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3101600000003

第3章 赵匡胤(2)

尽管从感情上说,宋太祖对将来帝位的传弟而不传子不免有些难以接受,但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太后的这种用心良苦的安排绝非杞人忧天,宋王朝作为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王朝之后的第六个王朝,还远没有摆脱重蹈覆辙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的噩运。

在太后逝世后的次月(七月),皇弟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五代时期,凡皇位的继承人都要封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此时虽未封王,但其任开封已隐然有继位人的地位了。这不但是贯彻太后临终遗嘱的一个重要步骤,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希望通过此举向臣僚们表明,在未来的皇位交接中,是不会再出现那种“主少国疑”的局面了。

宋太祖深知,五代时期之所以会出现那种朝代更替的现象,与其说是因为皇帝太弱,不如说是因为手下将领拥兵自重,倚仗手中的兵权。篡位弑(shì)主,易于反掌,是威胁皇权的最大势力。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固,宋太祖决心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收夺禁军将帅的兵权。“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一日晚朝后,宋太祖将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高级将帅留下,设宴招待他们。酒到半酣,宋太祖慨叹道:“若没有你们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是永远不会忘的,可是作天子也太难了,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自作了皇帝后,我可没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一字一顿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谁都想坐,当皇帝整天提心吊胆害怕有人会来杀我。”一听这话里有话,石守信等人吓得慌忙站起来说:“陛下为何口出此言?”“你们无异心,可你们手下的人呢?一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这皇帝怕也不行吧?”这一番话直把石守信等人给说懵(měnɡ)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连忙跪地表忠心请皇上指一条路。宋太祖长叹一声说道:“人生就像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金钱美酒,子孙安泰。你们何不去当个地方官,寻个好去处,造些好房院,为子孙立业天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等果然都上书称自己有病,不适宜领兵征战了,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十分高兴,对他们赏赐安抚了一番后,随之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duó)、罗彦环等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到地方州郡去作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这三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个职务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指挥使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为了“安抚”被释去兵权的石守信等人,宋太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表示要同他们结为亲戚,不久,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就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通过这种赐婚,这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失一得中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进而消除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疑惧,从此君臣之间的矛盾较为合理的得到解决,上下相安无事。

南北用兵统一全国

五代十国末期,人们经过长期的战乱,实现安定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统一的历史趋势已经形成。早在后周时期,宋太祖作为周世宗的最得力助手,就曾协助周世宗在推进统一的军事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当他代周自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之后,自然就把完成中国统一的任务当作主要任务。

从当时的客观形势看,刚刚立国不久的宋王朝周围存在着几个由外族所建立的敌对国家和许多由汉族所建立的割据政权。在北方有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在西北有党项族的强大势力,夹在二者之间的则是割据山西一带的北汉,北汉受到契丹的支持,与现在的宋王朝一直处于公开敌对的状态。在江淮以南,则存在着南唐、吴越、后蜀、荆南、湖南。南汉、南平、漳泉等八个割据政权。虽然这些割据政权处于物产丰富、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由于其各自疆域狭小,又互不联合,因而大都国力衰微,不得不向宋王朝表示名义上的臣服或通好。

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后就开始了武力统一全国的历程。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钊出征荆湖。临行前,他对慕容延钊说:“出征湖南,必然要借道于南平,南平国势衰弱,可顺便将其攻灭。”

慕容延钊等依计而行,于乾德元年(963)二月,出兵湖南途中攻破江陵,高继冲归降。一个月后,湖南亦被平定。

平定荆湖以后,后蜀这一雄据川中的南方大国已处于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指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采取积极措施。

的境地了。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宋太祖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分兵两路,仅用66天的时间就灭亡了后蜀,取得了46州240县的广大领土。

平定后蜀不久,宋太祖两次用兵进攻北汉,都由于遭到强烈的抵抗,无功而返。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开宝三年(970)九月,宋太祖决定攻取南汉,继续实施“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南汉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两广地区达60年之久。北宋平定后蜀后,潘美等宋将就曾攻取了南汉的郴(chēn)州,形成了良好的进攻态势。现在,潘美等接到宋太祖灭亡南汉的命令后,马上就攻陷了贺州,随之攻克昭、桂、连、韶四州,大败南汉军十余万于莲花峰下。至次年二月,即攻克广州,南汉灭亡。宋王朝又取得了60州214县的领土。

南汉灭亡之后,南方剩下的最后三个割据政权个个自危。宋军依照樊若冰的图示在采石用预先造好的战舰架设浮桥获得成功,其主力部队通过浮桥,顺利跨过了长江天险,大败南唐水陆兵十余万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与此同时,钱镠(liú)率兵攻克了常州、江阴、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外线包围,金陵成了一座孤城。不久即攻入金陵,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

灭南唐是宋太祖统一南方的最后一仗,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战。这次战争中的“浮桥渡江”、“围城打援”,是宋太祖战略部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

967年,宋太祖死去,宋太宗按照宋太祖的既定方针,继续对吴越和漳泉施加压力,终于不动干戈,迫使吴越和漳泉两个割据政权投降。在此基础上,宋太祖一鼓作气,灭亡了北汉,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结束了。这时,宋太祖已去世三年。

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宋初南北用兵、统一全国的同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首先是“稍夺其权”,即削弱地方势力。乾德元年(963),平定了荆湖以后,宋太祖作出废除荆湖地区“支郡”的规定。宋太祖宣布,新征服地区仍保留节度使,但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直属京师”,“支郡”被取消了。同时,宋太祖逐渐向这些地方派遣文臣出任“知州”,以取代原来掌管州务的武将。最终形成了宋代的“以文臣知州事”的制度。

废罢支郡和“以文臣知州事”,使位尊权重、声势煊赫煊赫(xuānhè):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的节度使的权力受到极大削弱,其实际权力仅等于某一州郡的长官,有时甚至徒具空名,仅是一种荣誉称号。

其次是收归各地的财政大权,乾德二年(964),他发布了一道十分重要的诏令,要求各州除留有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财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应全部奉送到京城,不得无故占留。

地方丧失了财权,自然也就无法“屯兵自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与赵普所讨论的“收其精兵”的措施实施起来就很顺利了。宋太祖为收地方精兵而创立的兵分禁、厢的制度,也为其后代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两宋兵制中的一大特色。

宋太祖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改革和推进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宋初极力放宽科举考试的范围,无论家庭贫富,门第高低,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的人,都可以前往应举。同时严格考试制度,以防权贵豪门徇私。

与此同时,又着力改变重武轻文的旧风气。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用名儒,以劝励教化。针对五代时期文教不兴,学校荒废的情形,他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当国子监开学讲书之日,他很高兴地前去看望读书的学生。

随着文教的振兴和开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进入统治集团。宋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对这些文臣再也不能像五代时期那样,只是当作点缀摆设,而应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这样国家就安定下来了。宋太祖还一直推行广施恩德、与民休息的方针,实行轻摇薄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工商贸易,大得民心,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宋朝各地的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宋代是我国古代史上经济空前发展繁荣的时期。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中就有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项大发明出在宋代。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亲率大军对北汉发起了第三次攻势。10月,正在激战中,这位胸怀统一大志、正置“天命”之年的杰出君王在刀光剑影中不幸暴病身亡,年仅50岁。

宋太祖赵匡胤戎马一生,南征北讨,励精图治,奠定了两宋300年的基业。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不愧为动荡分裂的时代力挽狂澜力挽狂澜:指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