使其外汇储备上升,即一国的外汇占款上升,其央行则需要增大本国货币发行量,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

其次,投资过热。在发展中国家,为了让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印更多的纸币。纸币多了,而国内商品流通量不变,通货膨胀也就由此引发了。

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是由经济运行总层面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一类隐蔽的通货膨胀,就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一旦政府放松这种管制措施,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当通货膨胀发生,就意味着人民手里的钱开始不值钱,但是大家也不用提到“通货膨胀”即谈虎色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最高不能超过5%,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经济学茶座】

通货膨胀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通货膨胀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而且这种上涨有快速的传导性:一部分商品涨价,会很快引起其他商品涨价。以2007年的物价上涨为例,最先涨价的是猪肉等农产品,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物价上涨,之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数量减少。这也就带动整个市场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通货膨胀对生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凋零,《凡尔赛和约》又使德国背负巨额赔款。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1923年被法国、比利时军队占领,可谓雪上加霜。

德国政府只能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一张报纸的价格变迁可以反映出这种速度: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再到10月1日的2000马克、10月15日的12万马克、10月29日的100万马克、11月9日的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通货膨胀会对企业的发展有严重影响。价格是重要的指针,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会使价格信号失灵,给投资和消费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让生产者和投资者判断失误。

从宏观上来讲,普通老百姓对通货膨胀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政府进行调控。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调存贷款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限价调控等。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抵消通货膨胀对财产的侵蚀,如进行实物投资、减少货币的流出等,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和损失。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牵动失业率

【经济学故事】

1914年,新西兰的一个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小男孩名叫威廉·菲利普斯。15岁那年,他在澳大利亚的一个金矿做工,晚上收工后,在昏暗的灯光下自学电机工程。1937年他到了英国,在伦敦电力局找了一份工作,加入了英国电机工程师协会。二战爆发后,他弃笔从戎,在太平洋战场上作战,在日本战俘营里度过一段艰难岁月。战争结束后,32岁的菲利普斯脱下军装,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社会学,这时他才在课堂上接触到经济学,并深深为之吸引。其实,真正触发菲利普斯灵感的,是经济学里把国民收入视为循环流量和把经济系统视为水压机的想法。菲利普斯据此设计了一种解释凯恩斯经济学的教学模型,他在有机玻璃的管子里装进彩色的水流,运用动力学的原理,使这些彩色的水流来流去,模拟国民收入流程。他制作了许多这样的模型卖给研究机构和大学。这个精巧的设计还帮助他谋到了一个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的职务。

后来,菲利普斯对稳定政策和经济动态系统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4年他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其中讨论的就是反应滞后对宏观稳定政策的影响。菲利普斯认为,在理论思辨之前要先搞计量分析,于是,他开始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在1958年,菲利普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所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

【经济学课堂】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两个备受关注的经济指标,它们常常用于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其中,失业率是由劳动市场控制的,而通货膨胀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量决定的。最早发现这两者关系的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统计资料发现,名义工资的变动率是失业率的递减函数,即使当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处在最低的正常水平,失业率仍然为正(菲利普斯的统计大约为2%~3%)。由此他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见下图。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菲利普斯曲线后来又发展成为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于是,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两者可以并存;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根据两者的交替关系,可以将其运用到宏观经济政策当中。

【经济学茶座】

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从高水平开始,还是从低水平开始,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是生产商的天敌。虽然商品的售价会提高以维持现有的利润,但生产者购买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也会提高价格,所以收入不受影响。这时候,进行某一工程,原计划可能只要1000万,且收入丰厚,但现在要1200万。由于工资上涨,生产者如果要保持工人实际收入不变,就要多交所得税。由于工人的存款及现金在贬值,所以需求会减少,商品价格会降低。在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情况下,生产者就会减少人员雇用,继而解雇一部分人。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理解经济中许多发展的关键,它对理解经济周期尤为重要。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