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有大起大落,国有强盛衰败。从古至今的磕磕碰碰像鼓槌一样击出岁月的多舛。伴随着误解和敌视,我们在艰难中成长。灾难来临的时候,也是向别人证明的时候。富有耐心的我们只是在等待一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的现代胸怀。如今,她已经逐渐强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多舛岁月,和世界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当你为了家长里短发牢骚时,别人与你的距离是一堵墙:你和他之分,家和家之隔;当你远走他乡听见了熟悉的乡音,别人与你的距离就是几里地:往前走是村,往后走是庄;当你在异国他乡思念家人、举头望明月时,别人与你的距离就是漫长的边界。为什么说地球越来越小,是因为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当所有人都抬头看天,世界其实就是一家,因为我们看到的是相同的日月、相同的星空。暑往寒来,日月不变,看到的是相同的东西,心就越来越近。
我们习惯将目光投放在琐事上,而忘记了自己是地球上的一员。就是在今天,我们仿佛还能从历史书上听见昨天的哭喊,人类曾自相残杀。这一切矛盾都来源于人的自大。大自然更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总是在人们将要忘却他的时候,出来抖擞一下,于是巨大的天灾便会袭来,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渺小,地球上的生物都那么渺小。于是在生命的面前,持不同语言、有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开始惺惺相惜,开始互相关爱。人们之间没有了隔阂,有的只是关爱和悲悯,这一刻,人们的灵魂是高尚的。
汶川地震中,钢筋与混凝土埋葬了成千上万的人。温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安慰和支持幸存者。所有同胞一时间对这巨大的灾难,感同身受。于是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当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至国外时,不少国家像对待朋友一样,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将金钱和物资赠与中国。有的国家捐献了大批的物资和现金,有的国家捐赠了野战医院、一线抢救物资、灾民住宿帐篷等物资,并承诺将继续援助。这一刻,世界关注中国;这一刻,全球成为一家。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从得到地震的消息开始,便整装待发,只等一声令下,立即奔赴灾区。中国在遭受灾难的时候,世界伸出了援手。世界红十字会组织也尽自己的力量为灾区的人们筹款筹物。而国外的一些朋友,以个人的名义为灾民们点对点地邮寄救援物资。这一切让人动容,催人泪下。
诸多援救场景通过电视不间断播放,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公布最新的死亡数据。援救行动、失踪儿童和倒塌医院等情况的细节也没有被掩盖。
地震发生的24小时内,政府向灾区紧急派遣了两万多名官兵。国家领导人指示“全力营救”,并亲自奔赴灾区第一现场指挥工作。美国《华盛顿时报》不由感叹:“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相对来说,《澳大利亚人报》的某篇文章则给出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概括:“为了救助四川灾民,所有中国人都‘敞开了心怀,打开了钱包,张开了血管’。”
中国集中资源和注意力的速度让全世界的人们惊叹和折服了。而这一切毫无疑问是值得赞扬的,中国的救灾能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这种能力怎么能不让经历过“卡特里娜”飓风的美国人赞赏呢?
汶川地震发生后,世界一直都在关注、支持和帮助中国。在人类历史上,在大的灾难中,人与人之间都会抛弃成见,与灾区的人们同在。在自然灾害面前显现的弱势让中国与世界联系得更紧密。
而中国也从来没有忘记一个大国的责任,无论是在菲律宾的热带风暴后,还是美国的“卡特里娜”中,也无论是印尼海啸,还是非洲饥荒,中国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减轻灾民的负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来自东方的一片真情、一份温暖。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都得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所以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其实不光是个人,国家也一样,没有哪个国家是一片孤岛,所有的国家都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灾难来临,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经历大灾的考验,我们会更自信、更从容,因为我们与世界在一起。
中国式耐心: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杭州西湖的断桥,讲述了许仙与白素贞的千年缘分,在这附近,还有一块“三生石”,象征着缘定三生,永浴爱河。人与人的交往讲究缘分,不结缘的人,纵使同桌吃饭、同壶饮水,最终也会成为陌路人。
对于陌生的人或者陌生的事,我们保持疏远甚至警惕,从感情上说是能理解的。人与人之间尚且如此,国与国之间则更甚,因为它涉及的不只是几个人而已。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一种陌生的“无缘”,而这种“无缘”的因素,就是文化的不同以及交流的稀少与片面。
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产生隔阂与分歧的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对这些事情,仍能应付自如。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西方国家铺天盖地的“中国威胁论”。面对这一切,中国应该如何做,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历史上曾对西方有长达2000年的贸易顺差。直到1840年,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经过百年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和百折不挠的探索,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强劲复兴。世界上能够连续五年或五年以上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极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日本、新加坡创造过这样的纪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有两次连续五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纪录。而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都只有一次。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GDP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的经济以惊人的效率和方式增长,但是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潜力却还是没有完全发挥,这使中国成了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国家。全世界正走入萧条和衰退,中国却在平稳地过渡。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于2008年2月进行过一项调查,有40%的美国人认为世界首要的经济强国是中国,只有33%的美国人认为是自己的国家,而2000年的这两个数据是10%和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