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3105700000006

第6章 爱因斯坦(6)

由于爱因斯坦的演讲都得靠翻译才能转达给听众,对此爱因斯深感不便,一连4个小时下来,爱因斯坦自己都有些厌烦了,可是他扫视了一圈台下才发现,所有的听众仍然如刚来时那样,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同时也没有一点交头接耳的声音。

在这期间,彬彬有礼的日本听众,只是静静坐在那里倾听,场下从未响起过演讲会上那撼天动地的掌声。

爱因斯坦很憾慨地说:“艾丽莎,这个民族真是让人佩服,不卑不亢的礼节可堪称世界的典范。”

“怎么,你喜欢这里吗?那我们就在这里住下来好了。”

艾丽莎的话是有原因的,此时的德国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其中最为尖锐的问题就是粮食的分外短缺,由此导致了强盗满街的局面。希特勒**党借着这个势头渐渐扩大起来了,他们横行街头,不断地残杀那些爱国的犹太领袖。

国内的这些消息不断地传到爱因斯坦的耳中,艾丽莎万分焦急,她力劝爱因斯坦应该放慢访问的脚步,躲避开国内的血腥屠杀。爱因斯坦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声称,为了科学、和平、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他什么都不怕,难到还怕死吗?

爱因斯坦在日本停留期间,还为即将在日本出版的《爱因斯坦文集》进行了最后的审阅,看看自己的论文第一次不是用自己的母语,而是用一种东方文字出版了,他的心中对日本人民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爱因斯坦在日本只停留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23年2月就满载着东方人民的深情厚意,启程回国了。

在归国的途中,爱因斯坦决定去访问巴勒斯坦,以鼓舞犹太人的士气。当时的巴勒基坦是属于英国的管辖范围,英国政府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叫萨缪尔,也是一个犹太人的后代。

爱因斯坦夫妇在巴勒斯坦受到了隆重的欢迎。总督把他们的住处安排在自己的官邸里,并亲自陪同他们参观了市区的风景。

告别了巴勒斯坦,两个人于3月初抵达了马赛,本来,爱因斯坦夫妇是准备从这里返回柏林的。

可是,一封来自马德里大学的邀请信改变了他们的初衷。在艾丽莎的劝说下,爱因斯坦决定从这里启程前往西班牙。

在西班牙,爱因斯坦夫妇受到了国王陛下的亲自接见,马德里大学还将名誉教授的证书送给了爱因斯坦。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长还专门同爱因斯坦谈了话,说如果教授夫妇愿意留在西班牙,他们愿意为两人提供最优厚的待遇。但是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这些诚恳的邀请,并决定立即返回柏林。

其实,此时的爱因斯坦并不知道,早在1922年秋他去日本时,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就已经授予他了。其间,对于诺贝尔物理奖是否授予爱因斯坦,评选委员会一直都是犹豫不决的。依照诺贝尔的遗言,物理学奖金应该奖给在物理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算不算是对人类有了巨大的贡献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当时的爱因斯坦,由于积极倡导和平,不免沾上了一些政治名声。如果颁发了这个奖,会不会有什么麻烦呢?

最后,经过反复的研究后,评选委员会还是决定把1921年的物理奖颁发给爱因斯坦。获奖的理由是: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及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其他研究……

1923年7月,爱因斯坦领得了诺贝尔奖金,但是他自己分文未留,全部给了米立娃和两个儿子,以作为他们的生活费。

7.信仰不倒永垂青史

在柏林,爱因斯坦已经预感到,此处的形势将对自己大大不利。民族激近主义的狭隘,引发了一次次反犹太主义的运动,最后竟然以此为由发展到了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抹杀了他的一切科学成就,这一切深深刺伤了爱因斯坦的心。

早在布拉格时期,爱因斯坦认识的犹太学者,就曾劝他加入犹太民族主义运动中去,但被他断然拒绝了,可是当他在柏林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攻击时,他的思想深处有了很大的变动。犹太民族为什么要受到如此不平等的待遇呢?难道我们的孩子生来就要受到那些不平等的待遇吗?

从此以后,爱因斯坦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主张,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并利用自己在学术界的威望,帮助组织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在柏林每一天的生存,都使爱因斯坦对于争取犹太复国的愿望更加强烈,以前他一直以为,人的皮肤和民族是不分贵贱的,只要你有头脑,人人都是平等的。可是现实生活让他看到,尽管许多犹太人在学术界、艺术界等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是整个犹太民族却是不幸的,而自己恰恰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爱因斯坦给朋友们的信中我们会发现,他对于犹太人的命运越来越关心了,对于复国运动,他也越来越支持了。

“我关心整个世界,但我更关心自己的民族的命运。”

“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国家主权就会永远受人压迫。”

“我反对民族主义,但我却赞成犹太复国运动。”

1921年的春天,犹太复国运动的领袖魏茨曼教授准备去美国,希望从那里的犹太商人中筹备资金,建立希伯莱大学,因为考虑到爱因斯坦的影响力,此次旅行,他特意邀请爱因斯坦同行。

当时,爱因斯坦本来已经有了去往莱顿的计划,但是为了支持建立希伯莱大学的建设,筹措到必要的经费,他还是去往美国了。

当新闻记者们采访他时,向他问起他来美国的目的时,爱因斯坦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来美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讲学,把我的相对论告诉每一个想知道它的人;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号召美国人民,献出他们的爱心,支持希伯莱大学的建设,为工程捐款。”

“博士,您是个科学家,您的任务除了科学研究,还要筹资吗?”一个美国记者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一个再伟大的科学家,他也应该有爱心,希伯莱大学的建成,就是犹太民族未来的希望。我觉得它与我的科学研究是一样重要的。”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因斯坦的美国之行没有白费,他们在美国筹集到了可观的资助,高兴地回国了。1924年,爱因斯坦加入了“柏林犹太人大会”,对于民族复兴的渴望,使他写了许多文章,对于犹太人的过去、未来、痛苦、希望作出了广泛的论述。

“对于我来说,要我恢复以往的平静生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无法忘记我的那些正深受痛苦和压迫的同胞们。”

“要想消除犹太人的经济困苦,就需要所有的犹太人都行动起来,去寻找新的门路,在世界各地争取同情。”

“我要告诉我的同胞们,我们的民族的命运和希望,依靠外界的因素是不够的,我们自己得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行啊!”

在积极支持犹太复国运动方面,爱因斯坦与那些纯粹的政治家是不同的,他一直坚持应该与阿拉伯人之间达成一个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只是,事实的发展离爱因斯坦的想法却是越来越远了。因此,在1925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逝世后,以色列政府一再邀请他就任总统,他一直没有答应,由于对以色列立国方针的排斥,他并不愿意接受这个职务。但是,爱因斯坦的犹太人和平复国的思想一直到他的晚年,始终没有改变过。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理想应该是和平,我们与邻人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谅解和自我克制的基础上的和平共处。”

爱因斯坦的忠告在当时并没有被重视,只是四五十年后,人们才想起了他。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工作。

1927年的秋天,作为布拉格大学的客座教授,爱因斯坦又一次来到了瑞士。

这一次,他没想来疗养,却成了一个真正的病人,而他的病却是由于他的善良与好心造成的。

原来,在住进旅馆时,由于他十分怜悯看门的老头,就自己提着大木箱子上楼,结果走在楼梯上,由于心脏扩张,他摔倒在楼梯上了,由于这次大病,他不得不在病床上度过了很长一段的时间。

1929年的3月14日即将来临了,这一年将是爱因斯坦的50大寿,虽然爱因斯坦本人并不重视这次生日,可是他的朋友们却早已在一起筹划起来了,在柏林的日子是压抑的、苦闷的,再加上病痛,他该有多么痛苦啊!

对于这个50岁的生日,爱因斯坦烦透了。艾丽莎是个聪明的人,她深知,爱因斯坦这次大病初愈,一定会吸引许多的好事者,特别是新闻记者们,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如果过于激动的场面,爱因斯坦又会病倒的。

于是,在3月14日到来之前,艾丽莎从一个朋友那儿借来了一把别墅的钥匙。爱因斯坦夫妇及两个女儿早早离开了市区,只留下秘书一人应付贺客们。

所以到了3月14日,柏林的报纸上,头一条新闻就是:

“爱因斯坦博士哪里去了,盛大的生日宴会却不见主人。”

好一副滑稽的场面啊!