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保持在自己的专长领域内,而不是升迁到总经理的位置,对我来说很重要。
(42)我渴望一种职业能够通过帮助别人来满足我自己的基本需要。
(4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在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我的人际技能和助人技巧。
(44)我很高兴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努力而有所变化。
根据你在每个题号后的空白处所写下的字母来换算出相应的得分(A=4,B=3,C=2,D=1)。
(1)(2)(3)
(4)(5)(6)
(7)(8)(9)
(10)(11)(12)
(13)(14)(15)
(16)(17)(18)
(19)(20)(21)
(22)(23)(24)
(25)(26)(27)
(28)(29)(30)
(31)(32)(33)
(34)(35)(36)
(37)(38)(39)
(40)(41)(42)
(43)(44) (1)
现在把下列项目中你的得分加起来,再除以项目数,如下所示:
技术能力:你是围绕着你正从事的工作的挑战而组织你的职业的。
第(1),(2),(27),(35),(38),(41)除以6=
自主性:你看重自由和独立。
第(3),(18),(23),(36),(39),(40)除以6=
服务性:你乐于助人,或者为了重要的原因而工作。
第(4),(21),(37),(42),(43),(44)除以6=
身份性:你在工作中关心地位、声誉和头衔。
第(7),(13),(20),(22),(26)除以5=
多样性:你寻求不断有新的和不同的挑战。
第(5),(12),(14),(24),(31),(32)除以6=
管理能力:你喜欢解决问题,希望能够领导和控制他人。
第(6),(10),(11),(15),(25),(30)除以6=
安全感:你希望稳定和职业安全。
第(8),(16),(17),(28),(33)除以5=
创造力:你具有创造一些你自己的东西的强烈需求。
第(9),(19),(29),(34)除以4=
以上结果中,你在每一项给定的定位中得分越高,说明你越看重它。当你的工作最适合你的职业定位时,你发挥得最好。从上面的结果看,你在哪个职业定位上得分最高?什么工作最适合这一定位?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分析帮助自己选择正确的工作和职业。
自我认知的途径
借助“他人”这面镜子
唐朝著名大臣魏征的死讯传到李世民耳中时,李世民痛哭流涕地说“朕失去了一面镜子”。他人是我们的一面人生之镜,因为自我认识有时候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这样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苏东坡有句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在情商上面就是关于自我认识的局限性问题。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正确、准确、精确地识别自己,就是因为当局者迷。如何借助“旁观者清”的力量来剖析自己,是完善自我认识所必需的。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和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看来像一尊佛。”佛印说。
苏东坡讥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苏东坡回到家后,满心得意地对苏小妹炫耀自己是如何占了佛印禅师的便宜。谁料苏小妹不仅没有赞同他的说法,反而说出这么一番话:
“因为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
了解其他经常与你接触的人对你的评价,是一个人了解自己情绪的重要途径。你可以邀请父母或者其他经常与你在一起的人用一些形容词描述你的特点。
在曾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中,有这么一件事情: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李开复对他的下属的评价,如果该下属能够有幸看到,那么他也就借助了李开复的力量,达到“旁观者清”,认识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不清自身的缺陷与自私自利的品德,也有些人恰恰相反,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优秀的品质。
所以,在自我认识的时候,想做到客观、全面,就必须通过他人的眼睛观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切忌完全依赖他们,这样会走进一个不够自我、没有主见的沼泽。
让“旁观的自我”观察自己
不恰当的自我分析使自己的整个心理产生的错觉会引起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这对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极为不利,对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妨碍。一个人如若自高自大,就会使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后退;若自暴自弃,则永远失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因为错误地评价自己而使自己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埋没了自己,那么就会处于自卑感和失败感控制之下。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胆小、退缩,形成消极的情绪和性格,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所以,一个具有健康情绪的人,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但是,精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说:旁观者清。这是因为了解外界的事物需要的是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属于智商范畴,并不太受情商的影响,只是经常被运气所左右。而认识自己,就需要较高的情商。人在开始准备了解自己之前,都对自己怀有各种期望,如果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及自己的期望,自然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从而低估了自己的其他能力;相反的,如果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期望,自然也会产生惊喜的情绪,从而高估了自己的其他能力。只有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平和的心态中对自己进行精确的评估。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严重抑郁的心境时,有十分生动的描述:“我感觉似乎有另一个自我与我相随——一个幽魂的旁观者心智清明如常,无动于衷,带着一丝好奇,旁观我的痛苦挣扎。”有些人在自我体察时,的确对激昂或困扰的情绪了然于胸,从自身的体验向旁迈开一步,仿佛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
“我在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情绪。
在这种场景中有两个我,一个身临其境怒火中烧的我,一个旁观的我。“旁观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来评判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他与自己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距离,是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与自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绪。
每当你受到刺激需要发泄时,便可试着先强迫自己冷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地幻想出一个内心的旁观者。这个人可以是潜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人,想像他就在你旁边,他在注视着你的表演,看你如何发泄不满,而他的内心正在嘲笑你。这时你便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不理智,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懂得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
纪伯伦在其作品里讲了一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大师笔下的这只狐狸为那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做出了最好的譬喻。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人,千万别忘记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反躬自省”四个字。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灵上的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拭”,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做自己适合做的事,量力而行
凡事应该量力而行
一只鹰从高岩上飞过,以非常优美的姿势急速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那该多好呀!于是它就反复练习鹰俯冲的姿势,希望像鹰一样也去抓一只羊。
一天,这只乌鸦觉得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呼啦啦地从山崖上急速俯冲而下,猛扑到一只羊身上,狠命地想把它带走。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它想放弃羊飞走,然而它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无论如何都拔不出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了他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他的孩子们玩。孩子们问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只乌鸦,可是它却想充当老鹰。”
故事中那只悲惨的乌鸦做事完全不顾是否可行,不自量力的结果只能是惨败。
许多人认为压力无处不在,其实有许多压力来源于做事不是“量力而行”。俗话说“是多大人穿多大的衣”,我们在做事时首先要考虑到自己能否胜任,而不要被炫目的外表与光明的前景所迷惑。
美国黑人大都喜欢用佛雷公司的化妆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着。
就在佛雷化妆品公司的鼎盛时期,该公司的一名供销员乔治·约翰从公司辞职了。乔治独立门户,创建了约翰黑人化妆品公司,他有很强烈的愿望要超越佛雷公司。
开始创业的时候,他遇到了大多数创业者要面临的问题,缺乏人力、财力。他只有区区500美元资金,员工也只有寥寥几名,而当时的佛雷化妆品公司,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大企业了。如此差距,不要说超越,就是要立足都是很困难的。
乔治利用了“集中战略”,集中有限财力,经营专一的产品,服务于特定的市场。他选择了生产一种粉质化妆品。
他打出的广告也是匪夷所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