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308700000009

第9章 信息—用经济学侦破真实世界的伪装(2)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强化。

诺斯关于路径依赖的理论很快得到了证实,甚至实验者们还发现,个体的全部行为几乎都受到了路径依赖的影响。区别只在于,不同情况下,好的路径依赖能带来正面作用,提高行为的效率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甚至形成规模效应;坏的路径依赖则让行为一直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枪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再没有一只猴子敢动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了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实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但后来人和高压水枪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路径依赖反映了历史发展对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影响,这意味着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任何体制和行为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社会环境,沿着既定的路径,体制和行为的改变可能进入良性循环,不断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无效或低效的状态,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经济学茶座】

路径依赖就像是人们的一种经济惯性,这种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让人们难以走出去。

在日常生活中,某项事物的一次选择,或许是历史的偶然,像美国铁路的宽度。但在这一次之后,使用者就会觉得继续这样做是有效率的,于是过去的选择影响了现在以及未来的选择,然后,人们就会在没有任何质疑的情况下,在一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当前经济学界,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在网上买东西、炒股的系统交易、企业管理,其实也是缘于路径依赖。你的系统交易、企业治理模式不一定对,若你使用了很长时间,就会产生依赖,即便明知是错误的,也可能一直使用下去。

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因此,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设定好了自己的人生。

事实上,不仅仅是个人成就,其他方方面面同样也会遵循这种效应。人们会选择常光顾一些熟悉的店铺,会选择同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会喜欢在同样的商品上长年付出同样的价钱……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直遵循对某种路径的依赖时,我们应当提醒自己,要随着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因为,当事物在某条固定的轨道上不停地运行时,恐怕效率已经降低,甚至消失了。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路径依赖将对经济生活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逆向选择——鲜花为什么会插到牛粪上

【经济学故事】

一位漂亮女孩有很多爱慕者,他们都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有钱的男人,比如巴菲特去追求她,于是长叹一声,转而追求其他女孩去了。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巧遇到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孩之后,也颇为心仪,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年轻的小伙子,比如比尔·盖茨去追求她。于是巴菲特长叹一声,转而与白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孩出席某次晚会时,巧遇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佳人,比尔·盖茨心中一阵激动,但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强壮的阔佬,比如乔丹去追求她。于是比尔·盖茨长叹一声,埋头继续他的软件事业了。

漂亮女孩去观看篮球比赛时,邂逅飞人乔丹。面对如此佳人,乔丹脑海中翻起千层浪,但他冷静下来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英俊的小伙,或许她的同学或同事,早就已经把她追到手了,于是乔丹长叹一声,转身来个空中走步。

那些想追求漂亮女孩的人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也不了解她的尴尬处境和真实想法,结果是男人们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决定是否要去追求她,由于大家都预期追求漂亮女孩一定有极高的门槛,最后造成大家都退缩不前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只看到了女孩的美貌和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根本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因为男人们都相信追求漂亮女孩的代价很高,所以大家都不采取行动,最后反而是那些考虑问题简单、懵懵懂懂的普通男生追到了漂亮女孩。漂亮女孩因为没人追求,从而对自己的美貌产生了怀疑,当普通男生来追求的时候,就选择了接受。

【经济学课堂】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含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而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

“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达到何种程度,就会采取相应的选择。”这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中卖方往往故意隐瞒某种真实信息,使得买方最后的选择并非最有利于买方自己,这时候买方的这种选择就叫做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因虚假广告上当受骗,蒙受损失,这就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的结果。

【经济学茶座】

在日常生活中,逆向选择的案例有很多。如在招聘场合,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另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逆向选择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求职者的简历五花八门,好不容易筛选出一份简历来,面试过关了,等到工作时,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使听者觉得他见多识广,经验也好像非常丰富,一旦开始工作,总是漏洞百出。这是招聘中的逆向选择。

老板为预防新招来的高管离职带走秘密或资源,设立了重重防线。高管新上任,不久发现这些防线,不被信任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不久即离职。老板庆幸:幸亏我当初设立了防线,否则他拿走的更多。这就是职场上的逆向选择现象。

爱情里的逆向选择表现为好女子总是嫁了比较差的男子,有句俗话“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个花枝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也经常慨叹,一对对恋人是那么不协调,这种结果就是逆向选择造成的。

在经济生活中,卖方知道的信息内容,买方不一定知道,而买方的价格底线,卖方也不知道。甚至,卖方有时候为牟取暴利,故意隐瞒某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排除干扰,从而做出逆向选择,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可以说,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经济学家提出,解决逆向选择的办法就是将信号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买方或买方诱使卖方披露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信息传递、沟通得愈充分,愈有利于交易的达成,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霍布森选择——不要轻易相信“自由选择”

【经济学故事】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所有人买我的马或者租我的马,价格绝对便宜,并且你们可以随便挑选。”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选择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

【经济学课堂】

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的有限选择,无论人们如何思考、评估与甄别,最终得到的还是一匹劣马。后来,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表面上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其实很多是假选择。人们经常被表面上众多的选项弄昏了头,事实上,其他的选择项并不可行,摆在面前的只有一个选项或者没有选项。

对于个人决策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订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才算得上选择。

【经济学茶座】

实际上,霍布森选择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虽然从理论上说人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因某些限制的存在,减少了人们选择的范围,事实上只提供了唯一的选择项。20世纪著名的汽车商亨利·福特曾经说:“你可以订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订什么颜色的汽车都可以,但是我生产出来的汽车只有黑色的。”

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自由选择”,实际上,这种自由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使得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自由的大学生来说,他毕业后可以工作,可以攻读研究生,可以出国留学,甚至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真实的选择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囊中羞涩,出国留学的选择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因为英语基础差,通过考研英语分数线的可能性很低,这无疑又使读研成为弃选项;因为家里强烈反对他做自由职业者,于是他不得不放弃这种选择,因此他必须在毕业后找寻一份正式的工作……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霍布森选择。

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一个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陷入“霍布森选择”,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可行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霍布森选择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虽然从理论上说你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因某些限制的存在,减少了你选择的范围,甚至只允许你有一种选择。

受到限制的选择并非一无是处。现代商品经济下,生产资料日益丰富,走进超市面对各种品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会使人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个,很担心自己的选择会选中了质量差的产品。谁能保证自己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如果只有一种商品可供选择,人们对该商品的认知已经很清晰,不再有这些担心,人们至少可以选择买或不买。此外,如果只有一种选择,也可节省选择的机会成本。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项,更多的选择总是令人身心愉悦。因此,我们应利用自己的智慧之眼,洞悉霍布森选择,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