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师礼仪修养
3089600000007

第7章 教师仪态礼仪(1)

仪态是指人的姿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态和举止,是人体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良好的仪态是一种修养,与容貌和身材比较,它是更深层次的美。容貌美只属于幸运的人,仪态则往往是出色的人,因仪态美更富有魅力。站、坐、走的姿态,面部的表情,说话的声音,手势的运用,是构成仪态的基本要素。具有优美的仪态的人,站姿挺拔,优美典雅;坐姿娴雅,端正稳重;走姿稳健,轻快自然;目光热情诚恳,微笑善良友好;说话发音清晰,用词准确,语速、语调、语气得当;手势运用得体,规范适度。一个人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表现出来。一个人仪态的美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热爱。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仪态美。

(第一节)立姿礼仪

常言道“立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般端直挺拔才美。这是一种静态美,可以说是一个人所有姿态的根本,它是仪态美的起点,又是发展不同动态美的基础。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印象。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站立姿势。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家指出,不同的“站姿”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站立时习惯把双手插入裤袋的人:城府较深,不轻易向人表露内心的情绪。性格偏于保守、内向。凡事步步为营,警觉性极高,不肯轻信别人。

站立时常把双手置于臀部的人:自主心强,处事认真而绝不轻率,具有驾驭一切的魅力。他们最大的缺点是主观,性格表现固执、顽固。

站立时喜欢把双手叠放于胸前的人:这种人性格坚强,不屈不挠,不轻易向困境压力低头。但是由于过分重视个人利益,与人交往经常摆出一副自我保护的防范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令人难以接近。

站立时将双手握置于背后的人:性格特点是奉公守法,尊重权威,极富责任感,不过有时情绪不稳定,往往令人高深莫测,最大的优点是富于耐性,而且能够接受新思想和新观点。

站立时习惯把一只手插入裤袋,另一只手放在身旁的人:性格复杂多变,有时会极易与人相处,推心置腹;有时则冷若冰霜,对人处处提防,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网。

站立时双脚合并,双手垂置身旁的人:性格特点诚实可靠,循规蹈矩而且生性坚毅,不会向任何困难屈服低头。

站立时不能静立,不断改变站立姿态的人:性格急躁,暴烈,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而且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生活方面喜欢接受新的挑战,是一个典型的行动主义者。

一、站立的要求

一般站立要求是:

头正:切勿作儿童歪头可爱状,哪怕正在沉思。

肩平:两肩放松自然下垂,稍向后会显得人精神,向前则是一副畏缩样。

躯挺:是挺胸而非挺腹,因为挺胸使你自信,挺腹则只是傲慢无礼。腰要挺直不能塌,臀部尽可能向内向上收紧。

腿直:女子无论何时站立时两腿要贴紧,脚尖分开或者摆小丁字形;男士可以并腿也可叉开,但不能宽过双肩。脚尖分开呈60度。

站立时手的摆放有多种:

叉手:即两手在腹前交叉相握,这种姿势自然轻松,给人亲切感。

背手:双手在身后交叉,背手时如果双腿并立,表示尊重。双腿分开则表示威严,女性不可用此式。

垂手:双手自然下垂,或者一手垂在背后,一手自然下垂。

除非和很熟的朋友或家人讲话,双手不要放在衣袋里。

二、教师在讲课时站的位置

讲课时,教师站在教室的前中央为最佳位置,即讲桌与黑板之间,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除两边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是直视的,这对保护视力有益处。若站在一角,则大部分学生的视线是斜的。此外,教师讲课总是辅之以板书,还要随时参阅教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口述笔写,随手可到,浏览教案,低头可及,既节约时间又方便。若站在一角或踱来踱去讲课,板书时需向黑板靠拢,参阅教案时又要向讲桌靠拢,这既浪费时间又不方便。

三、教师站姿的注意事项

1.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自己板书,背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不礼貌的感觉,学生也不能从教师的表情中判断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继续回答。

2.双手放在裤袋里或两手反在背后,一副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一点亲切感。

3.学生自习时,老师可以用手撑住桌沿,把重心移到某只脚上,但不能长时间手撑桌面,免得学生认为您疲惫不堪,影响听课情绪。

4.擦黑板时,教师的站立要稳,不能全身猛烈抖动,左右摇晃,此举会破坏教师的课堂形象。

5.教师讲课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到学生座位行间进行巡视。

6.忌侧身而站。心理学研究表明,侧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不利于阐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

7.忌站时重心移动太快。站时重心忽左忽右,彰显信心不足、情绪紧张、焦虑。面对学生站稳,表明教师准备充足,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

8.忌远离讲台,站在讲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打游击”左右来回移动;或者在学生座位行间踱来踱去,不符合礼仪规范和卫生要求。

9.忌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这些动作会给学生一种傲慢的感觉。

10.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

11.站立时,忌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

站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因而教师的站姿在稳重之中还要显出活力,不要过于拘谨和呆板。教师站在讲台上要精神振作,潇洒大方。要随时根据授课内容和课堂情景的变化调整站姿,适当走动,要善于运用恰到好处的动作和站姿来配合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几种不良的站姿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人在站立时会不由自主地抖腿、脚尖在地上划来划去、用脚去钩东西或者用一只脚蹭另一只脚;用手撑腰,摸自己的头发或者摆弄衣扣等,再不就是脖子扭来扭去地东张西望。这些都告诉别人,这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半成人。

以下几种不良的站姿应避免:

1.身躯歪斜。古人对站姿曾经提出过“立如松”的基本要求。它说明,站立姿势以身躯直正为美。若是站立时,身躯出现明显的歪斜,将直接破坏人体的线条美,而且还能给人以颓废消沉、委靡不振、自由放纵的直观感受;将身体靠在门上或者其他东西站立是典型的懒婆娘姿势。

2.弯腰驼背。弯腰驼背其实不过是身躯歪斜的一种特殊表现。除腰部弯曲、背部弓起之外,它大都伴有颈部弯缩、胸部凹陷、腹部挺出、臀部撅起等其他不雅体态,凡此种种,都会显得精神欠佳、无精打采。

3.双腿叉开。双腿在站立时分开的幅度,一般情况下越小越好。在可能之时,双腿并拢最好,即使是分开,也要注意不可使二者间的距离超过本人的肩宽。

4.脚位不当。在正常情况下,双腿站立时呈现出“∨”字形、丁字形、平行式等脚位,但是,采用“人”字形、蹬踏式等脚位则是不允许的。所谓“人”字形脚位,指的是站立两脚脚尖靠在一起,两脚后跟却大幅度地分开来,这一脚位又叫“内八字”。所谓蹬踏式,是指站立时为图舒服,在一只脚站在地上的同时,将另一只脚踩在鞋帮上、踏椅上、蹬在窗台上、跨在桌面上等。

6.手位不当。站立时不当的手位主要有:一是将手插在衣服的口袋内,二是将双手抱在胸前,三是将两手抱在脑后,四是将双手支于某处,五是将两手托住下巴,六是下意识地做小动作,如摆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这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以缺乏自信和经验的感觉,而且也有失仪表的庄重。

7.全身乱动。站立乃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因此不宜在站立时频繁变动体位,甚至浑身不住地上下乱动。手臂挥来挥去,身躯扭曲,腿脚抖来抖去,都会使站姿变得十分难看。

五、站姿训练

站姿的训练是体态中最基础的训练,站姿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体姿态的整体美。好的站姿训练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训练方法有:

1.顶书训练。把书本放在头顶中心,为使书不掉下来,头、躯体自然会保持平衡。这种训练方法可以纠正低头、仰脸、歪头、晃头的毛病。

2.背靠背训练。两人一组,背靠背站立,两人的头部、肩部、臀部、小腿、脚跟紧靠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之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后身。

3.背墙训练。把身体背着墙站好,使你的后脑、肩、腰、臀部及脚跟均能与墙壁紧密接触,这说明你的站立姿势是正确的,假若无法接触,那就是你的站立姿势不正确。

4.对镜训练。每人面对镜面,检查自己的站姿及整体形象,看是否歪头,含胸、驼背,弯腿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第二节)走姿礼仪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动作,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人的动态美。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正确的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

常言道“行如风”,是说人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有一种轻快自然的美。行走迈步时,应脚尖向着正前方,脚跟先落地,脚掌紧跟落地。要收腹挺胸,两臂自然摆动,节奏快慢适当,给人一种矫健轻快、从容不迫的动态美。尤其是女性,有着健康而优美的曲线,迷人的体态和风姿,步态轻盈,袅袅婷婷,更是人们欣赏的焦点。

心理学家史诺嘉丝发现,走路大步,步子有弹力及摆动手臂,显示一个人的自信、快乐、友善及富有雄心;走路时抢着步子,步伐小或速度时快时慢则相反;喜欢支配别人的人,走路时倾向于脚向后踢高;性格冲动的人,就像鸭子一样低头急走;而拖着脚走路的人,通常是不快乐或内心苦闷。女性走路时手臂摆得愈高,则显示出她愈精力充沛和快乐。在精神沮丧、苦闷、愤怒和思绪混乱时,女性走路很少摆动手臂。走路时习惯摆动手臂者往往会有成就。

一、走姿的标准与要求

正确的步姿要求是“行如风”,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两臂摆自然,两腿直立不僵,步伐从容,步态平稳,步幅适中均匀,两脚落地一线。具体要求如下:

1步位恰当。所谓步位,就是脚落地时应放置的位置。男女的步位有一定的区别。男子走平行线,即左右两脚踏出的应是平行线,女性则走直线,即左右脚应踩在一条直线上。有人称步位是女性风韵的生命线,经过训练的女性那种袅袅婷婷的动人姿态来源于步线正直,这就是腿部的移动即自腰至脚的移动,都保持直线,不左右摇摆,即可展示女性的腰肢,又体现其轻盈、雅致、优美、自然;若走平行线的话,腰部就会生硬而失去动感。

2步幅适度。步幅指的是人们每走一步时,两脚之间的正常距离。通俗地讲,步幅就是人们在行进时脚步的大小。步幅的一般标准是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一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这个标准与身高有关,身材高者则脚长,步伐自然大些;若身材矮者,步伐也会小些。所谓脚长是指穿了鞋子的长度,而非赤脚。即男子每步约40厘米,女子每步约36厘米。

3速度均匀。在一定的场合,一般应当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正常的速度是每分钟60~100步。

4重心放准。正确的做法是:行走时身体向前微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在行走过程中,应注意使身体的重心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地向前过渡,而切勿让身体的重心停留在自己的后腿上。

5身体协调。行进时应保持身体的和谐,具体方法是:走动时膝盖和脚腕都要富于弹性,要以脚跟首先着地,膝盖在脚落地时应当伸直,腰部要成为重心移动的轴线,双臀在身两侧一前一后地自然摆动,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韵律中,显得自然优美,否则会失去节奏感,显得浑身僵硬。

6造型优美。走姿要做到昂首挺胸,步伐轻松矫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行走时应面对前方。两眼平视,挺胸收腹,直起腰背后。

二、不同场合的走姿

参加喜庆活动,步态应轻盈、欢快,以反映喜悦的心情。

参加吊丧活动,步态要缓慢、沉重,以反映悲哀的情绪。

参观展览、探望病人,环境安静,不宜出声响,脚步应轻柔。

进入办公场所,登门拜访,脚步应轻而稳。

走入会场、走向话筒、迎向宾客,步伐要稳健大方、充满热情。

举行婚礼、迎接外宾等重大正式场合,脚步要稳健,节奏稍缓。

办事联络,往来于各部门之间,步伐要快捷又稳重,以体现办事者的干练。

陪同来宾参观,要照顾来宾行走速度,并善于引路。

三、走姿的注意事项

1.走路时,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动,前后摆动的幅度45度左右,切忌做左右式的摆动。

2.走路时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

3.走路时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显得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

4.走路时不要低头后仰,更不要扭动臀部,这些姿势都不美。

5.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勾肩搭背,边走边说,都是不美的表现。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过,并转身向被超越者致意道歉。

6.步度与呼吸应配合成规律的节奏,穿礼服、裙子或旗袍时步度要轻盈优美,不可跨大步。若穿长裤步度可稍大些,这样才显得活泼生动。

7.行走时,身体重心可以稍向前,它有利于挺胸、收腹,此时的感觉是身体重心在前脚的大脚趾和二脚趾上。理想的行走线路是脚正对前方所形成的直线,脚跟要落在这条直线上。若脚的方向向里,会成为罗圈腿;脚尖过于外撇,会造成“×”形腿。走路要轻而稳,上体正直,抬起头,眼平视,面带微笑,切忌晃肩摇头,上体左右摇摆,腰和臀部不要落后。两臂自然地前后摆动,肩部放松。

几种错误的走姿:

(1)横冲直撞。行走时,专爱拣人多的地方走,在人群之中乱冲乱闯,甚至碰撞到他人的身体,这是极其失礼的。

(2)抢道先行。行进时不注意方便和照顾他人。我们必须注意,通过人多路窄之处不讲究“先来后到”,对他人“礼让三分”。

(3)阻挡道路。在道路狭窄之处,悠然自得地缓步而行,甚至走走停停,或者多人并排而行,显然都是不妥的。

(4)蹦蹦跳跳。必须注意保持自己的风度,不宜使自己的情绪过分地表面化,若一旦激动起来,走路便会出现上蹿下跳甚至连蹦带跳的失态情况。

(5)制造噪音。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使行走悄然无声。其做法是:一是走路时要轻手轻脚,不要在落地时过分用力,走得“咚咚”直响;二是在比较静的公共场合不要穿带有金属鞋跟或带有金属鞋掌的鞋子;三是平时所穿的鞋子一定要合脚,否则行走时会发出吧嗒吧嗒的令人厌恶的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